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泗水,请别为我哭泣(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陈都,残阳如血。

    李翊独入陈王府邸。

    刘宠甲胄未卸,案前烛火摇曳,映出他眉宇间的忧色。

    “殿下。”

    一名仆役走入进来,“李子玉求见。”

    “李翊?”

    刘宠眉头皱起,放下书卷,道,“快请他进来。”

    须臾,李翊迈入门中,拱手作揖,神色肃然。

    “殿下……”

    “如今齐魏交战,陈地已成修罗场。”

    “魏军虽退,难保不会卷土重来。”

    “若再起兵戈,惊扰圣驾,我等万死莫赎。”

    “故在下特来与陈王相商,东迁天子事宜。”

    李翊直接开门见山,阐明自己此行的目的。

    为防止出现夏侯惇之前所面临的情况,李翊便直接找到了手握禁军的陈王刘宠。

    只要他点头同意了,那么东迁一事便再无任何阻力。

    刘宠蹙起眉头,沉声问:

    “东迁天子圣驾,这是足下的意思,还是齐王的意思?”

    “是在下的意思,与齐王无干。”

    “那么尔等此来,是为保驾耶?是为劫驾耶?”刘宠又问。

    “特为保驾而来。”李翊不卑不亢答。

    “既是保驾,为何带如此多的兵马!”

    李翊摇了摇头,开导说道:

    “殿下与我相识多年,当知翊之心志。”

    “汉室倾颓,非一人可扶。”

    “今魏军北退,然其势未衰,若复来攻,陈都无险可守。”

    “东迁圣驾,暂避兵锋,乃为社稷之计也。”

    刘宠沉默良久,指尖轻叩案上舆图:

    “天子若离陈都,与入你主掌中何异?”

    李翊直视其目,正色答:

    “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殿下若执意留驾于此,他日魏军复至,天子落入曹操之手,汉室才是真正倾覆。”

    “我主乃汉皇后裔,不论在哪里,都当以汉室为先。”

    “若落入曹贼手中,难保曹操不会篡汉自立。”

    窗外暮鼓沉沉,刘宠终是长叹一声:

    “……罢了.孤随你入宫面圣就是。”

    德阳殿内,刘协独坐案前,烛火映得他面色苍白。

    李翊、刘宠并肩入内,伏拜于地。

    “陛下。”

    刘宠率先开口,有些自责地说道:

    “陈都残破,恐非久居之地。”

    “臣请暂移驾临淄,以避兵祸,”

    刘协指尖微颤:

    “朕刚离虎穴,又要入新都?”

    李翊叩首:

    “临淄城高池深,齐王已命孔大夫在此备好行宫。”

    “陛下东巡,既可安百姓之心,亦可远离战乱。”

    “待中原平定,再还旧都不迟。”

    李翊不忘给刘协画下大饼,说平定了中原,咱们还可以迁回来嘛。

    到时候就是直接还于旧都雒阳了,岂不比待在陈都好?

    时国舅董承立于帝侧,低声说道:

    “陛下,青州自古便是齐鲁大地,礼仪之邦。”

    “孔文举又是心向汉室之人,兼之临淄远离战祸,未尝不是一种好的选择。”

    “况且陈王都已出此言语,恐其已经权衡利弊……”

    刘协又环视殿中其他诸臣,见无人反对,终是颓然颔首:

    “朕准奏。”

    次日,天子銮驾出陈都东门。

    刘协乘舆而行,望着两侧跪伏的百姓,神色恍惚。

    刘备亲为前导,玄甲赤帻,威仪凛然。

    陈王刘宠率蹶张士护驾于侧,忽对身旁的李翊慨叹道:

    “今日之谋,他日史笔如铁,不知是忠是奸?”

    从刘宠的语气中,能够听出他的无奈。

    李翊目视远方烟尘,淡淡道:

    “成王败寇,但求问心无愧便好。”

    ……

    彭城,魏军大帐。

    时值梅雨,淮北平原上泥泞不堪,军帐连绵数十里,旌旗在湿热的南风中低垂。

    这日黄昏,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

    夏侯惇正与诸将议事,忽见斥候满身泥水闯入:

    “报!细作探得刘备已挟天子,准备东迁临淄!”

    曹洪拍案大笑:“果如元让所料!”

    夏侯惇独目精光闪烁,抚掌道:

    “刘玄德挟王驾,必不能速行。”

    “我军提前战略转移至彭城,真可谓是占尽先机。”

    “只要于此地,大破齐军主力。”

    “天子王驾最终还是会落入我们手中……”

    话未说完,满宠突然出声打断:

    “将军,今已深入徐州腹地……”

    “这里可是刘备的地盘,我们在此处与刘备交战,只恐不利。”

    乐进当即附和,“徐州乃刘备根基,我军劳师远征……”

    “何况徐州四战之地,无险可守。”

    李典忧心忡忡,“万一战败,恐尽失河南之地。”

    军中比较理性的将领们,都对徐州会战提出了质疑。

    毕竟这里是刘备的地盘,人家有主场优势。

    而且正如乐进所分析的那般,徐州四战之地,无险可守。

    这也就意味着,魏军只能够与齐军硬碰硬。

    要知道,通过爆兵流抹平与齐军人数差距并反超的后果,就是军队士气低、素质差,单兵作战能力不够强。

    帐中烛火忽明忽暗,夏侯惇缓缓起身,铁甲铿锵作响。

    他独目扫过诸将,突然以剑鞘重重点在彭城位置:

    “诸君可知此地典故?”

    “自楚汉相争以来,历经五十余场大战,方定鼎于此!”

    说着,他剑鞘划过舆图,激起细小尘埃。

    “徐州地方,历代大规模征战无数,是非曲折难以论说。”

    “但史家无不注意到,正是在这个古战场,决定了多少代王朝的盛衰兴亡、此兴彼落。”

    “所以古来就有问鼎中原之说。”

    “当年魏公领青州军兵分三路会合徐州,替父报仇。”

    “大军所过,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陶谦见大势已去,一度想要自缚请降。”

    “初平四年,也正是在徐州城郊,我有幸亲统虎贲健儿征讨彭城。”

    “谦军败绩,伏尸数万,泗水为之壅塞。”

    “当是时也,我军凯旋,威震徐扬。”

    ”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在谈论着项羽被困垓下,岂不谬哉?”

    “仿佛这中原古战场对我们注定便是要凶多吉少。”

    “十七年前,我随魏公从徐州踏上征途,开始了二伐徐州。”

    “本军所到之处,军民百姓皆授首,真可谓占尽天时。”

    “那种万物不生,鸡犬不余,天地肃杀的境界犹在眼前。”

    “岂料短短十七年之后,竟视此胜地为死地耶?”

    夏侯惇目光扫过众人,击案铿然,大声道:

    “不管怎么讲,今我八十万雄师对六十万之众。”

    “天时地利,尽皆我占。”

    “优势在我!”

    好!

    在夏侯惇发表完一场慷慨激昂的演讲之后,众将军无不起身附和:

    “夏侯将军高见!”

    “此战我军占据天时地利,必胜齐军!”

    “战!战!战!”

    众将随之怒吼,声浪震得地图卷轴滚落。

    夏侯惇于接下来,做出了如下部署。

    以李典率领两万兵马,部署在吕城,强化此地防线。

    以曹洪、乐进、杜袭三队军马,包打彭城,加强对此地的控制。

    以曹纯、郭淮两队军马,伏在泗水段,监视齐军动向。

    曹仁率本部兵马,向南进驻汝南军区。

    在那片雨林里,与诸葛亮、陈登周旋,尽可能地拖住荆州军与淮南军的步伐。

    以便让彭城战场,魏军的人数优势发挥得更大。

    夏侯惇本部军马,则作为总预备队。

    随时支援各队人马。

    黎明前的彭城郊外,浓雾弥漫。

    传令兵举着火把在各营穿梭,马蹄声惊起阵阵寒鸦。

    “李典将军所部——即刻开赴吕城!”

    东侧营寨里,老兵王五正给新兵系紧皮甲。

    少年颤抖的手按不住剑鞘,被老兵一巴掌拍开:

    “抖什么!吕城有现成的箭楼,比这儿安全多了!”

    这少年年仅十四岁,便被曹军抓上了战场。

    按照曹军征兵的标准,只要是年满十二岁的,都应该拉上战场作战。

    少年此前虽为直接参加过陈野大战,但令同乡的人说,那场战役简直是地狱修罗场。

    放眼望去,满是骸骨死尸,宛如人间炼狱一般。

    光是听到这个描述,少年便惊恐不已。

    因为他听说此次彭城会战的人数规模,远比陈野大战时的规模要大得多。

    不少中层军官,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跟随自己的将军奔赴到目标地点去了。

    没有人知道,前方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

    比及暮色四合之时,齐军前锋已抵彭城三十里外。

    探马背插三支翎箭疾驰而来:、

    “报!魏军沿泗水布防,吕城、彭城、泗水三处皆设重兵!”

    刘备正欲传令安营,打算召开军事会议,商议作战对策。

    李翊突然按住其剑柄,“且慢!”

    “王上,兵贵神速。”

    “魏军新至,部署未固。”

    “此刻雷霆一击,必可出其不意,乱其阵脚。”

    王朗眼眸微眯,说道:

    “夏侯惇并非庸才,恐有防备。”

    李翊不假思索地说道:

    “正因其善战,必料我军长途跋涉需休整。”

    “如今其也是方军刚到,若骤而击之,必获成功!”

    刘备凝视着西方将坠的残阳,原本皱起的眉头渐渐松开。

    解下腰间佩剑,递给李翊:

    “准卿全权调兵!”

    “由你来负责指挥彭城之役!”

    “荣幸之至!”

    李翊接过指挥权,立刻开始调度军队。

    常言道,狭路相逢勇者胜。

    现在两边几乎都将自己最大的军队人数,投入到了此次战役中。

    任谁打输了,都将会是伤筋动骨的代价。

    此时,魏军也得知了齐军赶到彭城的消息。

    每一名军士的弦都绷得紧紧的,焦急如焚地等待着。

    忽然,泗水两岸突然响起震天鼓声。

    齐军分三路压来,冲在最前面的,是齐军最精锐的部队。

    披甲率极高,铁甲反射出阵阵寒光。

    对岸魏军大营中,见齐军来到,方阵阵型也开始变阵,戈矛如林搅动着燥气。

    “放箭!”

    随着李翊令旗挥下,不计其数的雕翎箭腾空而起,在空中形成遮天蔽日的黑云。

    魏军盾墙瞬间变成刺猬般的箭垛,惨叫声尚未落地,第二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