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章 十胜十败论?狗屁!他们都投啦!(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史弥远的侄子,但是确实军政皆能。大宋现在的这五个宰相里,史嵩之称得上第一能臣,而且是断崖式的领先。

    还有最关键的,史嵩之从年轻的时候开始,就分外看不起那些“理学大家”,最看重的是“实事之功”。

    他对魏了翁的十胜十败论,简直嗤之以鼻。

    其一,赵朔才把一成的兵马给了赵赫,这就影响赵朔麾下大军的战力了?更别提这么长时间过去,赵朔恐怕早就把兵员补齐了。

    其二,谁说赵朔的水军不能打的?根据最新的情报,赵朔的海军正红旗,不但能行驶到南方的大洋,还不知从哪里捕了很多鲸鱼,

    宋国的水军,做得到吗?

    其三,赵朔头顶上有个窝阔台算什么?说直白一点的,窝阔台得叫赵朔姐夫。历代的宋国皇帝,对金国皇帝称兄,称伯,称叔,称臣,还送上大量的财帛女子给金国。什么屈辱的事没干过?影响大宋皇帝,统治亿万子民了吗?

    其四,赵朔与武夫共天下怎么了?成吉思汗和草原战士们共天下,还不是灭国无数?

    其五,人家赵朔出了多少兵,就说多少兵,这怎么就得意忘形了?这是去浮夸求真实,有什么不对?

    倒是宋国号称雄兵过百万,到底有多少水分?又震慑了谁了?

    其六,赵朔没有认祖归宗,那很显然,就是不想如同汉光武帝一般,承继前朝。

    他要建立一个崭新的,与大宋完全不同的朝代,这是所图甚大好不好?

    其七,窝阔台这时候攻打赵朔,那就是蒙古分裂之局。其他四系,说不定马上就会联手灭了他。就算赵朔大军回转,他也未必能抵挡得住啊!简直是给了赵朔封狼居胥的借口!

    窝阔台是嫌自己的汗位太稳当了吗?

    其八,完全不值一提。史嵩之认为,如今大宋的宰相班子里,别说什么真德秀、魏了翁了,就是什么郑清之和乔行简,都不算什么厉害人物。

    这大宋朝堂上能称得上宰相之才的,只有他史嵩之一人而已。

    其九,赵朔号称和蒙古人、汉人共天下,这次征伐宋国,已经是够仁慈了。要知道,蒙古人当初可是杀光了党项人的男丁,不管他们归降还是不归降。

    到了高丽之地,甚至直接车轮放平!

    这不是和汉人共天下,什么是和汉人共天下?

    其十,最为可笑。

    的确,隋唐年间实行均田制和府兵制,是因为战乱之后,人少地多,才毫无阻力。

    现在南宋人多地少,不知有多少缙绅会誓死抵抗。

    但是,赵朔怕他们抵抗吗?

    他灭的国多了,正好让那些对他不满之人,直接来个一网打尽。

    还有,百姓的确愚氓得多,但缙绅的影响也没士大夫想象中那么大。没听说过那句诗吗?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所谓“十胜十败”简直毫无道理,不过是大宋君臣的自我安慰罢了。

    当然了,史嵩之是这样想的,却不会开口说出来。

    他只是向着魏了翁微微点头,道:“魏相公舌辩滔滔,史某人佩服。不过,可惜啊,您在这里说得再好,也不能退赵朔的大军不是?不如,您前往蒙古一行,觐见蒙古大汗窝阔台,对他也说上这十胜十败的道理。劝他出兵,挠赵朔之后背?”

    “呃……”

    魏了翁当时就有些含糊,道:“此去蒙古,路途遥远,而且所经之处,又大都是赵朔的地盘。就算我不畏艰险,乔装改扮,这身子骨恐怕也支撑不住啊!”

    “哦,怕身子骨支撑不住。那我给你说个近的,魏相公可作为使者可往中都一行。对赵朔说说这番十胜十负的道理,劝他罢兵休战。也免了天下黎民百姓的一场刀兵之劫,堪称功德无量。”

    “那就更不行了。赵朔此人虽有宗室血脉,但几代人身在草原,胡风甚重,是不讲道理的。当初宣相公劝他登基,却被他腰斩于午门之外,殷鉴不远啊!”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可就不好办了。”

    史嵩之这才图穷匕见,道:“那魏相公就去河南汴梁吧。那里有全子才将军率领的五万大军。你把这番十胜十败的道理,说给我大军将士们听,让他们奋勇作战,保卫我大宋旧都,这总做得到吧?”

    “呃……”

    史嵩之把话说到这个地步,魏了翁还没办法拒绝了。

    毕竟,当初靖康之变后,大宋名相宗泽就是在无兵无饷的情况下,纠集义军守卫汴梁。

    大家都是宰相,人家宗泽还比他年纪大。

    怎么?宗泽去得他魏了翁就去不得?

    “此言有理!”

    事到如今,赵昀也觉得应该派魏了翁去汴梁了。

    毕竟,那是大宋旧都啊,其政治意义十分重大,总不能轻易落在赵朔的手中吧?

    如果魏了翁守住了汴梁,当然是最好。如果魏了翁守不住汴梁,那大宋为了汴梁,死了一个宰相,当能鼓舞天下军民百姓的士气,也算大宋朝廷对天下军民百姓有个交代了。

    他说道:“史相公此言有理,魏相公你就走一趟汴梁吧!不用你守一年半载,只要守三个月即可。三个月之后就可以率军突围,孟珙也会从襄阳出兵接应。如果事有不谐,朕自然会赠魏相公以王爵,让你极尽哀荣!”

    “呃……既如此,老臣领命!”魏了翁稍微犹豫了一下,就躬身答应。

    他说出这番“十胜十败”之论,是真的心里相信。

    在他看来,汴梁城有五万大军驻守,难道还守不了三个月?就算到时候突围不成,获得王爵的封赠,自己这把年纪了,也算够本了。

    事实上,史嵩之要魏了翁去汴梁,一方面是看不上魏了翁,想把他踢出朝堂,另外一方面也觉得有魏了翁坐镇汴梁,能鼓舞军心士气,守上几个月,为大宋赢得更多的时间以及声望。

    君不见,当初宋国破汴梁,前前后后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吗?

    难道,有魏了翁的坐镇,汴梁连几个月都守不住?

    不过,正在这时——

    蹬蹬蹬~~

    随着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宦官董宋臣急匆匆跑入殿内。

    “不好啦!大事不好!赵朔兵分三路,攻入我大宋之河南!各城守军不战而降,整个河南包括汴梁在内,已经全部落入赵朔的手中。”

    “这……这怎么可能?你再说一遍!”

    赵昀从龙椅上直立而起,简直不敢自己的耳朵。

    “对,再……再说一遍!”

    刚提出了十胜十败论的魏了翁,感觉脸上火辣辣的,已经完全傻眼!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