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章 我的钱想花给谁就花给谁,港督先生有意见吗?(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好的改造港岛吗?”“谁告诉你我要改造港岛了?”
何耀宗望向窗外,霓虹灯下的港岛依旧繁华喧嚣,但见他悠悠开口。
“这些外裔如果踏踏实实在港岛营生也就算了,如果他们是想来当寄生虫,想要配合鬼佬在港岛搞什么事情,我敢保证他们一定会尝到铁拳的滋味!
师爷苏,以后这种事情提都不要提起,我的钱,一分都不想花给他们!”
师爷苏大为感慨。
“何先生,但是大圈豹让我带句话给你,肥彭不是卫奕信!
他不玩黑料威胁那一套,他要从根本上瓜分甚至摧毁恒耀的群众基础。
而且就算他没有成功,港岛各族裔的分化对峙也会出现,未来的港岛依旧会乌烟瘴气。
这正是鬼佬想要的效果——没有他们英国佬,港岛就是不能太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肥彭是在下一局不可能输的大旗!”
与何耀宗说这些事情的时候,师爷苏话都说得利索了。
不过何耀宗并没有就此给到师爷苏任何答复,只是转身,朝着师爷苏招呼道。
“别闲着了,你去重安大厦那边转转,看看布政司的人,是怎么拉拢这些外来户的吧!”
重安大厦前的广场上,彩旗飘扬。
临时搭建的舞台上,‘港府圣诞关爱行动’的横幅在夜风中轻轻摆动。
舞台两侧站着十几名穿着制服的南亚裔保安,他们腰杆挺得笔直,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台下越聚越多的人群。
陈芳安站在后台的阴影处,透过帷幕缝隙观察着广场上的景象。她的手指轻轻敲击着一份演讲稿,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修改的痕迹。
一位年轻助手快步走来汇报。
“陈秘书长,现场已经聚集了超过八百人。
《南华早报》和《星岛日报》的记者也到了,摄影机位已经安排妥当。”
陈芳安微微点头,目光落在前排几个包着头巾的锡克教长者身上。
他们神情肃穆,双手交迭放在膝上,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更远处,一群菲律宾女佣穿着她们最好的周日礼服,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小声交谈。
如果说港岛哪些外来户最不招惹人讨厌,那一定是这些菲佣了。
布政司那边显然是下足了功夫,不给到任何人挑毛病的机会。
“恒耀那边有人来吗?”
陈芳安还是忍不住询问了一番,却见助手摇头。
“暂时没有看到恒耀的人,不过刚才收到消息,恒耀法务部的人正在往这边赶。”
陈芳安嘴角浮现出一丝冷笑:“来得正好,让他们亲眼看看,什么叫做真正的民意!”
随着一阵热烈的音乐声,陈芳安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上舞台。
聚光灯立刻打在他身上,台下响起礼貌但不甚热烈的掌声。
这些人打心眼里认为这是一场可有可无的作秀,一等鬼佬二等华人,他们这些外裔,在港岛还有着一个特殊的称呼——‘阿差’!
在ICAC成立之前,就连巡街的差佬都是这么称呼他们的。
“各位亲爱的朋友,Merry Christmas!”
陈芳安用英语开场,声音通过扩音器传遍整个广场:“首先,请允许我用你们的母语向大家问好——”
接下来,他分别用乌尔都语、印地语和他加禄语说了简短的问候语。
虽然发音不算标准,但这个小小的举动立刻赢得了台下不少人的好感,掌声变得热烈起来。
“我知道,对在座的许多人来说,圣诞节可能并不是你们传统庆祝的节日。”
陈芳安切换回粤语,声音低沉而富有感染力:“但今晚我们聚集在这里,不是为了庆祝某个特定的节日,而是为了庆祝一个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我们作为香港市民的共同身份!”
台下传来零星的喝彩声,陈芳安注意到前排一位年长的印度商人微微点头,眼中闪烁着认同的光芒。
“香港是一个奇迹。“
陈芳安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整个城市:“150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渔村;今天,它已经成为世界上最繁荣的国际大都市之一。
而这个奇迹,是由在座的每一个人——无论你来自印度、巴基斯坦、菲律宾还是尼泊尔——与本地华人一起创造的!”
掌声再次响起,这次更加热烈。
陈芳安看到几个年轻的南亚裔男子开始挥舞手臂,脸上露出激动的神情。
“但是,“陈芳安突然话锋一转,声音变得沉重,“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个我们共同建设的城市里,并非所有人都得到了平等的对待。”
广场上的嘈杂声立刻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陈芳安身上,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期待感。
“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
一张发黄的老照片,投影在大屏幕上。
“这是1902年,第一批印度警察抵达香港时的照片。
他们中的许多人来自旁遮普地区,为维护香港的治安奉献了一生。
但他们的后代今天在哪里?他们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回报吗?”
台下传来低声的议论,一位白发苍苍的锡克教老人摘下眼镜,用手帕擦了擦眼角。
不过坐在某处不显眼角落里的师爷苏,却冷笑着骂了一声。
“屌你老母,当……当年你们是在配合鬼佬搞殖民啊,谁求着你们来港岛了吗?!”
陈芳安又切换了一张照片:“这是1950年代,菲律宾护士在香港玛丽医院工作的场景。
当时香港爆发霍乱,是这些勇敢的女性冲在第一线,挽救了无数生命。
但今天,她们的同胞在香港却常常被称为'宾妹',遭受各种歧视和侮辱!”
师爷苏再度开口:“屌你老母,把……把医护工作者与正行从业者和那些卖身的宾妹混为一谈,你是懂得偷换概念的!
那我哋还称那些流莺叫野鸡呢,是不是我们也歧视华人女性啊?”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愤怒的议论声,几位菲律宾女佣互相握紧了手,眼中闪着泪光。
“更不用说那些建筑工人、清洁工、保安——你们中的许多人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却拿着远低于法定最低工资的薪水!“
陈芳安的声音越来越高:“当你们去租房时,房东看到你们的肤色就拒绝出租;当你们的孩子在学校被欺负,老师却视而不见;当你们去警局报案,警察却敷衍了事!“
师爷苏的吐槽依旧在继续:“是啊,全港岛百分之三十的粉仔,百分之四十的刀手都是印度裔越南裔你就不说了!
扑街,人被歧视,总是有原因的嘛!”
台下已经有人开始哭泣。
一个年轻的印度裔男子站起来大喊:“这是真的!我上周去旺角租房,五个房东看到我就立刻关门!“
陈芳安点点头,示意工作人员递给那位年轻人一个麦克风。
随着一个又一个外裔市民分享自己遭受歧视的经历,广场上的情绪越来越激动。
陈芳安注意到,就连那些原本站在外围观望的人也慢慢走近,加入了讨论。
“去年,在深水埗发生了一起令人痛心的案件。”
陈芳安的声音突然变得极其严肃:“一位尼泊尔保安因为制止一起盗窃案而被歹徒刺伤,当他血流如注地躺在街上时,路过的行人没有一个伸出援手,直到半小时后才有救护车赶到。”
“不如说说一个英国商人在中环摔倒擦破点皮,五分钟内就有三辆救护车赶到现场这件事情喽!
海量案例中找个例,这些搞政治的嘴巴真是刁钻。”
师爷苏摇了摇头,已经没有听下去的耐心了。
但这个真实的案例像一颗炸弹在人群中引爆。
许多尼泊尔裔听众愤怒地挥舞拳头,有人甚至痛哭失声,陈芳安看到时机成熟,从讲台上拿起一份文件。
“这是港督府委托独立机构进行的一项调查。”
她高高举起文件:“结果显示,在司法判决方面,南亚裔犯罪嫌疑人被判监禁的比例比犯同样罪行的华裔高出37%,而菲律宾家庭佣工在工作场所遭受性骚扰的案件,起诉率不足10%!“
台下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怒吼声,陈芳安等待声浪平息,才继续道。
“这些不公正的现象,港督先生和我都深感痛心。
今天,我代表港府向大家郑重承诺——这种情况必须改变,也即将改变!“
她停顿了一下,环视全场,确保每个人都在认真聆听。
与此同时,已经没有耐心的师爷苏闻言,也开始竖起了耳朵。
他明白,自从肥彭入主港督府以来,针对恒耀明面上的第一招,可能就要打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