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 战争从来都是人民说了算(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10月12日,闽中军政府开放三条铁路运输,发文征募30万铁路工人同时新修12条省内铁路规划。

    同时开发设立龙岩,三明,南平三市为重工业型城市,第一期投入6亿银元转移,建设,生产重工业内迁,三市募集临时工3000万人,预计招募正式工1200万正规工人。

    由宁德市牵头,自主发起城市结构转型,由原来的矿业挖掘,矿石粗加工,渔业打捞型城市,集资2.2亿银元用三年时间转型,建设为自主采矿,自主提炼,自主生产,以黄金提炼,黄铜加工,电机生产,玻璃生产为主要城市特产的工业特色型城市。

    第一期提供600万人口,第二期400万人口,共计1000万安置名额,先到先得。

    受南部战区司令长官秦晋支持,军政府二把手齐秀峰亲自指导,武夷地区设立武夷市,投入2.6亿银元建设发展以茶叶,药材,菌菇等经济农产品为主的种植生产,加工包装,品牌扶持为方向的特色农业经济城市。

    全市预期吸纳超过600万人口的安置名额,有意者皆可积极投入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

    消息一出,别说闽中,就是整个华夏都沸腾了,在这个战乱的年代,居然有这么一个地方愿意不顾战争风险,花天量的资金和资源来搞建设,搞民生工程。

    这特么不是圣人就是菩萨!

    可闽中不仅干了,还特么大干特干,原本美金,英镑由于地区金融政策的封闭性,导致陕北,重庆,南京,上海等地的资金几乎陷入停滞,如今闽中一盘棋,直接盘活整个东亚市场经济。

    原本那些拿着美金不愿置换银元的,也纷纷通过黑市直接将外汇低价转换银元,然后拿着银元直接一头栽进闽中的大市场中。

    毕竟现在大家都需要现金流,只要你有银元,就可以去南洋,去内地,去日占区收购原材料,然后倒卖给闽中。

    轻轻一个倒腾,两到三倍的利就进了自己的口袋。

    而且秦晋也很乐意把银元流向黑市,毕竟资金在于流动,将银元倒腾给商人,然后让商人给自己收集原材料,自己再拿美金去南洋倒腾一圈,又拿银元换发展。

    银元在库房里堆得太多,对于秦晋来说没有一点好处,他要的从来不是银元,银元只是他用来辅助自己不断壮大和发展的工具!

    如今一招战时反规则大搞建设,直接将自己从南洋和欧美囤积而来的资金和粮食转化成了自己坚实的民生,工业和政治基础。

    也算是在最劳动力最廉价的时机干了件最划算的大买卖。

    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战争因素。

    如今武汉战场越打越胶着,国军和北方局投入的兵力算上正规的不正规的已经超过近两百万,而日军同样集结了超过40万的王牌部队以及超过60万的二三线兵力为这场争夺战服务。

    秦晋希望这场战争能够比原来的那个时间打得更长,因为华夏虽然输不起,可日本更输不起。

    重庆和北方局只要拖住日军主力,那他就可以趁这段时间为华夏打造出一片全备且强盛的现代化工业,经济,农业,以及城市体系。

    到时候华夏凭借这套现代化体系不仅可以持续为战争输出战争支援,同时也保证了华夏在世界经济格局,城市发展进程,工业大比拼和抢占未来世界市场保持领先地位。

    谁说战后体系只能由白皮鬼领导,我黄种人暂且不提称不称霸的事,起码在亚太,只能是我说了算!

    只有达到这个水准,未来的世界格局,才有华夏向世界争锋的基础条件。

    可惜,事情从来不按你的理想发展,面对闽中这么明显的偷鸡行为,英美率先不同意让华夏有一步跨入现代化的可能。

    毕竟这一来就是十几亿的工业化投资,而且全部是由闽中政府自我出资,自我主导完成。

    这种涉及到上千万人口的改变,让他们感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