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第27章(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端阳节刚过,翰林院后院的石榴花开得正艳。贾宝玉站在廊下整理奏章,忽然听见身后一阵急促的脚步声。"贾大人!快,圣上急召!"一个小太监气喘吁吁地跑来,额上全是汗珠。
宝玉心头一跳。自太子监国以来,皇上已多日不朝,今日突然召见,必有蹊跷。他匆匆理了理青色官袍,摸了摸腰间那个白鹤香囊??黛玉今早刚给他换的新香料,说是能提神醒脑。
养心殿内,龙涎香浓郁得几乎令人窒息。皇上半倚在榻上,面色灰暗,眼下两团青黑,唯有那双眼睛依然锐利如鹰。见宝玉进来,他微微抬了抬手指:"贾卿平身。"
宝玉伏地行礼,额头贴着冰冷的金砖。起身时余光瞥见御案上摊开的正是他昨日递上的《江淮水患疏》??这份奏章太子已经批阅过,还称赞他建言切实。
"贾卿这篇奏疏,写得妙啊。"皇上声音沙哑,手指轻轻敲击案面,"'河道淤塞,当疏浚本源'...这话里有话吧?"
宝玉后背沁出冷汗。这句话本指治理水患要根治源头,但皇上显然另有所指。他谨慎回答:"微臣愚钝,只是就事论事..."
"是么?"皇上突然抓起茶盏砸在地上,瓷片四溅,"朕看你是翅膀硬了!跟着太子,就不把朕放在眼里了?"
宝玉立刻跪下:"臣不敢!"
"不敢?"皇上冷笑,从案头抽出另一本奏折,"那这是什么?"
宝玉抬头一看,竟是一个月前他写给太子的密函副本!上面确实有"圣体违和,当静养为宜"等语,但全文是建议太子劝皇上节劳,绝无不敬之意。
"陛下明鉴,这信..."
"够了!"皇上剧烈咳嗽起来,一旁太监连忙递上帕子。待平复后,皇上冷冷道,"朕还没死呢,你们就急着改换门庭。"他挥了挥手,"贾宝玉目无君上,着革去翰林院修撰一职,罚俸半年,闭门思过!"
宝玉浑浑噩噩地退出养心殿,烈日当头,他却觉得浑身发冷。宫门外,北静王府的马车早已候着。水溶亲自掀开车帘:"上车说话。"
车内狭小昏暗,水溶递过一杯热茶:"皇上近来疑心病重,今日早朝还驳回了太子提出的漕运改革。"他压低声音,"你不过是杀鸡儆猴罢了。"
宝玉握着茶杯的手微微发抖:"王爷,我..."
"太子让我带话。"水溶凑到他耳边,"'忍一时风浪,自有拨云见日时'。"
回府路上,宝玉反复思索近日种种。皇上对太子的猜忌早有端倪??先是收回部分批红权,又频频召见十二皇子旧部。而他作为太子近臣,首当其冲成为靶子。
潇湘馆内,黛玉正倚窗绣着婴孩的虎头鞋。见宝玉提早回来,脸色又不对,她立刻放下针线:"出什么事了?"
宝玉勉强一笑,轻抚她隆起的腹部:"没什么,皇上准我休假陪你。"
黛玉眸光一凛,伸手从他腰间解下白鹤香囊??里面的香料已经湿透了。她将香囊放在一旁,声音轻柔却坚定:"说实话。"
听完原委,黛玉沉默良久,突然扶着腰起身:"紫鹃,去把我那个红木匣子拿来。"
匣子里是林如海生前整理的《盐政札记》,但最后一页却写着与盐政无关的内容??"帝王晚年多疑,当以柔克刚。昔年魏元谏太宗,必先颂其德,后言其过..."
"这是父亲为官多年的心得。"黛玉将纸页递给宝玉,"他常说,伴君如伴虎,再贤明的君主也难逃猜忌二字。"
宝玉细细阅读,心中豁然开朗。林如海当年能在凶险的官场全身而退,靠的不仅是清廉,更是对人心的洞察。
"皇上现在最怕什么?"黛玉突然问。
"自然是...太子威望太高。"
黛玉摇头:"不,他最怕的是被人觉得老了,没用了。"她指着札记上的一行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