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刘备:河北居然这么富,李相这几年背着寡人藏了多少惊喜?(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却说诸葛亮于荆州奏表,正式上书刘备,提出了自己“四个集团军”的计划。

    认为中原之战应当提上日程了。

    刘备得书,看罢其表,顾谓左右人道:

    “曹操已得西川之地乎?”

    诸大臣对视一眼,有知情者表示。

    根据蜀地细作传回来的消息,确有此事。

    “诸官员中,孔明所在之荆州,离西川最近。”

    “其当晓得些内情。”

    刘备手指轻轻击打桌案,说道:

    “既然其提出此项战略,诸公觉得如何?”

    “议一下吧!”

    话音方落,陈宫率先出列,兖州口音铮铮:

    “启禀王上,此天赐良机也!”

    手中笏板激动地直颤,慨叹道:

    “如今曹贼主力俱陷于西川,许县空虚。”

    “若依孔明之策,集四路兵马,攻伐河南。”

    “中原可一鼓而下也!”

    “诚如是,宫愿为王上先锋,直取陈留!”

    陈宫从未放弃过直接重返兖州的计划,如今在刘备手下一直韬光养晦,等待机会。

    如今见终于有机会回到兖州了,他的情绪比任何人都要激动。

    “公台所言差矣。”

    陈宫赞成之际,众人中一人当即提出了反对意见。

    众视之,乃太傅鲁肃是也。

    只见他眉头紧锁,持笏板沉声说道:

    “二十万大军日耗粟四千斛,更遑论箭矢百万、伤药千斤。”

    “今江南初定,荆北仓廪供之不急。”

    “冀州又需为并、幽二州,以及辽东填补缺漏,岂可立时大战耶!”

    “此议当从长计议。”

    在鲁肃看来,他认为诸葛亮提出要动用二十万大军的战略计划,太过宏大。

    至少还需一两年的时间准备,不可操之过急。

    齐国现在虽然看似强大,就是因为还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

    一旦战争爆发,一切的繁荣都将被打破。

    大量青壮脱产,物价飞涨,所以必须要谨慎。

    陈宫据理力争:

    “王上明鉴!今观四方之势——”

    “荆南五溪蛮已平,荆北仓禀足食,并未需要承受太大压力。”

    “此孔明所谓‘五万劲旅’之言,并非大言欺人!”

    “河北自李相开渔阳之市,幽州战马岁增万匹,牛羊数十万计。”

    “蓟城铁坊日夜锤响,邺城太仓粟溢陈仓。”

    “纵无冀州输粮,幽燕亦足以自赡。”

    “至若淮南,陈元龙屯田数年,粮草充足。”

    “臣上月亲见,淮水漕船首尾相接,载谷之盛,竟使河道壅塞!”

    “可见鲁太傅所言,并不尽实。”

    在陈宫看来,荆南局势已经稳定,诸葛亮的奏报中也提到荆州能够拉出五万大军出来。

    诸葛亮自己都保证了,咱们替荆州担心做什么?

    至于河北,本就是富庶之地。

    自李翊在渔阳搞经济特区后,幽州大体上已能实现自给自足,极大减少了冀州的压力。

    至于淮南与我徐州更不用多说,都是兵精粮广之地,绝对不成问题。

    如今曹操在西川立足未稳,正是取中原的大好机会。

    如果放弃了,之后再想进取可就麻烦了。

    “……两位说的皆有道理。”

    刘备挥了挥手,止住了两人的争执。

    坐在王座上数年,刘备如今的御人之术,已经到了从容自若的境界。

    “依寡人之见,可先依照孔明之言,将此议提上日程。”

    “但具体征伐时间,须经由各地州牧、刺史经略。”

    “未知卿等意下如何?”

    刘备的意思,便是让各地方长官,开始筹备中原大战的具体事宜。

    但筹备的时间,刘备让他们自己来决定。

    为的,就是防止突然下达总动员命令后,会打乱各地原来的生产计划。

    刘备这个决定还是比较人性化的。

    不仅替手下员工考虑,也替百姓们考虑。

    他希望在发动战争之后,能最大程度减免对百姓的伤害。

    这换在从前,都是不敢去考虑的。

    基本都是先从战略利益进行考量。

    如今家业起来了,刘备认为也该回馈一下百姓了。

    正议论时,忽有一侍从来报。

    “启禀王上,城门外跪了大批百姓喊冤。”

    “喊冤?”

    刘备眉头皱起,百姓组织起来喊冤这种事情在他治下是相当罕见的。

    “他们有何冤情?”

    “这……听说是他们的亲人被李相给押入了大牢。”

    “所以他们特来请求大王,将他们的亲人放出来?”

    有这种事?

    刘备当即问手下人,有没有知道河北那边是怎么回事?

    或有与河北熟络者,当即解释说。

    因为李相禁了五斗米教,有教众反对,李相便将闹事的头目给抓了起来。

    “可有造成人员伤亡?”

    “抓捕行动相当顺利,并未有太大损伤。”

    “……嗯。”

    刘备一颔首,即命简雍亲自去安抚城外跪着的人群,告诉他们自己会出面解决这件事。

    让百姓们一直跪着,也对政府舆论不友好,所以肯定是要将他们劝走的。

    然后,刘备又亲笔书信一封,让李翊妥善处理此事。

    不要造成大规模人员冲突,尤其是影响到正常生产活动。

    这对齐国的社会舆论以及政府的公信力会造成影响,让李翊务必将此事尽可能的大事化小。

    顺带,还将诸葛亮提出的战略计划一并发了过去。

    ……

    河北,冀州。

    邺城的街道上,上千名米教教众,列队宫门,额贴黄符。

    声如浪潮,要求河北政府释放他们此前逮捕的米教教众。

    这些教众组织力极强,他们既不干扰百姓们的正常生活。

    也不与官府人员发生武力冲突,如果被打了骂了,也任由其打骂。

    他们只是一味地嚷嚷着放人。

    李翊登阙观望,但见地上白衣如莲,聚满了人。

    他看了眼握在手里的竹帛,里面刘备再三叮嘱,不要将此事闹大。

    恰逢此时,魏延自身后走来,他按剑请命道:

    “此辈假静坐之名,行逼宫之实!”

    “恳请相爷准命,末将只需带三百刀武士,可将……”

    “文长谬矣!”

    话未说完,便被李翊出声打断了。

    以手指城下教众,道:

    “观彼辈聚众,阵列有度,进退如一,必有智者阴为之谋。”

    “若强以兵戈驱之,徒使黔首益怜其困。”

    “则米道根基愈固,非利我也。”

    李翊对这种闹事的活动的本质看得很透彻。

    他们如此有组织力,显然是背后有高人指点。

    如果去强行逮捕他们,只会引得周围百姓更加同情他们,这就使得米教在基层更得人心。

    这种觉悟以及这种组织力,其实是非常麻烦的。

    其背后的高人,显然拿捏了河北高层的心态。

    他就是要逼着相府去做选择,是妥协还是强制武力镇压?

    不论哪种,以李翊经略河北多年的威望,都动摇不了他的统治。

    但正如癞蛤蟆一样,不咬人但膈应人。

    “如此,为之奈何也?”魏延按剑问。

    李翊一挥衣袖,澹澹道:

    “从其所请,尽释系囚!”

    “啊?”

    一听这个命令,魏延顿时傻眼了。

    他性格暴烈,向来是一刚到底。

    如今放人,不等于是服软么?

    “丞相,这——”

    魏延还待劝说,却被李翊伸手止之。

    “去办罢。”

    “唉!”

    魏延一跺脚,无奈拱手,“末将遵命。”

    很快,此前被逮捕的闹事者,共计四十三全部被释放了。

    那一众闹事者见人被释放以后,也感到诧异。

    没想到相府居然真的会放人。

    私下里商议接下来该怎么办?

    为首的治头大祭酒当即吩咐:

    “我等述求已成,不必再继续闹下去。”

    “否则便是我等理亏。”

    “可先退去,听候吩咐。”

    众人从其言,各自散去了。

    但米教还是将此次与官府的正面交锋,当成是一次“胜利”来进行宣传。

    站在米教的角度,这极大提高了其威望,毕竟其赢得是河北政府。

    而站在幕后者角度,他要的就是损害河北政府的公信力。

    就在众人为眼前的胜利沾沾自喜时。

    相府内,连夜召开了一次紧急大会。

    李翊将一众高层全部叫了过来,并发表讲话。

    “米教之众,号令严整,非寻常乌合可比,必有智者在背后运筹帷幄。”

    “今日吾下令释囚,一为暂稳人心,二为试其深浅。”

    “若其得寸进尺,继续鼓噪,则不过庸才所谋。”

    “然其见好即收,进退有度,足见其所图非小!”

    众人认真听着,都对此事无比重视。

    因为这显然是有人想挑战他们河北官府。

    只见李翊倏然起身,袖袍翻卷如云,厉声道:

    “取河北舆图来!”

    侍从急奉图册,李翊执毛笔,于邺城、邯郸、常山诸郡米教聚点处重重圈点。

    笔锋所至,皆教中要地,显是早有探查。

    “传令!”

    李翊掷笔于案,声若寒铁:

    “河北诸军即刻出动,凡米教聚首,不问缘由,尽数缉拿!”

    “务求雷霆之势,不得走漏一人!”

    左右皆凛然应诺,翊复冷眸远眺,大声道:

    “吾不管这幕后之人是谁,但他这的算盘实在太浅薄了。”

    “对付谁都可以,唯独在我河北行不通!”

    当夜,河北诸将得了密令。

    徐晃率铁骑百人,马蹄裹布,自西门悄出。

    至常山郡时,恰见米教堂内灯火未熄,窗上映出七人议事剪影。

    徐晃冷笑,挥手间,甲士破门而入,未待堂内惊呼,已用浸药麻布捂口擒拿。

    案上茶盏尚温,犹冒热气。

    便被一发带走了。

    张郃更精,使麾下健儿扮作粮商,叩开邯郸北郭米教暗舵。

    门枢刚转,张郃自檐上翻落,环首刀已架舵主咽喉。

    余众欲逃,却见院中“商队”皆抽短弩相对。

    全程未发一矢,仅闻犬吠数声。

    高览则趁着夜黑如墨,带人围了广平香坛。

    教众正诵经,忽觉寒意刺骨——原是百张强弩透窗指来。

    一老祭酒欲吞符自尽,览箭如闪电,射落符纸于烛火,顷刻成灰。

    至五更鸡鸣,三将已押囚车三十六乘会于邺城诏狱。

    河北军官恐怖的执行力,震惊了米教高层。

    因为他们的速度实在是太快,组织力太强。

    以至于米教一众治头祭酒都还没来及反应,他们分舵的祭酒在一夜之间就被逮捕了。

    古代信息闭塞,交流本就不便。

    一旦地方的领头人被捕,他们的组织力瞬间崩坏。

    一时间米教高层分作两派。

    一派自危,希望赶快逃离河北,避免也被抓进大牢。

    一派则认为不能够自乱阵脚,先等雒阳总舵那边下达最新指使,然后再做决定。

    而就在米教内部还在为是逃是战争执不休时,相府的第二道重拳再次打来。

    是夜,三更时分。

    不计其数“白衣教众”破门而入,闯入当地豪族门中。

    专抢金银,毁坏祖庙。

    一时间,米教劫掠世族之事,传得沸沸扬扬。

    河北众世家豪族人人自危。

    众族长纷纷找到李翊,纷纷表示愿意配合官府,共同逮捕米教教众。

    但这还不算完。

    这日,邺城漳河两岸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

    春汛刚至,河水湍急。

    却见十二名白衣人立于石桥,额贴黄符,手持米教教义,齐声高诵。

    百姓们纷纷过来围观,他们本是抱着凑热闹的心理来看。

    忽见为首白衣人的头目,忽然扯开胸襟,振臂高呼:

    “官府迫害圣教,吾等以死明志!”

    言罢纵身跃入湍急河水。

    余众相继投河,溅起丈高水。

    众百姓大惊,见此情景,无不骇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