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可持续供能方案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他这话一出,监控室里不少人都露出了喜色,如果真能这么快完成升级,那后续的计划就能以更快的速度展开。

    然而,另一位科学家则轻轻摇了摇头,开口打断了他的畅想:

    “我说老刘啊,你先别太激动。理论计算是这样没错,但实际操作起来,恐怕没这么简单。”

    那名科学家一愣,目光看了过去。

    “首先,秦浩同志是人,不是机器。我们不能要求他一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地进行能量吸收,

    这不现实,也违背了我们以人为本的初衷,他需要正常的吃饭和休息。”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

    “其次,即便是六峡大坝这样的巨型水电站,也不可能将所有电力,或者说如此巨大的功率,毫无保留地、长时间地只供应给一个点。

    大坝的电网还承载着许多工业、农业和民生用电,每一度电都有它的去处。

    现在这种一千千伏的特高压,每秒五千点能量的输送,是我们为了测试系统上限和秦浩同志的承受能力,在确保绝对安全前提下进行的短时极限测试。

    长时间维持这种状态,对电网的压力,对设备的要求,都是极大的考验,也会影响到其他方面的正常供电。”

    此言一出,方才还面带喜色的众人顿时冷静下来。

    是啊,这些都是要考虑的。

    而之前那名刘姓科学家也恍然大悟,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你看我,激动得都把这些关键因素给忘了。”

    罗瑞祥领袖微微颔首,科学家的分析正是他所顾虑的。

    他看向水电站负责人李东来:

    “东来同志,以你们水电站的实际情况,以及考虑到电网的整体负荷和安全冗余,

    如果我们要为秦浩同志提供一个长期、稳定、且安全的充能环境,你建议的持续输出功率大概在什么范围比较合适?”

    李东来显然早已思考过这个问题,他上前一步,恭敬地回答:

    “领袖,根据我的评估,在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并且不影响其他主要供电任务的前提下,我们可以为秦浩同志单独开辟一条专供线路,稳定提供大约两千千瓦的输出功率。

    这样换算成系统能量,大约是每秒两千点。这个数值,我们水电站可以做到长期稳定供应,并且有足够的安全冗余。”

    “每秒两千点吗?”有科学家沉吟道。

    “这个速度虽然比极限测试慢了不少,但胜在稳定和可持续。

    一天按八小时计算,就是五千七百六十万点能量。一百亿点,大概需要一百七十四天左右,也就是不到半年的时间。”

    “这个时间可以接受。”又一位能源专家点头赞同。

    “半年时间,换来系统的稳定升级和秦浩同志的健康安全,完全值得。而且,这已经是我们能想象到的最快、最安全的方案了。”

    在场的科学家们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安全和可持续,才是最重要的。

    这时,程海棠忽然开口:“领袖,如果按每天八小时充能,我们是否可以考虑,让小秦在休息,比如睡眠的时候进行?

    这样既不影响他白天的正常活动,也能保证充能效率。

    我们或许可以为他专门设计一张……嗯,可以进行能量传导的床?”

    这个提议让众人眼前一亮。

    “好主意!”

    **上将眼睛一亮。

    “这样秦浩同志的体感会舒适很多,也更人性化。我们的技术人员完全有能力攻克这个难题,制造出一张安全舒适的充能床。”

    罗瑞祥赞许地看向程海棠,

    “海棠同志这个建议非常好,体现了我们对秦浩同志的关怀,那就这么办。技术部门要尽快拿出方案,务必保证安全、舒适、高效。”

    之后又总结道:

    “那么,我们目前的共识是,将系统充能的稳定速率调整为每秒两千点能量。

    同时,为秦浩同志研发专用的充能床,每日充能时间定为八小时,确保他有充分的休息和自由活动时间。”

    说完,罗瑞祥的目光再次投向监控屏幕,通过内部通讯,温和地征询秦浩的意见:

    “小秦同志,经过刚才我们的讨论,为了你的身体健康和系统的长远发展,我们初步拟定了这样一个可持续的充能方案。

    将充能速率调整到每秒两千点,每天在你休息的时候进行充能,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