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修物修心(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昨夜篝火旁的歌声仿佛还在耳边,兴奋的余波却敌不过身体的倦意。大巴车在清晨的微光中平稳行驶,车厢内一片沉寂,与昨夜的喧闹判若两个世界。窗帘缝隙漏进的阳光晃过他们的脸,有人歪着头靠在车窗上,微张着嘴,呼吸均匀绵长。
“昨儿还听你们院里吵闹,今天车上全歇了。”司机大叔打过一轮方向盘,瞥了眼后视镜里东倒西歪的学生们。
导游正低头调整着挂在胸前的小蜜蜂扩音器,闻言抬起头笑了笑,压低声音:“可不是嘛,昨晚劝了半天才回去睡,这个年纪的小孩都这样,精力来得快,耗得也快。”
他看向窗外:“今天的天气倒好。”
车窗外,徽州城正从薄雾中苏醒,天空被昨夜的雨洗过,澄澈透亮。远山如黛,空气里带着雨后特有的草木清香,与昨天雨雾里的徽州有不一样的韵味。
导游清了清嗓子,将小蜜蜂的音量稍稍调大:“行了,都醒醒神,马上到了,都打起精神来。”
声音透过扩音器在安静的车厢里荡开,引起几声含糊的嘟囔。
陈明明揉着眼睛茫然四顾,拍了拍身侧的林尧,后者打了个长长的哈欠。
“这是要到了?”
导游:“马上了。”
“今天的主题是参观学习文物修复。”导游提高了些声量,吸引着逐渐清醒的注意力,“咱们班有幸被安排参观一处真正的古戏台,少说也有两三百年历史了,是实打实的重点保护文物。”
大巴车缓缓驶入一个略显僻静的村落,最终停在一座青灰色砖墙围起的院落前。木门斑驳,门楣上精致的木雕虽历经风雨,仍能窥见昔日的繁华。
推开吱呀作响的大门,一座古戏楼豁然呈现在眼前。戏台高耸,飞檐翘角,层层叠叠的斗拱复杂精巧,戏台顶部的藻井彩绘已褪色剥落,透着一股沉甸甸的历史厚重感。
“陈师傅,又辛苦您了。”导游熟稔地打着招呼。
迎接他们的,正是昨天在工坊教授木雕修复的那位老师傅。他姓陈,头发花白,布满老茧的手上沾着些许颜料和木屑。
“来了就好。”陈师傅目光扫过学生们,最后落在江随意身上,露出笑意,“小姑娘,又见面了。”
江随意微微点头,轻声回应:“陈师傅好。”
旁边的周望?低笑,打趣道:“见你根骨不凡,陈师傅这是相中你做关门弟子啦?”
江随意:“少来。”
陈师傅和其他修复师领着众人,详细讲解着古戏台的建筑结构、木雕工艺以及目前面临的修复难题。
他指着戏台梁柱上一处开裂的木雕构件,又指着旁边修复架上正在进行接骨的同类部件。
从如何清理腐朽部分、用特制材料填补缺损,再到如何加固内部结构、精准还原剥落的色彩……每一步都听得人心头发紧,那极致的耐心和分毫不差的手艺,让眼前的老构件仿佛有了呼吸。
大家的目光在那些构件中流连,似乎真的能触碰到那段尘封的历史。
参观完主体戏台,陈师傅又带他们来到院落后面一座小型的仿古戏台。
“这座呢,是当初为了研究模拟古戏台修复工艺专门建造的。”导游介绍道,“现在正好拿来给你们练手。”
陈师傅:“形制都齐全,就是少了那份老物件经年累月的包浆,木头和颜色都透着股新气,就和你们一样。”
在几位师傅的分组指导下,大家开始动手体验戏台部分构件的修复工作。主要是清洁、加固模拟的“损伤处”以及练习上色。
江随意分到的是给一根仿制的雀替【注1】上色。
她握着极细的毛笔,对照着色卡。在师傅的指点下,小心翼翼地描摹着那些卷草纹样。颜料在木纹上晕开,需要恰到好处的笔触和水分控制。
笔尖一点朱红晕染,专注得几乎忘记了周遭的嘈杂,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
身后不知是谁搬运工具时不小心带倒了一个放着颜料和工具的简易木架。架子倾斜,上面的东西哗啦啦地滚落下来,直直朝着江随意的方向砸落。
“啊!快扶住,快扶住那边!”惊呼声响起。
“小心!”
顾?河一个箭步冲上前,抬起手臂挡在了江随意头顶上方。
一声闷响,木架和颜料罐重重砸在他的手臂上,随即滚落在地,盖子崩开,鲜艳的赭石色粉末泼洒开来。
江随意被惊得浑身一颤,毛笔脱手掉在木构件上,溅开一团刺目的红。她脸色发白,心脏在胸腔里狂跳不止。
众人立刻围拢过来。
“没事吧意意?”
“真是吓死人了!”
“顾?河,你手怎么样?”
顾?河皱着眉,甩了甩被砸中的手臂:“没事。”
他刚才正想从包里拿水杯,情急冲上前,背包口敞开,里面一个白色的小药瓶随着动作滚落出来,骨碌碌地一路滚到了江随意脚边,停在洒落的颜料粉末边缘。
江随意低着头,目光被地上的药瓶吸引。很小巧的塑料瓶,瓶身光滑,上面却没有任何标签。
顾?河脸色微变,迅速俯身,一把将药瓶攥回手心,然后塞进口袋。
“人没事吧?”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