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我阳光了,我阴暗了,我又阳光了~(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作,只出个圆坯也行。后续我可以安排在厂里补工。”

    何正书揉了揉眉心,沉吟半晌:“你这图纸,学生是做不了全套的。”

    陈露阳心里一凉,刚想再说点什么,就听何正书接着道:

    “不过……点火线圈的外壳毛坯可以铣出来,推杆那头的导柱我们有现成刀具。”

    “做不了成品,但是能先帮你打几块半成件。”

    陈露阳一听有戏,赶紧道:“能做哪块是哪块,您要是愿意帮忙,我这边一定准备好材料和……图纸。”

    说到“图纸”时,他声音一顿,语气明显有点发虚。

    何正书听出了弦外之音,笑了一声:

    “图纸还没出来就先跑合作,你胆子不小啊。”

    “但你也不算空手来。”

    他看着陈露阳,“你这事我原则上支持。”

    “下周我们正好有一批实训任务收尾,我可以先跟教务处打个招呼,看能不能给你空出一组机床。”

    “等你把最终图纸画好之后拿过来,我再根据图纸评估哪些部分能做,哪些不行。”

    “行!”陈露阳赶紧点头,“图纸这边我催着力学系尽快推进,材料我们自己准备。”

    何正书点点头,又补充了一句,

    “丑话说在前面。你别哪天送来一堆零号线、毛坯料,啥都不讲,就让我们学生上。”

    “真要车砸了刀、划了件,到时候你可别甩锅。”

    “明白!”陈露阳立刻点头。

    “我们跟车间打交道,知道规矩,一定配合。”

    像丰南技校这种子弟技校,本身是以“教学为主”,而不是“生产为主”。

    他们能提供场地、机床设备、学生人力,

    但是像材料、耗材、工艺图纸和工装配合件这些都不在技校的教学预算里。

    学校没有义务,也没有经费给外单位项目提供材料。

    想要造件,就需要陈露阳自己去采购材料。

    回去学校的路上,

    陈露阳坐在公交车上,心中盘算着需要的材料。

    不管跟谁合作,材料都是越不过去的一道坎。

    等明天周末,先回去厂里看看库存,翻翻材料台账和废料堆,看看有没有能用的料头。

    实在没有的话,就去物资公司、五金站、废品收购站去收,去谈,去抠,去换!

    话再退后一万步,

    只要有机械厂在,陈露阳根本就不在乎材料的问题。

    眼下最要紧的,是“怎么把这第一批样品给试出来”。

    就算丰南技工学校肯帮忙,他们也只是能做些部分结构的零件。

    其他涉及主轴、齿轮啮合部件、承压接头、精车加工的联结点的零件部分,还是要找其他的生产单位合作。

    技校不是车间,不能要求太多。

    陈露阳心里一清二楚。

    不过……没关系!

    大不了走化整为零的路子,

    一个技校带不动整套产线,那就找两个!

    两个不够,就去找第三个、第四个!

    把整件拆解成模块,一个部件一段工序地往外发。

    让每个单位只拿自己最擅长、设备最匹配的部分,最后集中送回修理厂装配。

    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块块拼出成品来!

    没有“配套资源”,他就去自己拼。

    谁也别想拦住他!

    ……

    周末寒潮突至,

    西北风刮得紧,西客站广场上的国旗都被吹成一条绳,笔直地挂在旗杆上。

    街道上,一辆黑色红旗慢悠悠地沿着车行道开着。

    车内,梁仲维坐在后排,正低头翻看着手里的笔记本。

    这是前几天外出调研的记录。

    根据市委、市经委年终工作部署,市里在上个月下发了一份《关于加强城市边缘地区基础产业梳理与项目评估的通知》。

    要求市经委牵头,围绕片儿城的西城区、丰南区和宣武区三地,开展一个“机械工业项目带动技工教育联动发展”试点工程。

    最近这段时间,梁仲维几乎天天都在外头跑。

    连轴转了半个月,好不容易跑完几家单位,现在打算回办公室梳理一下调研笔记,好安排下一步工作。

    此时正路过丰南西客站。

    哪怕是冬天,哪怕是周末,这一片也始终热热闹闹的。

    崩爆米花的、卖山货的、拉板车的、扛大包的,吆喝声、脚步声、人声鼎沸。

    红旗车在缓慢的车流中一点点往前挪。

    “这地方是真热闹啊。”梁仲维看向车窗外,忽然开口。

    “那可不嘛,”前排司机小马一边打着方向盘一边笑着答,

    “整个丰南就属这儿吃的最多、玩儿的也多。”

    “之前这里有家卖炒瓜子的,炒得那叫一个香!”

    “我们几个一有空就来买点。”

    “可惜了……”

    小马遗憾的拍了拍方向盘。

    这句话勾起了梁仲维的兴趣。

    “你说的是哥俩儿那家瓜子厂?”

    “对对对!兄弟瓜子厂,就是他们。”小马开口回答。

    “那家确实是可惜了。”梁仲维感慨开口。

    老百姓的事儿,无非就是个“吃”字当头。

    瓜子好吃,味儿正,生意自然不赖。

    可惜了……

    “诶?那家瓜子厂后来又干什么了?”梁仲维忽然问。

    “说是开了一家汽车修理厂……”

    小马正说着忽然咧嘴一乐,

    “主任,好像就是您那小师弟开的修理厂。”

    上次陈露阳给小马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

    如果没有陈露阳出来帮忙,小汽车非得撂半道上不可。

    这要大晚上把梁仲维给撇半道了,那自己也别想干了。

    小马这么一说,梁仲维也想起来了。

    “对呀,你不说我还没想起来,”梁仲维拍了拍大腿。

    他一天天工作实在太多,事儿一多就搁脑后了。

    原本说要找个空去修理厂看看,结果一耽误就耽误到现在。

    既然都到这片了,不如现在就去瞅瞅。

    司机小马常年跟着梁仲维,

    他一个眼神小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

    “主任,要不然咱们去修修车?”

    小马一边开车一边笑道:

    “今天借主任的光,我也正好把车给修修。说不定人家一看是您亲自来了,还给咱们抹个零儿。”

    梁仲维也笑了。

    想起那天陈露阳信誓旦旦地拍着胸脯的模样,他心中觉得有趣:

    “好,那咱们去看看去。”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