第59章 江湖依然有爹的传说(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br />
    这犊子虽然没考上大学,但他能去北大讲课啊!

    他们虽然都是考上的,

    但是别说是北大了,就连省大的课堂都登不上去。

    “唉……!”

    牛建刚再次发出一声叹息。

    “以前上学的时候,没觉出来他有多厉害啊!”

    “这怎么一毕业了,还坐上火箭了?!”

    小吴的三爷爷也感慨:“是啊。那当时他和宋廖莎,一天天连个算术题都算不明白。”

    “现在别说他了,听说宋廖莎都跑去南方谈小汽车的买卖了。”

    迄今没有名字的男同学一脸的忧心忡忡:“就大宋那算数,能算明白价吗?”

    “别回头再赔本把车卖了。”

    周莹啃完了豆包,突然来了句:“也不知道北大的食堂好不好吃。”

    “我听说他们的包子贼香。这要是能让陈露阳带几个包子回来就好了。”

    众人:……

    白晓帆默默低头吃东西,仿佛他们说的是别人一样,没有任何反应。

    走出食堂,

    几个人一起走向教学楼,迎面正撞见了几个省报的记者,正跟着省大的老师走进教学楼。

    陈露阳写的那本《英语实用交流手册》,是由省大出版社印发的。

    现在获评了奖,作者又是省城的人,省报自然要大力的宣传。

    “报纸都快陈露阳家里的炕头了,说上就上。”

    牛建刚酸溜溜的说了一句。

    “行了,去上课吧。”周莹说完又补了一句:

    “没准等他寒假回来,还得给咱们讲座。”

    众人幽幽长叹……

    ……

    牛建刚他们说的没有错。

    这些记者采访完了省大的老师,扭头就骑车敲开了陈露阳的家门。

    虽然陈露阳不在家,但是采访家人也是可以的嘛~

    此时正是下班的时候,

    几个记者站在陈家小院门口等候,路过的下班的工人都往这里瞅。

    好不容易陈父陈母老两口手挽着手拎着菜回家,瞧见门口的记者同志,赶紧把他们请进家门。

    不多过一会儿,

    孙志刚、陈丽红也一边一个牵着军军的手放学回家。

    陈玲玲也骑着自行车,放学回家。

    一家人连带着鸡窝里的老母鸡,整整齐齐聚在小院,接受记者的采访。

    虽然说是采访,但也就是唠唠家常。

    “要是老二在家就好了,你们这采访也没有照片啊!”

    陈母拍着大腿郁闷。

    这上报纸哪有没照片的!

    “阿姨,咱们有照片!”

    负责拍照的记者笑着开口:“你忘了,我上次来的时候给咱们拍了全家福。”

    “现在那张照片可就派上用场了!”

    陈母这才想起来,喜笑眉梢:“对啊!还有那张照片,我怎么给忘了。”

    “太谢谢你了记者同志!”

    拍照记者笑道:“这有啥谢的!”

    “亏了当初给咱们家拍照了,要不然今天这报道光秃秃的,没有照片还真不好看!”

    顿了顿,

    拍照记者紧接着补了一句:

    “阿姨您放心,等报纸印出来了,我多给你洗两张大点的照片!”

    陈大志老脸一红。

    陈家报纸贴铁门的癖好早早就在各个单位传开,就连省报也不例外。

    陈母也有些尴尬,但是嘴上却笑道:

    “那就太谢谢了。”

    ……

    远在片儿城,

    丝毫不知“江湖没有爹,但依然有爹的传说”的陈露阳,正忐忑的等待稿件审核的信息。

    自从得到了高红鸣的建议,陈露阳就开始着手准备讲座的稿件。

    虽然是讲座,但是时间毕竟有限。

    况且他本身也是一个学生。

    太高深、系统的东西肯定不方便讲。

    与其想着跟其他专家和老师拉平找齐,把自己弄的跟个老学究似的,

    倒不如多讲点有趣的例子,让大家听的高兴高兴。

    不过好在一切顺利,稿件审核虽然多用了两天,有些改动。

    但是不大!

    也不用推翻重新撰写,省了不少事情。

    除了这个,最让他高兴的就是第一批试用件终于成功造出来了!

    周五晚上陈露阳跳下公交车就跑进了修理厂。

    “零件怎么样?能用不!”

    跑进厂房,陈露阳连口水都没喝,就冲向了维修工位。

    “能用。”

    张国强把几件刚从油纸里取出来的零件递了过去。

    “下午我们已经试过装配了。”

    “螺纹一拧就上,卡得挺紧!预留槽也开得正好,不拉刀口。”

    “尺寸倒角也够了,橡胶垫刚好卡住,不漏气。”

    “垫片也行,用在212上刚好。”

    话说到这儿,张国强顿了一下:“不过还是得说一声,这喷嘴稍薄,虽然还在公差范围内,但要换装在老款吉普上,就得再厚个0.2,不然冷启动时候容易渗气。”

    这时刘康文从车底下出来,撸了把手上的油污,也接着说道:

    “喷嘴接合处有点浮边,虽然不影响用,但高温下怕是得老化快。”

    “还有这接头,螺纹偏短了点,咬合深度不够。接上老款油管的时候得多缠两圈生料带,不然稳不住。”

    说完,刘康文抖了抖裤腿上的铁屑,补了一句:

    “不过整体上装配算顺利,三件下来,适配度能有八成五以上。”

    陈露阳脸上的兴奋劲慢慢收了回去。

    “适配度八成五的东西,还能叫通用件吗?”

    他费劲联系老师联系工厂的,目的就是为了做一套能够适配各种车辆的常规性的通用零件。

    适配度八成五的标准也实在太低了。

    刘康文沉吟道:“喷嘴那边的浮边我量过,应该是退刀走得太急,刀路没处理顺畅。”

    “对刀图里可能没写清楚退刀顺序。工人一急,拉出个毛边也正常。”

    “接头螺纹那块好改,咱们有新的装夹方式,给它拉长1毫米不费事。”

    陈露阳听完,心里感慨。

    这要是自己的爸爸在,这些零件一次就能成型。

    哪还能有这么多小毛病心!

    既然现在工人指不上,那就只能指望图纸了。

    “图纸还需要再修修。”

    “我下午再跑一趟实验楼,找他们商量一下,叫他们帮忙改一改。”

    “你下午还回学校?”陆局心疼。

    “你这刚回来,明晚回去不行?给自己留个喘口的空。”

    这学校和修理厂距离可不远。

    一来一回要四个小时,跑一趟太折腾了。

    “宜早不宜迟,我现在就走。争取明天再送一版图纸回来。”

    陈露阳把那包样件往书包里塞了塞,拉上拉链,扭头就又杀回了学校。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