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第32章(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更想守住这份柔情。”贾宝玉握住她的手,腕间淡粉色的疤痕触手可及,“明日休沐,我带你去瘦西湖泛舟。听说新开了家画舫,厨子最擅做莼菜鲈鱼羹。”林黛玉正要推辞,忽听窗外传来孩童嬉笑。原来是府中幕僚家的小女儿,举着纸鸢跑过回廊。那清脆的笑声撞进心间,勾起她对京城幼子的思念。“惠儿该会背诗了吧?”她轻声问。
“前日来信说,已能诵完《三字经》。”贾宝玉从怀中掏出封信笺,边角被磨得发毛,显然被反复看过许多遍,“母亲说,孩子总嚷着要见爹娘。等江南安定些,便接他们来团聚。”
夜色渐深,丫鬟送来安神汤。林黛玉望着碗中摇曳的烛光,突然说:“明日画舫上,你再为我写首诗可好?就写...写这扬州的月光。”
“好。”贾宝玉替她掖好被角,见她终于露出几分笑意,才敢吹熄烛火。窗外紫藤花影婆娑,他在廊下站了许久,直到确定屋内传来均匀的呼吸声,才转身去处理堆积的公文。案头的烛火彻夜未熄,正如他心中的执念??无论朝堂风雨如何,定要护得这一方暖阁,永远安宁。
扬州瘦西湖畔,晨光熹微,雾霭如轻纱般笼罩着湖面。画舫缓缓驶出码头,雕花栏杆上缠绕的紫藤花随微风轻摆,洒落点点淡紫色花瓣。林黛玉倚在船头,一袭月白纱衣随风飘动,发间斜插的白玉簪泛着温润的光泽。她望着远处若隐若现的五亭桥,眉间的郁结似被晨雾悄然浸润。
贾宝玉坐在案前,铺开素色宣纸,狼毫蘸满浓墨。他时而抬眼望向湖面,时而凝眸看向林黛玉,目光中满是深情。远处,渔舟唱晚,白鹭掠过水面,激起圈圈涟漪;近处,荷叶田田,粉白的荷花点缀其间,偶尔有蜻蜓驻足。这般美景,皆入了他的眼底、心中。
“有了!”贾宝玉唇角上扬,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不多时,一首诗跃然纸上:
“瘦湖烟柳画中游,碧水摇光映玉楼。
荷影轻摇风缱绻,诗心一片为卿留。”
他捧着诗稿,走到林黛玉身旁,轻声诵读。声音清朗,带着独属于他的温柔,与画舫前行时水波轻拍船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林黛玉接过诗稿,细细品读,脸颊泛起一抹红晕。她抬眸望向贾宝玉,眼中满是笑意:“难为你,整日忙于公务,还有这般闲情逸致。”
“只要能博你一笑,再忙也是值得。”贾宝玉伸手,轻轻将她鬓边被风吹乱的发丝别到耳后。
画舫缓缓前行,驶入湖心。此时,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宛如撒了满湖的碎金。岸边的垂柳依依,随风舞动,不远处的村落炊烟袅袅升起。扬州百姓在岸边劳作、嬉笑,孩童追逐打闹,一片祥和安宁之景。
林黛玉望着眼前的太平盛世,心中的压抑如晨雾般渐渐散去。她想起初到扬州时,这里被盐商的黑暗笼罩,百姓苦不堪言;如今,在贾宝玉的治理下,竟换了一番模样。“从前总觉得,这天下事离我们很远。”她轻声说道,“可看到如今的扬州,才明白你所做之事,意义深远。”
贾宝玉握住她的手,感受着她掌心的温度:“这天下,本就是由一个个‘我们’组成。能护得扬州百姓安宁,能让你不再忧心,便是我此生所愿。”
画舫上,琴声悠扬而起。原是船上的乐师见此美景,即兴弹奏。乐声婉转,与风声、水声融为一体。林黛玉微微闭眼,静静聆听,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这一刻,没有朝堂的纷争,没有过往的阴霾,只有眼前的良人、美景与太平。
远处,几只鸳鸯在荷叶间嬉戏,偶尔发出欢快的叫声。林黛玉指着鸳鸯,笑道:“你看它们,倒也自在。”
“我们,也能如此自在。”贾宝玉将她轻轻拥入怀中,下巴抵在她的发顶,“待江南诸事平定,我们便寻一处世外桃源,种种花草,写写诗词,再不问世事。”
林黛玉靠在他怀中,感受着他有力的心跳,心中满是温暖。这一刻,她心中的伤痕仿佛被这太平盛世的美景与贾宝玉的深情慢慢治愈。画舫继续前行,载着这对璧人,驶向那片宁静与美好。
画舫行至熙春台畔,忽听得邻舟传来银铃般的娇笑。三两名身着罗绮的闺阁女子斜倚朱栏,手中团扇半掩娇容,眼波盈盈地望向贾宝玉。其中梳着双螺髻的少女率先掷出一枝并蒂莲,粉白花瓣掠过粼粼波光,"啪嗒"落在贾宝玉脚边。
"大人好风采!"少女清脆的嗓音穿透晨雾,"这并蒂莲配您手中诗稿,当真是佳话!"其余女眷纷纷附和,环佩叮当声中又有几枝桂花、茉莉纷至沓来,洒落在甲板上星星点点。
林黛玉尚未来得及反应,腕间已传来一阵温热。贾宝玉脸色阴沉如铁,攥着她的手便往舱内走去,玄色衣摆扫落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