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3章 军工爆发的前夜(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您这么快就把它造出来了?”

    约瑟夫惊讶地望向一脸骄傲的老爹,又掂了掂手里的枪。

    枪很沉,抡起来完全可以当铁锤用,充满了蒸汽时代的金属厚重感。

    路易十六喜滋滋道:“原本击锤连杆需要焊接,强度根本不够,但现在用这台铣床直接加工出来了。还有旋转弹巢,靠手工打磨很难做到高气密性。”

    他朝手枪示意:“现在这个,至少我用眼睛几乎看不到一点儿缝隙。”

    他又转身,从带来的箱子里,取出另一个弹巢:“这是艾默里克先生锉出来的,对比很明显。”

    约瑟夫接过那支手工打造的转轮,可以看出上面的锉痕,平整度和边缘处理都远不如旋转铣床铣出来的。

    工业化果然是最强大的武力!他在心里感叹,现在有了高精度的机床,以后能尝试研制的新武器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他脑子里第一个出现的,就是后膛炮。

    制造后膛炮最大的难点就在于炮闩的气密性——

    最容易实现的后装炮就是用一个铁块堵住炮管的末端,然后用特大号的“螺丝”,将其顶住来实现密封。

    这就要求封闭炮管的铁块能紧密贴合炮管没有丝毫间隙。

    然后螺栓也必须在承受炮膛巨大的压力的情况下,不能出现变形,随时能够轻易旋开、旋紧。

    这都不是靠手工打造所能实现的。

    当然,约瑟夫怀疑即使“皇家I型”的精度也不一定够,还得惠特尼持续进行改进。

    不过一旦突破了后装炮技术,法军的战斗力将成倍提升。

    首先,后装炮的射速完全碾压前装炮——大概前装炮发射一次,后装炮能发射两到三次。

    这就相当于火力密度直接提升了两三倍。

    其次,后装炮和膛线天生适配。后装炮的弹丸直径必须比火炮口径略大,这样才能卡在炮管末端,方便填装火药。

    这样弹丸射出去之后,就能嵌入膛线之中实现旋转,射击精度高得吓人。

    而前装的线膛炮在装弹时极为吃力,因为要将比炮口略大的弹丸砸进火炮底部,不说士兵的力量够不够,消耗的时间就够对面开好几炮的。

    最后,后装炮可以安装炮盾,也就是在炮管中部装一大块铁板,炮兵都躲在这后面操作大炮,而无需跑到炮口处。

    这就让炮兵的安全系数大为提升,至少敌方的步兵很难射杀他们。

    同时,大炮的弹药也能全部堆在炮盾后面,减少殉爆的情况。

    对于海军来说,后膛炮更是神器中的神器。

    在陆地上,炮兵可以绕到大炮前方进行装填。而战舰的大炮射击之后,要让大炮退入炮舱中部,装填之后,再推出射击口。

    如果用后装炮的话,炮手只需持续装弹射击就行,射速比前装炮高出三倍以上。

    几乎让五级巡航舰的火力密度接近三级战列舰!

    这还没算线膛炮那极高的命中率所带来的火力提升。

    约瑟夫正兴致勃勃地准备跟老爹说后装炮的事情,却突然看到了手里的转轮手枪。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