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章(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德对吧。”报信之人的嘴巴如同闭紧的蚌壳,没有流露出半个音节,连下意识肢体动作都被硬生生压住,缓过劲来之后才继续说道:“成?公子听了就与他们发生了争执,后来,后来几位王孙就说……”
只是这说了个半天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嬴政有些不耐烦了,加重声音问道:“到底说了什么?”
报信之人脑袋死死低着,恨不得埋到胸膛里去,让嬴政看不到他的面色,唯有细微的声音快速地传出来流进了耳朵:“说,说不如让成?公子做太子,然后成?公子就和他们打起来了。”
嬴政的脸色唰一下变黑,连带着周身气压也蹭蹭直降。他终于明白了这些人如此行事的目的了。
公族被打压得太久了,他们已经无法忍受尊其位而虚其权的现状,迫切的需要一个载体来重回朝局,发出声音。
而同为父王子息,出身比他好,身后也没有庞大势力支持,且有少慧名声的弟弟,就是最佳人选。
自古功高莫过于从龙护驾,从龙还在护驾之前。只看吕不韦今时今日的煊赫,谁会忍得住不往里掺一手呢。
就算弟弟今日直接同这些人打架,那公族更愿意弟弟做太子的言论传到他耳朵里,他还能保持初心,对弟弟亲密无间,毫无芥蒂吗?
而嫌隙一旦出现,就会被挑拨得越来越大,直至无可挽回。
嬴政也忽然感知到了弟弟的艰难处境,哪怕没有早慧的名声,哪怕什么都不做,只是因为居于这个本身无法选择、无法改变的位置上,就会有无数的野心家争先恐后的攀上来,挑拨着、怂恿着、甚至逼迫着他去斗。
前有夏大母,后有这些公族。
还好弟弟生性疏懒不喜庶务,还好弟弟一直向着他……
还好他所给予的信任,并没有被辜负。
这些蠢货,选错挑拨对象了。
在嬴政的小跑下,他很快便来到了出事之地。
但见屋外人影重叠,尽是急得如同热锅上蚂蚁的侍从,有心想要上前去拉架吧,但又碍于这些小神仙的身份不敢轻动,只能盼着能压住场子的援兵能快快到来。
就是这第一个到的,似乎是长公子?
还跑着来的,气都没喘匀乎?
但七嘴八舌的嘈杂场面迅速变得落针可闻,就像是班主任站到了后门口。
因此嬴政也能听清被重重围着的室内传出的熟悉声音。
“尔等言我兄曾出质赵国,是歌姬舞女之子,不堪当秦王之位。那我问你们,出质他国是不是于国有功?”
无人应声,因为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
在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后,公族子弟只剩下两条晋身之阶,其一为面相全体国民的军功爵制,其二就是公族子弟专有的出质他国。
成功归国的质子可是能够升爵的,那定然是有功的。谁敢说无功,那些还指望着靠着出质他国来升爵的边缘公族就能把说这话的人给生撕了。
声音还在继续:“不错,我兄是当过质子,可我父亦曾为质子,就连昭襄王也当过质子。
“他们都是于我秦国有功的,你们是躺在他们的血汗所凝成的功劳簿上才能高枕安眠。
“你们这些于国无有寸功之人安敢大放厥词说我兄长生长赵国,是鄙薄无文之辈!
“又言我兄是歌姬舞女之子,出身寒微,不堪大用。若依尔等之论,宣太后仅为惠文王一八子,昭襄王就不该继位咯?”
还是没有得到应答,但嬴政清楚地看到了周遭之人在听了这番话后恨不得立时遁走的尴尬无措。
他弟这张嘴还真是,好好说话的时候能说到人心坎里去,可要是不好好说话,那戳肺管子也是一戳一个准。
所以他决定再等一等,听一听弟弟还能说出什么话来让他高兴高兴。
与此同时,嬴成?正俯视着下方众多被他气到面红耳赤的“兄长们”,呲着个漏风的门牙直乐。
就这些个小破孩,和他这个键盘历史学家斗?
攻击我哥出身低?行啊,那就先把昭襄王出身低这块盾牌给攻破吧。但请注意一下你们的身份,你们可和我一样,都是昭襄王之后哦。
而且正是因为昭襄王成为了秦国国君,你们才是近支公子王孙,能够享受着远超常人的优渥生活。怎么样,考虑好了要不要毁灭你们的立身之基了吗?
还有别忘了,昭襄王不仅出身低,还非嫡非长呢。所以执政初期才会有那么多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