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我羡慕你,甚至嫉妒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食堂的灯光是那种柔黄的,不明不暗,窗外是灰蓝的天色,透着春季周末特有的慵懒气息。

    饭吃到一半,话题自然就从工作跳到了房子。

    “哎,我上回回家,老头子还跟我讲,要不要把康桥那套换了,置换下,搬回来住算了。”

    “你们家不是早有浦西的房了?你老还惦记康桥那边干嘛?”

    “租出去啊,一个月收租金,坐着数钱,多好。”

    “说得轻松,我妈前两天还让我找个正经工作,说租金不稳定。”

    “她是没看到行情,现在魔都租金贵得离谱,租不掉才怪。”

    裴雨低头扒饭,听着他们的谈话,手里的筷子顿了顿。

    她其实早该反应过来??他们身上那种毫无焦虑的松弛感,不可能单靠性格养成。是环境,是资源,是一种“底子里从来没缺过”的安全感。

    她本来以为那只是一种态度,现在才发现,那种态度背后,有实打实的支撑。

    再多听几句,她已经听出门道了。

    这群人大多数是魔都本地人,不仅在这座城市扎了根,甚至是几代人生活的土壤。他们口中的“康桥”“古北”“五角场”“黄浦江边”,不是旅游地标,而是“家里几套房”里的其中几处坐标。

    他们有的从小念国际学校,有的高考也只是“随便上了个学校”??不是因为不想好好学,而是没那个必要。

    “反正不靠学历吃饭”,这句话她大学时候也听过,只是从没在谁身上真正见过这种理直气壮的贯彻。

    但在这些人身上,她看到了。

    她不是没见识过有钱人,但她此刻却隐约生出一种被剥离开的“外地人”自觉。

    她想起自己十七岁那年第一次来魔都参加夏令营,那时正是七月,外滩热得像蒸笼,她拖着行李箱坐在酒店前台一角,靠自己从兰州带来的面包充饥,一边看着那些说着流利英语、穿着凉鞋短裤的魔都小孩和家长,一边忍着晕车后还没退下的恶心。

    她记得那些人眼神里没有恶意,但也没有注意到她的存在。

    就像现在。

    他们的谈话很自然,谈的是谁最近换了房贷、哪家商圈楼下开了新餐厅、最近打算去欧洲玩多久。而在他们眼里,宋行舟,是他们中的一员。

    是他们之一??他们之一早该回家继承几套房了,虽然毕业后去电厂上夜班,但也是不用为生活发愁的存在。

    他们关系好,一起打球、一起吃饭、一起叫外卖。

    裴雨很难形容那种感觉。

    宋行舟是他们圈子里,那个大家都喜欢、愿意一起玩的人。是会真的把他看作和他们“同类”的人。他不再是“宋行舟”,而是“魔都人”,是“本地人”,是他们合得来的一个朋友。

    于是当裴雨出现的时候,他们看她的眼神也很清晰??外人中的外人。

    不是因为她学历高,也不是因为她性格内敛,而是因为她的“外地感”太明显了。

    她不知道“康桥”和“真如”在地图上具体什么位置,不知道地铁几号线换乘最快,不知道他们说的那几个中学、哪家餐厅、哪个拆迁小区。

    而宋行舟和她之间的联系,在他们看来,也只是“朋友”。

    因为他们无法想象,宋行舟真的会和一个“外地人”谈恋爱。

    不是瞧不起,而是天然地觉得“不可能”。

    “那个谁,前段时间不是相亲了么?”

    “哪个?”

    “就是徐家的,不是说看了个苏州姑娘?”

    “苏州也算半个本地人了吧?”

    “但她家房子不在市区,郊区的。”

    “那不行啊。他妈能同意?徐家阿姨眼光高着呢。”

    “他倒是没说反对,就是后来见面那姑娘一讲工作,一脸紧张,说自己月薪才八千,我听得都尴尬。”

    “哎??有啥好尴尬的,人家也不是靠你养。”

    “但我们又不打算靠她养,就觉得没必要那么焦虑。”

    “我以前相过一个,央企的,她还跟我说她爸妈觉得我们家太‘闲’,没事业心。”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