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第十八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秦庄襄王元年(公元前249年),十月十二日。

    这一天是嬴成?定下的门客招考日。

    及至日悬中天,府门前已是人流如织,大排长龙,热闹程度丝毫不逊于上月的新年市集。

    而造成这一切的主要原因是嬴政不仅按照约定来到了嬴成?府上,还是带着全副仪仗,大张旗鼓来的。

    连着住了两天,摆出一副得看完了门客考试再回宫中的姿态,把那些原本踌躇不前的人全给激起来了。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尤其是那些认为自己身负大才,把做门客当成出仕为官跳板的人。

    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这些来到秦国的六国士子做梦都想着自己有一天被贵人看中赏识,然后飞黄腾达,享尽荣华富贵,最后获得阶级跨越,荫庇子孙后代。

    而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以商鞅之才,也是在第四次见孝公时献强国之术才打动孝公,进而得到重用。

    倘若作为商鞅举荐人的景监没有出众的眼力,尤其是对孝公的巨大影响力,商鞅是绝无可能在前三次都未能得到孝公赏识的情况下,第四次面见孝公的。

    嬴成?之所以能顶着稚龄、无封地、成为他的门客需要考试通过等减益效果,还能获得那么多踊跃报考者,根本原因就在于他是秦国的公子。

    并且还是一个早慧、受当今王上宠爱、与长公子嬴政关系极好的公子。

    早慧代表着眼力不会差。

    受王上宠爱,与长公子关系好则展现了其人对两代秦王的巨大影响力,综合来看实力比举荐商鞅的景监还要强得多。

    而且因人皆有私心之故,所以通常情况下拥有举荐能力的官员多倾向于举荐能力不如自己的门客,否则将来权位倒悬,不仅面上不好看,心中那关也容易过不去。

    但嬴成?是因血脉而尊贵,天生是秦国最顶尖的贵族之一。

    只要他自己安分守己不惹事,旁人想要在势位上超过他是千难万难,因此在举荐时必然会少几分此种顾忌。

    人在渴求功业之时,本就会不放过任何一点能够增加胜率的可能性。

    大张旗鼓而来的嬴政更是让嬴成?这口热灶的火旺盛到了极点。

    猎头挖人哪里比得上boss直聘啊,就算是未来时的boss那也是boss,别拿豆包不当干粮!

    更何况说句大不敬的话,要是长公子政和昭襄王的长子悼太子似的没能熬过当今秦王,那二公子成?也是未来boss啊。

    总而言之一句话,当今秦国王上仅有的两个儿子凑一块遴选人才,谁要是不去,那谁就是傻子。

    哪怕不能通过考试成为成?公子的门客,单有了参加同一场考试的经历也能和通过考试的人混一份香火情,指不定将来哪天就用上呢。

    因此嬴政亲至嬴成?府上的消息如同插上了翅膀,在咸阳城内飞快流传开来,导致许多本就蠢蠢欲动的已为人门客者做出辞别旧主,冒险博一个新前程的决定。

    其中甚至还有新投到相邦吕不韦门下的。

    因秦国长期遵循商君法,重耕战而轻文教,国中多有六国门客,所以咸阳城的黔首百姓对六国门客们的脾气秉性也算熟悉。

    总结起来就一字:傲。

    毕竟以这年头低下的生产力,能读书识字者必定家境富庶,能以文辞成为他人门客,不是家境更富,就是天赋更好,亦或者是兼而有之。

    所以哪怕是对上秦国这天下第一强国的都城百姓,这些六国门客通常也有着极高的优越感,三五不时斥他们秦国为西陲蛮荒之地,秦国百姓为粗鄙少文的不通教化之人。

    结果这些平日里眼睛恨不得翻到天上去的六国士子今日居然愿意参与他们口中堪称折辱的考试,以获得他们大秦公子的门客身份。

    穷惯了的老秦人何曾见过这种热闹。再加上如今正值一岁之首,冬日又无多少农活要做,因此纷纷呼朋唤友,约定一起去看热闹。

    看不懂考试内容不要紧,能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