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刘文康死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宋将军死了,这句话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南州失守了。

    南州,本是北渊南部腹地,先帝在位时曾是与京城媲美的富庶之地。可冗杂的税收、繁重的兵役和官府的欺压,让本该富饶肥沃的土地再也长不出粮食来,百姓食不果腹。

    南州是最先挨饿的州郡,也是最先有了起义的州郡。南州起义的领头人与其他州联合,决定反抗北渊的统治,并组成了规模不小的军队。

    宋将军全名宋光启,是程老将军生前最得意的手下。当时二人共同驻守边关,抵御外敌。

    然程老将军年岁已高,不再适合征战沙场,便归了京。宋将军仍年强力壮,他独树一帜,用自己的铁骨铮铮捍卫了一堵守护北渊边界的铜墙铁壁。

    他守卫边关时,南疆的军队未曾突破过北渊的城门。

    可边关守的再好,仍抵挡不住北渊内部的腐烂。南州起义势如破竹,短短几日就攻陷了北渊几座城池,领头人自立新王,在北渊的国土上建了个国中国。

    当今圣上听从了护国公的建议,将宋光启及其军队调到南州,镇压起义。

    宋光启极具军事头脑,前往南州的途中就已摸清南州起义军的战斗策略,并计划出对抗策略,仅用三千人马便将起义军两万人马打的节节后退,护住了南州。

    可相应的,由于宋光启的调离,边关失去重要谋略军师,被南疆抓住机会,一举攻破了三座城池。

    而如今,宋将军死了,就代表南州和边关都将失守。其他蠢蠢欲动的起义领导人更是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

    现在的北渊,不过是苟延残喘;稍有不慎,就会被吞噬殆尽,分刮干净。

    这种时候,必须得有人站出来,主动背起这担子了。若成功,既可名留青史,成为千古一帝;若失败,则是亡国罪臣,永世受后人诟病。

    夏谙霜握紧手中杯盏,眼神变得坚定炽热。她抬眼,看着程千懿,道:“程千懿,国难当头,你身为京中最后一位上过战场的将军,须得为国效命了。我知你心中忧虑什么,我且告诉你,若是由我带领北渊走出了困局,那皇位就只能是我的。你领兵打仗、你扶持明君,都并非是为了我,而是为了北渊能够存续下去。”

    程千懿却垂着眸,视线落在了夏谙霜紧握的那只杯盏上。他声音沉闷,回道:“臣知道。”

    ??

    用完午膳后,夏谙霜率先离开了席位,来到了书房。

    书房与她昨日离开时别无二致,书案上仍乱糟糟摆放着刘文康的认罪书以及审讯记录。

    她拿起那卷审讯记录,又仔细地查看了一番。

    记录上说,在提及刘文康家人时,刘文康情绪激动,看起来应是十分在乎自己的家眷。可夏谙霜总觉得不对劲,他若真的怕牵连家眷,不应爽快交代了同谋,以求皇帝赦免刘府,至少给他妻儿留下些傍身钱财么?

    他看似如此在乎家眷生死,却又不在乎家眷流离失所,实在是太怪异了。莫非,是他不想让调查之人与他的家眷接触么?

    正想着,书房门被敲响。夏谙霜放下审讯记录,说了句:“进来。”

    来人是洛亦帆。他推开门,大踏步走进书房内,眼睛直勾勾盯着夏谙霜,道:“殿下,你交给我的事我已经调查清楚了。刘文康是从其他州考入京城的,是那年考生中的探花。他刚到京城时,吃不饱穿不暖,连个固定的居所都没有,是当今护国公资助了他。他与夫人王氏是由媒人说亲,平日相敬如宾,也并无外室。”

    夏谙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