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嫌事不够大的法兰西(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全世界相信,我们所信仰的自由,终将战胜一切。”

    尼克松转向林燃:“教授,你怎么看?”

    林燃摇了摇头:“总统先生,它能够帮助我们规避现在的舆论困境。

    我们用一个新的热点来掩盖老的热点。

    V的自传?或者V对自己的理解?

    不管这部电影是不是来自V。

    是来自V还是华纳兄弟的自导自演,又或者其他组织在搞事。

    这些事后让联邦调查局去慢慢调查。

    现在都不重要。

    我们用这个来掩盖掉围绕着胡佛的死一系列的争论,让胡佛的死被淡化。

    这是它能达到的目的。

    如果这部电影真的来自V,既然V想要出名,那么我们就让他出名好了。

    至于要怎么定义V,这是我们的事。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他只给了电影,那么我们要怎么解读,怎么把他塑造成和苏俄对立,要让苏俄解体的人物,这就是我们的事。”

    林燃的话让在座的幕僚们眼前一亮。

    “我们不能这么做,”基辛格坚持道:“这太冒险了。我们不能保证民众会如何理解这部电影。

    如果他们将电影中的极权主义政府,看作是我们自己的政府,那我们将面临比现在更加严重的信任危机。

    越战争已经让民众对政府产生了深深的怀疑,我们不能再火上浇油了。”

    “更何况,”基辛格继续说道,“这部电影的背后,是一个完全无法预测的疯子。

    我们无法控制他,也无法预测他下一步的行动。

    与他合作,无异于与魔鬼共舞。

    我们不能拿整个国家的稳定,来换取一个未知的局面。”

    林燃幽幽道:“抱歉,亨利,现在的局面比未知局面可要糟糕一万倍。”

    他扭头往向尼克松接着说道:“总统先生,现在对我们而言,最重要的是时间。

    我们需要时间。

    需要时间来换取越战前线的胜利,胜利才能掩盖一切。

    胜利才能让我们走出当前的困境。

    而这部电影的放映,会为白宫赢得取得胜利所需要的时间。”

    在座的团队里,林燃和尼克松坚持要放,其他幕僚则反对。

    “总统先生,这是场豪赌。我们不能冒这个险。”基辛格再一次强调,“盟友们都在观望,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将影响整个自由世界的阵营。

    我们坚持胡佛没有和克里姆林宫合作,已经让我们的局面够被动了。

    如果我们将它公之于众,局面会走向更加难以预测的地步。”

    尼克松没有说话,只是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

    他知道基辛格是对的,但他也清楚,如果他们不采取行动,苏俄的舆论攻势将继续将他们拖入泥潭。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电话急促地响了起来。

    白宫秘书匆匆接起电话,听着听筒里的声音,他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他转过头,声音颤抖着向总统报告:“总统先生,巴黎传来的消息。

    那部电影它已经在法兰西上映了。”

    白宫西翼一下沉默了。

    刚才还激烈的争论,此刻变得毫无意义。

    V不仅仅把电影寄给了他们。

    而法兰西的盟友们捅出了第一刀。

    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电影院门口排起了长龙,他们不是来看什么爱情片,也不是来看什么战争片,而是来亲眼看看那部被称为“来自V的礼物”的电影。

    1969年,这是一个充满激情的春天,不仅仅因为巴黎的栗树花盛开,也因为巴黎人的血液里流淌着反抗的精神。

    一年前的五月风暴虽然没有获得成功,但思潮并未消散。

    当那盘神秘的胶片带被匿名寄到巴黎时,法兰西政府的反应与白宫截然不同。

    他们没有犹豫,也没有召开秘密会议来评估风险。

    在法兰西外交部,戴高乐总统的顾问们看到胶片内容后,脸上露出了玩味的笑容。

    这部电影对他们而言,不仅仅是电影,更是一件强大的外交武器。

    戴高乐政府之所以如此果断,并非偶然。

    他们深知,电影中的核心理念与法兰西的近代历史有着惊人的共鸣。

    电影中,V用炸药和玫瑰,炸毁了象征旧统治的议会大楼,这与法兰西历史上多次的革命运动何其相似。

    从1789年的大革命,到1848年二月革命,再到1871年的巴黎公社,法兰西的议会大楼和象征王权的巴士底狱,都曾被民众的怒火和鲜血所占据。

    在法兰西人的记忆中,革命不是一场简单的暴乱,而是一种为了自由、平等、博爱而进行的必要洗礼。

    “伦敦和华盛顿还在为一部电影争论不休,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法兰西外交部的一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毫不掩饰地嘲讽道,“在法兰西,思想的表达是神圣的。

    我们不害怕任何电影,因为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没有秘密。

    电影中的V,正是这样一个象征。

    他用炸药清除旧秩序,用玫瑰纪念牺牲的烈士,他不是一个简单的恐怖分子,而是一个革命者,一个继承了法兰西大革命精神的神秘人物。

    这证明了我们的自由与开放,我们没有秘密,也没有不可告人的交易。”

    这番话通过媒体迅速传遍世界。

    外界此时甚至都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在巴黎,当电影中的V戴着面具出现时,全场沸腾。

    他的每一次演讲,每一个充满哲思的台词,都引发了观众们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电影结束时,人们久久不愿离去,他们讨论着电影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隐喻。

    在巴黎的咖啡馆里,学生们和知识分子们热烈地讨论着电影中的主题。

    他们认为,电影中的反乌托邦政府,正是对阿美莉卡、苏俄等国家虚伪性的最好讽刺。

    只有我们法兰西最与众不同。

    巴黎的人们认为。

    伦敦,唐宁街10号,英格兰首相的脸色阴沉得像伦敦的雨天。他看着报纸上关于法兰西的报道,气得将报纸揉成一团。

    “该死的法兰西人!”首相咒骂道,“他们是疯了吗?这部电影的背景就是伦敦!它会煽动我们的民众对政府产生怀疑!如果我们的警察戴着那些该死的面具上街,那这个国家还有秩序可言吗?”

    英格兰也收到了V的礼物。

    他们的选择是绝对不能在英格兰上映。

    这部电影的背景就是伦敦,这会让民众产生不好的联想。

    而且和法兰西、西德等欧洲国家相比,1969年的英格兰经济正处于一个相对艰难的时期。

    英格兰此时面临严重的贸易逆差,进口额持续高于出口额,导致英镑汇率承压。

    尽管政府试图通过紧缩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和改善收支平衡,但效果不佳。

    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加之工资增长缓慢,使得民众的生活水平受到影响。

    最重要的是,1969年是长达30年北爱尔兰冲突的开端,北爱尔兰的德里市数千名天主教徒与警察发生了巷战,冲突蔓延至贝尔法斯特等其他城市,英格兰政府不得不部署军队进入北爱尔兰。

    这个时候,《V字仇杀队》上映?

    嫌火不够旺盛要再浇一把油上去吗?

    但法兰西的上映,无疑让他们的处境变得十分尴尬。

    如果他们禁止这部电影,就会显得他们害怕人民,害怕真相,这无疑会落入法兰西想要的局面。

    但如果他们上映,又会进一步放大国内的骚乱。

    白宫秘书长喃喃道:“各位先生,我们该怎么办?舆论已经失控了。

    法兰西官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和其他自由阵营的国家也同样收到了来自V的电影,只有他们选择了公开放映,暗示我们的虚伪”

    尼克松没有回答,他将手里的文件重重地砸在桌子上,发出一声巨响。

    基辛格的脸色同样不好看,他知道,他们已经输了第一回合。

    他们原本打算将这场舆论战控制在自己的节奏内,通过策略来定义“V”。

    但现在,V已经变成了一个失控的全球性事件,而他们,成了被动的一方。

    它还很有可能和胡佛之死联动,让局面更加被动。

    “教授,”尼克松的声音里充满了挫败感,又带着无可奈何的决绝,“我们的敌人不仅是克里姆林宫了。

    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能怎么办?”

    林燃语气坚定:“我们需要胜利,只有胜利能够扭转这一切。”

    他坚持自己过去一直以来的观点。

    尼克松喃喃道:“没错,我们需要胜利,教授,现在我们已经别无选择了。”

    林燃心想,你不是早就没有选择了吗?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