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孩子肾不太好啊(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这一宿,他睡得格外踏实。而与此同时,北大421宿舍里,
陈露阳躺在床上,手臂枕在脑后,目光炯炯的盯着天花板。
从力学楼出来,
张殿才那句“只要成果能落地,学校不会不批”就像钉子一样卡在他脑子里。
直接捅破一层窗户纸,把他的思路给打开了!
只要干出了实打实的东西,就能名正言顺地敲开校门,甚至拿到政策和经费!
陈露阳越想,思路越亮,脑子里开始飞快地转起来。
一条新路子光明宽敞的在眼前铺开。
起初他把心思全压在修理厂那摊事上,想着从零部件入手,稳扎稳打一步步发展。
争取半年做3个,一年做10个,积少成多,慢慢干出个模样。
不够的地方就向省机械厂争取点材料费,自己再多翻译翻译资料,打点生活补贴。
可这么算来算去,能抠的那点钱,顶多也就给实验室添两把卡尺,再好点儿就是再买一个报废的旧机床。
甚至厂里的一部分资金,还是陆局他们从兜里掏出来的。
每次想起这事儿,陈露阳心里就揪揪的难受,觉得特别对不起陆局和孙红军他们。
他们抛家舍业的大老远跟着自己跑来片儿城。
非但多一点福利待遇没有,反而还要自己搭钱干活。
尽管陈露阳可以向省机械厂要钱,
但是手心向上的日子,他不乐意过。
当初他可是给王厂长和于副厂长拍胸脯打包票,说要把修理厂弄好,为厂里创收!
而不是一次又一次伸手朝省机械厂要钱的。
况且哪有总往家里要钱的分厂?
那不是办厂,那是养个孩子。
而且这孩子还没断奶,天天喊着‘再来一点’。
想要让修理厂快速成长起来,光靠省机械厂远水救近火,终究不是长远之计。
要努力的把朋友弄的多多的,把资源弄的多多的才好!!
虽然张殿才给自己承诺,说会帮自己争取。
但是靠谁不如靠自己。
与其等着张殿才的一句承诺,天天等着批条子、盼拨款,
不如自己动手去把门敲开,想办法在学校立项,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
“技术革新项目……”
陈露阳心里默默念了一遍。
最近他经常在外联部干活,和团委那帮人打过几次交道,多少也知道点门道。
近几年,校团委年年都在搞“青年技术攻关”、“五小成果展”、“科学春天”活动……一层一层的活动就跟下饺子似的。
甚至哲学系都报了一个《小平理论与技术思维结构》的课题,说是从思想层面“配套四化建设”。
连哲学系都能争取技术项目了,
他一个真刀真枪干设备的修理厂,凭什么不能申?
陈露阳越想越是靠谱,越想眼珠子越亮!
至于项目……更是现成的!
汽车配件通用化研究!
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它和大炼钢铁那种不沾边的“上天项目”不一样。
这个事情是真实的社会刚需,不仅跟“四化”挂得上钩,也确实解决了当下修车、换件难的实事。
最关键的是!!!
第一批试制件眼看就要出厂了!
这时候正是成果“能看见、能摸着”的当口!
去报项目再合适不过了。
呼……
陈露阳深深吸了一口气。
大后半夜的北大宿舍里,
陈露阳激动的眼珠子瞪老大,全部的血液全都集中在了智慧的脑瓜里,脚丫子冰凉!
擦……
怎么又想尿尿了呢?!
这一宿,他啥也没干,净躺床上想申请项目的事了。
累积上厕所已达三趟!
原本他不想去了。
但是他妈的越不想去,他就越想去。
最后实在忍不住,他蹑手蹑脚的偷偷下床,打开门,飞速的跑向厕所。
“唉……”
宿舍里,陶润泽翻了个身,嘟囔道:
“这孩子才多大啊,咋就这么多尿了……”
……
建实验点这事儿,一开始力学系是认真打算过搬设备的。
之前张殿才去实验室看上了两套旧的疲劳加载架,准备调下来一台,移到修理厂。
但真到动手那天,才发现……
根本搬不动!!!
设备老,笨重不说,带基础的那台直接焊死在水泥地上了,拆动得凿地面;
另一台螺杆锈死,才拧了半圈,跟牛哞似的,连轴都带不动。
要想调设备过去,除非先把实验室拆了。
实验室这边正犯愁呢,陈露阳那边倒是很乐观。
“这根本不叫个事儿!”
陈露阳一个电话摇给了修理厂,让陆局他们去西客站和废品站看看,能不能搞来一节废旧的火车车厢。
他记得清楚,
之前他去废品站买苏联的那台旧机床的时候,就在那看见一个废弃的火车车厢。
这种火车车厢钢板厚,底架结实,非常适合做实验平台!
厂里的张国强、谭松仁和刘康文全是钳工、焊工的好手,真要干起来,改造车厢那是小菜一碟。
没想到,当天陆局那边真就折腾回来一节车厢!
张楠画图纸,
张国强他们把车厢底座割开,内侧焊上钢槽,外部加固支架。
又把旧吊车上拆下来的卷扬机系统接到电机上,用废车床的尾座和两截活塞杆,凑出了一套“水平加载臂”。
短短三天的功夫,就在修理厂的后院搓出了一个土法上马的金属疲劳试验台。
虽然“土台子”,但是该有的功能一样不少:
能调角度,能跑载荷不说,
平台底下还安了个老式机械闹钟,接了弹簧钢针,画出来的负载波形清晰可用!
实验装置这边搞得热火朝天,林启明那边也没闲着。
他和几位学生像仓鼠搬家似的,一趟趟把工具、夹具、材料,从力学楼往修理厂挪。
而陆局则奔着另一件大事——牌匾!
这可是北大力学系的校外实验点,
必须要弄个牌匾挂在门口,让街坊邻里,所有来修车的人都瞧见才行!
于是他托了西客站口那个卖蹦爆米花的哥们儿的三姐夫介绍,帮忙牵线到一家做木活的小作坊。
双方是又唠嗑又谈人生又讲价,
最后硬是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