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第61章(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六月初六,紫禁城乾清宫内,皇帝水澄正批阅奏折。鎏金香炉里龙涎香袅袅升起,在殿内盘旋如游龙。掌印太监轻手轻脚地呈上一叠试卷:"万岁爷,这是今科童生试前十名的卷子,按您的吩咐取来了。"皇帝搁下朱笔,先抽出最上面那份??贾宝玉的《论君子务本》。读到"君子立本,不在位之高下,而在心之正邪"时,他眉头微挑:"这贾政的儿子倒有几分风骨。"
又翻到贾云珩的《学而时习之》,见文中引经据典颇为扎实,不由点头:"贾府这两块玉,果然名不虚传。"
正看着,殿外传来环佩叮当声。太子身着杏黄朝服进来请安:"儿臣参见父皇。"
皇帝将试卷推到一旁:"来得正好。朕刚看了贾家子弟的科考文章,你既对他们多有留意,说说看。"
太子眼角扫到卷上名字,笑容不变:"贾宝玉确有才情,只是性子桀骜。前几日在儿臣文会上,他作《论君子不器》,字里行间颇有..."
"颇有指桑骂槐之意?"皇帝接过话头,突然从案头抽出一封密折,"你最近往扬州跑得勤啊。"
太子心头一跳。密折上清楚记录着他三次派人给林如海送药的日期,甚至还有黛玉退回礼品的清单。他急忙跪下:"儿臣只是怜惜林大人病体..."
"起来吧。"皇帝语气忽然转柔,"朕知你孝顺,连臣子家眷都关怀备至。不过..."他话锋一转,"林如海掌管两淮盐政多年,朝中多少人盯着这个位置。你身为储君,更该避嫌。"
太子背上渗出冷汗:"儿臣知错。"
皇帝又拿起贾宝玉的试卷:"这孩子的文章,让朕想起当年林如海殿试时的风采。"他意味深长地看着太子,"听说林姑娘与他青梅竹马?"
"不过是亲戚间寻常往来。"太子强笑道,"倒是儿臣府上几个孩子,常念叨着想见林家妹妹呢。"
皇帝不置可否,挥手让他退下。待太子走后,才对身旁老太监道:"传朕口谕,明日召贾政进宫。"
当夜,太子府书房灯火通明。太子将心腹幕僚召集起来,脸色阴沉如铁:"父皇又开始防备我了。"
一个留着山羊胡的幕僚低声道:"殿下,皇上最忌惮结党营私。贾府与林家若真联姻,再加上林如海的盐政关系..."
"本宫岂会不知?"太子烦躁地踱步,"原想让大儿子纳了黛玉,既能得美人,又能笼络林如海。谁知那丫头..."他突然停步,"去把老五叫来。"
不多时,一个约莫十五六岁的少年进来。这是太子庶出的水景洛,生母早逝,在府中并不受宠。
太子打量着这个鲜少关注的儿子??眉目如画,气质温润,竟有几分贾宝玉的神韵。他忽然笑了:"洛儿,为父给你说门亲事如何?"
同一轮明月下,贾政正在书房来回踱步。今日宫中传出消息,皇上对他两个儿子颇为赞赏。这本是喜事,可联想到太子府对宝玉的敌意,又让他寝食难安。
"老爷,宝二爷求见。"小厮在门外禀报。
宝玉进来时,手里捧着几册书:"父亲,这是儿子整理的《春秋》笔记,请您过目。"
贾政接过翻了翻,突然道:"皇上明日召我进宫。"
宝玉手一抖,茶盏差点打翻:"是因为..."
"你们兄弟的科考文章入了圣眼。"贾政盯着儿子,"你实话告诉为父,与太子府究竟有何过节?"
宝玉沉默良久,终于将皇孙对黛玉的心思和盘托出。贾政听完,颓然坐倒在太师椅上:"糊涂!天家也是你能争的?"
"儿子不敢与天家争。"宝玉抬头,眼中却闪着倔强的光,"但妹妹是人,不是物件。"
贾政长叹一声:"明日面圣,我自有分寸。你...最近少与林家通信吧。"
次日清晨,贾政穿着簇新的孔雀补服进宫。皇帝在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