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7章 虎鸣有天赋,但不是天赋异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孙山好似等了好久,实际就是两盏茶时间。

    邓教谕领着小虎鸣出来,孙山不由地紧张了。

    看了看虎鸣怯怯的模样,心里嘀咕着:莫非学问非常不扎实,平日的“学霸”形象只是虚假的繁荣,实际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出来混啥都不是。

    正所谓村里一条龙,出来一条地龙。

    孙山给桂哥儿使了一个眼色。桂哥儿秒懂,领着虎鸣走了出去。

    孙山开门见山地说:“教谕,这些年,我不是赴京赶考,就是出来做官。对义子照顾的甚少,具体的学业情况一知半解。教谕,实话给我说就行了。”

    邓教谕见孙山如此郑重,就知道对义子非常重视。

    也是,如果不重视,也不会带到任上,更不会亲自过来见师。

    邓教谕向来欣赏孙山对县学的投入,既然衣食父母想听真话,那必然讲真话。

    本想七分好讲到九分好,如今只好七分好就讲七分好。

    邓教谕直接说道:“大人,贵公子是个勤奋好学的,也是个吃苦耐劳的,天赋也有。或许之前一直在村学启蒙,所以知识有所匮乏。课本上写的,贵公子也知道,一但扩张范围,就一问三不知了。”

    说到这里,孙山已经明白虎鸣的情况了。

    也就是说书上的内容普通释义是知道的,但再深入就不知道了,也不会散发思维。

    走科举这条独木桥,单靠记住书本的释义是不足够的,必须更多的扩展知识来辅助。

    虎鸣一直由郑童生教学,而郑童生肚子有多少料,孙山比任何人都清楚。

    当初自己在郑氏学堂读书,也仅仅达到识字以及初步了解书中的意思,再多的就没办法从郑童生口中知道了。

    孙山之所以突出,是因为有上辈子的“十年寒窗苦读”,所以比一般的小孩子优秀。

    其实不止郑童生,洪秀才也一样。他们是很好的夫子,但却不是一个有学问的夫子。

    想要进步,必须往外走,往外找夫子。

    孙山比较幸运的是能走到岳麓书院进学,加上上辈子的阅历,才能成为漳州府“第一进士”。

    科举之路,除非天赋异禀,像他这样的普通的孩子,只能靠外界的资源堆砌,靠好老师一步一步地教导。

    虎鸣聪明归聪明,但不是天才,离天赋异禀更是遥远,而且虎鸣又不是穿越,也不是重生,更没有上辈子记忆,更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

    如果要走科举这条独木桥,必须从小打下好的基础,找到好老师。

    孙山当然希望虎鸣能走到京城,春来登高科,升天得梯阶。

    不过能考个举人,秀才回来也不错。

    邓教谕见孙山紧缩眉头,略感失望,便安慰地说:“大人,贵公子还小,还能慢慢来,不要着急。有些人或许开窍的晚,等学到一定的年纪,说不定突飞猛进呢。贵公子勤奋好学,天道酬勤,一定会像大人这样高中。”

    父母对子女总是充满期盼,邓教谕为人师表几十载,形形色色的家长都见过。

    孙山即使是知县,也不过普通家长一名,都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