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视察审查中心(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市行政审查中心大楼在午后炽烈的阳光下矗立着。

    调研组的车队无声滑入专用通道,在早已肃立等候的引导员手势指引下,精准停泊在主入口。

    车门依次打开,中央调研组及陪同的省市级领导相继下车。

    祁同伟的警务奥迪紧随其后,几乎刚停稳,他便推门而出,动作迅捷得不像话。

    京州市常务副市长张斌和市行政审查局局长李霞立刻迎上。

    张斌面带微笑欠身:“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指导工作。”

    李霞恭敬附和:“您们辛苦了,请随我来。”

    随着两位领导发言完毕,身后一众审查局的骨干纷纷鼓掌。

    刘维民含笑抬手示意安静,压下手掌:“感谢同志们,我们还是先看看审批中心的运行情况吧。”

    “各位领导这边请。”张斌迅速引路。

    一行人进入大厅,大厅宽敞敞亮,墙面上方电子屏滚动播放“审批事项一窗受理、并联审批、一网通办”的宣传口号。

    梁瑜落在队伍中段,手中提着一份牛皮纸档案袋,脚步不紧不慢,目光却已迅速扫过整个大厅布局。

    只见大厅前台是手工登记,企业代表围着几个桌子填表、排号、交材料,窗口后方堆满纸质档案。

    “我们的改革还在起步阶段。” 张斌低声向刘维民解释,略显尴尬,“目前业务还以手工流转为主,信用系统嘛……主要靠人记,没上数据平台。”

    “信用靠人记?” 梁瑜轻声重复一句,声音不高,却令张斌不由一抖。

    他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主角一眼,只见那张年轻的面孔上神色淡然,眼神却极锐利。

    “也就是说,目前对企业的惩戒机制,是靠窗口人员的记忆,或者审批领导的内部通报?如果一个窗口换人了,信息是不是就断了?”

    张斌一时语塞,这正是如今制度核心的致命软肋——无法有效追踪“变形重生”的行贿企业。

    一旁的李霞尴尬地干咳一声:“领导指出的问题非常关键.....这正是我们下一步计划重点解决的。年内我们计划引进一套企业信用数据库,目前还在立项......”

    “年内?” 李达康眉头紧锁,突然打断,语气不容置疑道:

    “服务群众、优化营商环境的事,能拖吗?试点是核心意志,必须要全力推进!一个月内,立项、引入要全面完成!”

    张斌一愣——几天前的交流会,李书记还强调“稳妥配合”,怎么突然变成“全力推进”了?

    他不敢迟疑,迅速欠身:“是,李书记!我们一定全力以赴,坚决落实!”

    梁瑜微微颔首,终于打开手中档案袋,抽出一份折叠整齐的打印稿递给张斌。

    “这是我们初步设计的《企业动态信用同步机制草案》,三页纸,核心要点清晰。

    建议今晚组织窗口负责人研读,到时我们会随机挑选窗口进行‘黑名单模拟测试’。”

    张斌双手接过,如捧重物:“一定立刻组织学习!保证落实到位!”

    参观完大厅,众人移步至公共区的廉政文化长廊。

    木质长椅错落,墙面镶嵌着近五十块雕刻画板和烤瓷宣传栏。

    主题围绕“清廉政务、以法为绳、以信立市”,内容涵盖包拯、海瑞等古代廉吏典故及早期领导的重要反腐讲话摘录。

    本次试点制度的专区位于中段,四步流程图清晰明了:“后台标注”→“窗口提示”→“部门联核”→“信息通报”。

    何维民驻足“试点专区”前,仔细端详后低声的评价道:“设计很美观直观,契合‘文化引导+制度倒逼’的思路。”

    梁瑜的目光却锁定在“窗口提示”示意图的文字上,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