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赏承义郎(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nbsp;这是善政啊,自己登基以来,朝廷处处掣肘,一部《青苗法》推到现在全是骂声。

    看看李长安一介平民,居然放贷放成了圣人,这不奇也怪哉?

    他决定去找王安石跟司马光聊聊,你们两个都自称天才,怎么连放贷还比不过一个商人呢。

    有了免费的保安,惠民钱行终于敢恢复营业。

    无限制接受报名,但分批就学,排队就业。嫌等不急的,随时可退办手续,不收分毫费用。

    呼啦啦,一连着半个月,钱行白天就没停过一刻钟。

    最后核算,即便去除胡乱报名的,至少已经填了五千张表。这还没开放南城和内城,要不数量还得多上十倍。

    事儿闹大了当然也有好处,不用自己宣传,消息灵通的权贵和富豪已经都知道了“厨娘学校”的事儿。

    牙行那边已经有压力了,现在介绍生手的厨娘根本没人要。

    而且,一堆人通过关系递话,要把自家的厨娘送来培训。不需贷款,现场结账,费用高一点也行。

    五百人,还没出校门,预定的帖子已经排到了一千多号。

    消息一出,这回等着上学的都急红眼了

    要是先头的都把好位置占了,到时候自己只能去中人之家,岂不是赚不到赏头儿。

    惠民钱行账上有了虚构的五万贯银子,每天教学费用连三十贯都花不出去。

    如果能全部就业,光这一回,钱行就能挣三万贯。

    李长安他姥爷,省吃俭用大半生,早上吃咸菜条都心疼,四十来年才攒下三千多贯的家底儿。

    李长安捏着账本暗暗琢磨,账上的数字,得想法变成现金才行。

    根据经济史,最早的融资保理是罗马海商搞出来的,不知道大宋现在有没有这门业务。

    五万贯搞出来四成,他就可以建一所真正的职大。

    有了职大的牌子,就能招揽人才,就可以启动商业周刊的项目。

    不过融资这事儿自己不熟,还得找合伙人钱韦明去。他毕竟是吴越钱家的后人,对钱这事儿,更有经验。

    正琢磨着,忽听外面锣声阵阵,吓得他还以为哪里又着火了,赶紧出门去看。

    门前来了一队黑纱帽、红官袍的中官,头里是一名有补子的年轻学士。

    “叫李长安出来接旨!”

    “我就是!”

    “摆香案吧!”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天地间,道德为先;家国中,善德为本。我朝立国,素重纲常伦理,.........。汝平日里,矜贫救恤,遇邻里困厄,慷慨解囊,不求回报,为众人所称颂;更兼急公好义,但凡有益于乡梓之事,无不踊跃参与,全力成之。种种善行,如熠熠明星,闪耀于尘世,使一方风清气正,民风淳朴。今考量汝之德行,堪称承义之典范。特赐汝“承义郎”封号,以彰汝之美德,以励我朝臣民。望汝领旨后,再接再厉,弘扬善德,不负朕之厚望,为世之仪型。谢恩,钦此!”

    没用磕头,撅着听完了宣旨,学士把圣旨卷好,放入盒中,安置在香案上。

    “官家说了,让你好生做,若是能让东郭气象一新,到时候他还来找你!”

    说完,一行人也不喝茶,还不要赏钱,敲敲打打的又走了。

    广和伸手打开圣旨,拿手指甲在那儿扣到底有没有金线。

    “少爷,承义郎是多大的官儿啊?不行,我得回去禀报老爷,说不定还能讨一贯赏钱!”

    看着广和奔跑的背影,李长安心说你想得美,老抠能给你一把铜钱都算大方。

    皇上怎么会注意到自己呢,自己这就算弼马温受封齐天大圣了么?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