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三十万对八千,这仗怎么打?(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津门外围,大沽口炮台。

    刘文锋站在古老的炮台上,看着远处渤海湾的波涛。

    这座炮台见证了太多的历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每一次都是屈辱的记忆。

    但今天不同了。

    “报告总司令,从闽州撤出的部队已经全部到达津门。”

    周卫国走上炮台,递上一份统计报告,“总共八千三百人,重要设备百分之六十成功转移,技术资料全部保存完整。”

    刘文锋接过报告扫了一眼,心情稍微好了一些。虽然丢了闽州,但人员和技术的损失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敌情如何?”

    “联合舰队正在清理闽州港,预计一周内就能恢复部分港口功能。他们的陆军主力还在闽州整顿,但侦察部队已经向津门方向推进。”

    刘文锋冷哼一声:“他们以为拿下闽州就胜利了?天真。津门可不是闽州,这里是老子的主场。”

    确实,津门的地理位置比闽州更有优势。三面临海,一面靠山,易守难攻。而且这里距离京津冀工业基地很近,物资补给相对容易。

    “总司令,工兵部队已经开始修筑防御工事。按照您的要求,我们在外围构建了三道防线。”参谋长拿着工程图纸走了过来。

    刘文锋仔细查看着防御部署。第一道防线设在海岸,主要用于阻击敌军登陆;第二道防线设在城区外围,利用地形优势构筑坚固工事;第三道防线就是津门城区本身,准备进行巷战。

    “很好。”刘文锋满意地点点头,“那些洋鬼子想拿下津门,就让他们付出血的代价。”

    就在这时,通讯兵跑了过来:“总司令,有紧急情报!”

    “说。”

    “根据我们在后方的情报网报告,各国正在向远东增派更多兵力。镁国又调来了两个师团,罂国派出了印度军团,连法兰西都从非洲抽调了一个军。”

    刘文锋的脸色一沉。看来敌人是铁了心要彻底消灭他。

    “还有,”通讯兵继续报告:“毛熊也有异动。他们在中苏边境集结了二十万大军,似乎准备从北方发动进攻。”

    “这些畜生!”刘文锋一拳砸在炮台的石头上:“平时一个个装成友邦,关键时刻都要来咬一口!”

    周卫国忧心忡忡:“总司令,如果毛熊从北方进攻,我们就要两线作战了。以我们现在的兵力,恐怕…”

    “恐怕什么?”刘文锋打断了他,“老子连八国联军都不怕,还怕这些杂碎?”

    虽然嘴上这么说,但刘文锋心里很清楚形势的严峻。

    现在的情况比当年的八国联军入侵还要糟糕。

    当年的清军虽然腐朽,但毕竟有几十万人。而现在他只有八千多人,要面对的却是几十万联合军。

    “传我命令,”刘文锋思考了一会儿:“立即联系各地的抗日武装力量,号召他们配合我们作战。同时派遣小分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是!”

    三天后,联合军的先头部队出现在津门外围。

    与闽州的强攻不同,这次他们显得更加小心。

    三个月的血战让他们意识到,龙国军队绝不是善茬。

    镁国陆军第七师师长麦克阿瑟举着望远镜观察着津门的防御工事,脸色凝重。

    “该死,这些龙国佬把这里变成了刺猬窝。”他对副官说道:“看那些炮台,看那些机枪阵地,想要攻下来恐怕要付出不小代价。”

    “将军,要不要请求海军支援?用舰炮轰击这些工事?”

    麦克阿瑟摇摇头:“海军的舰炮够不到这里。津门港口水太浅,大型军舰进不来。”

    这确实是个问题。津门港虽然重要,但水深有限,大型战列舰无法靠近。而小型军舰的火力又不足以摧毁坚固的岸防工事。

    “那就只能硬攻了?”

    “看来只能如此。”麦克阿瑟放下望远镜,“传令各部队,明天拂晓开始总攻。我要在一周内拿下津门。”

    当天夜里,津门守军也在做着最后的准备。

    刘文锋在前线阵地巡视,鼓舞士气。每到一处,他都要和士兵们聊上几句。

    “小王,家里还好吧?”他拍着一个年轻士兵的肩膀。

    “报告总司令,俺家在山东,鬼子已经投降了,家里应该没事。”小王憨厚地笑着。

    “那就好。”刘文锋点点头,“打完这一仗,就能回家团聚了。”

    “总司令,俺们真的能赢吗?敌人那么多…”另一个士兵忍不住问道。

    刘文锋看着这张年轻的脸,想起了自己刚穿越时的懵懂。那时候他也怀疑过,害怕过,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能赢。”他坚定地说,“因为我们是龙国军人。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就是同胞。退无可退,只能向前。”

    士兵们听了,眼中重新燃起了斗志。

    巡视完阵地,刘文锋回到指挥部。周卫国正在和几个参谋讨论防御部署。

    “总司令,敌军明天可能会发动总攻。我们准备得如何?”

    “该准备的都准备了。”刘文锋走到地图前,“弹药充足,工事坚固,士气高昂。就看这些洋鬼子有多大本事了。”

    “总司令,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