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7 章 魏国的选择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洛阳,魏国朝堂蜀吴开打,魏国自然不能错过这个热闹。
自打收到蜀国伐吴的消息后,魏国的朝堂就没有一天安静过。
每天朝堂之上都充斥着各种唇枪舌剑。有人主张伐蜀,有人主张伐吴,有人主张坐山观虎斗,等到蜀吴两败俱伤后,坐收渔翁之利。
此时,魏国重臣们又开启了新一轮的争论。
主伐蜀派大臣们慷慨激昂,力主趁蜀伐吴之际,向西出兵,一举夺回陇右,攻破汉中,拿下成都。
为首的司马懿振臂高呼:“陛下,此乃天赐良机,我军当趁势出击,定能大获全胜!”
而主伐吴派的大臣们则表示,此时吴国定是将兵力汇聚于荆州一带,江淮一带必然防守减弱,若是魏军向江淮一带出击,定会一举攻破长江防线,直逼建业。
为首的满宠扬声道:“陛下,我军与吴军对于江淮一带的争夺已久,如今正是大好时机。我军当趁其防御薄弱之时,进攻濡须口。濡须口一破,建业近在眼前!”
另一边,渔翁派却认为此时贸然出兵,无论进攻哪边都会令另一边获益。为何不等吴蜀两败俱伤之时,一举将两国都拿下。
中都侯孙资站出,谏言道:“陛下,蜀吴虽交战,但二者之前却为盟友,此时若是我魏国加入战局,难保蜀吴不会调转矛头对准我大魏。”
方城侯刘放,也站出来附和道:“陛下,中都侯所言甚是,这蜀吴向来狡诈,难保此举不是他们联合做戏,意在我大魏。”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一时间安静了下来。
很多魏国大臣都用一种古怪的眼神看着刘放,震惊于他能够想出如此别出心裁的观点。
曹叡揉了揉有些发胀额头,想着今日估计还是讨论不出来什么。
原本他就计划着近期伐吴的,谁知道和蜀国撞上了,蜀国这一伐吴,事情就变得有些复杂了,
但是复杂虽复杂,对于魏国而言总归是好的。现在对于魏国来说,无论采取哪种行动,似乎都是有利的。
“大司马和大将军,为何一言不发?” 曹叡将目光投射到最有发言权的两人身上。
近年来,曹真的身体状况愈发的差,诊治的名医换了几波,却仍未见起色。究其病因乃是长年累月在战场上积累的旧伤所致。
若没有重要之事,曹叡都准其在属地养病,无需参加朝会。
身体不好,曹真自然也没有精力去领兵打仗,所以之前一直没有参与朝臣的讨论。
至于曹休,他倒是希望伐蜀。如今他驻兵在雍州一带,主要就是对抗蜀国。
然而他来洛阳前,郭淮有找过他。同他讲虽然天水的守军被调走了大半,但是城内仍旧留有部分军队,其中还包含了其最精锐的背嵬军。
要说郭淮是怎么知道的,概因前阵子,那马谡率军离开天水之后,他留下的那队背嵬军小队,时不时的就在广魏郡周围转悠。再加上王平时不时的拉着他的军队,在安定郡与广魏郡的边界来回的演练。
这一切都表明蜀国即使举兵伐吴,但是对于魏国的防御却一点也没有减弱。
“大司马,若是我们此时进攻蜀国,没准正中了他们的下怀,以此来消耗我们的兵力。”
回忆着郭淮的话,曹休出列拱手道:“陛下,老臣以为此时伐蜀实非良策。蜀道艰险,且那诸葛亮狡诈多端,伐吴前定会做好万全的准备。据臣观察,如今陇右一带防御未减,反而还有所增强,贸然进攻恐陷入泥潭。而吴国江淮防线薄弱,此时若攻吴,或能有所斩获。”
满宠立刻附和道:“陛下,臣赞同大司马所言。我军若能集中兵力攻打吴国,趁其不备,定能取胜。”
曹叡思索片刻,微微点头,心中已有了计较。
他扫视朝堂众人,高声道:“朕心意已决,大将军如今身体抱恙,无法领军出征,此次出征,便由满宠将军为主帅,率师伐吴。众卿当齐心协力,助朕成就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