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揭开迷雾(05)(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p; 她初中未毕业父母双亡,寄居在姐姐家。目睹了赌鬼姐夫的暴戾和姐姐的隐忍,高中一毕业就踏入社会,放弃了大学梦。
为了生存,做过各种工作,最终像许多无依无靠的女孩一样,流入了来钱快的夜场。
后来被所谓“姐妹”骗到滇省,才知落入魔窟——那是一个等待“器官配型”的活人地狱!想活命,只有一条路:加入他们。
因为她读过高中,头脑灵活,被一个代号“TANA”的人看中,对她进行了特殊“培训”。
她的任务,是物色并接触那些有“洗白”需求的官员、商人,充当信息掮客。
一旦对方有意向,后续操作自有专人对接,她只负责牵线搭桥,从中抽取佣金。
这种“中间人”角色风险相对较小,加上她夜场练就的察言观色本领,她一度以为自己能安全地游走在灰色地带。
然而,邻省“星耀工作室”被端,组织内直接参与洗钱操作的核心成员被迫撤离隐匿。
她这个没有案底、被组织精心“保护”和“隐藏”的棋子,就被推到了前台。
最初她极度抗拒,虽然每次交易都有不菲的“奖金”,但直接接触意味着巨大的暴露风险。
然而,因深陷泥潭的她怎么可能有选择的权利!
李明海外账户的秘密资金,终究因个人能力有限难以完全隐藏。李大坤在得知父亲“坠楼”后,立刻拨打了父亲曾告知的“救命号码”——正是第一次被推上前端的冯翠。
可惜,李大坤刚拿到洗白后的账户,就被国际刑警锁定而不自知。
之后因国内的警讯通告,顺手就把这个小卡拉米抓捕之后遣返回国。
“那你为什么仓促离开锦忠市?”林涵宇追问。
“风声太紧了!好几个‘客户’接连失联,我预感要出事,怕被顺藤摸瓜找到。”冯翠的声音带着后怕。
“那你为什么要指使何晓梅去毒害赵鑫?!”林涵宇的声音陡然严厉。
“我……我只是想为我的离开制造一个合理的借口和把柄!我真的没想让晓梅下死手!只想让她想办法让赵鑫得一场查不出病因的重病,这样我就能拿捏赵长生,让他闭紧嘴巴!”冯翠急忙辩解。
“那你后来威胁赵长生了吗?”
“没有!赵长生太精了!出院就躲回了乡下。我……我也没敢再问晓梅到底做没做。赵长生既然知道躲,说明他也清楚,就算他没直接洗钱,光给我介绍客户这一条,他就脱不了干系!”冯翠的语气带着一丝对赵长生“识相”的复杂情绪。
“你和李明,是通过赵长生认识的?”
“嗯。”冯翠点头。
“私下和李明单独接触过吗?”林涵宇目光如炬。
冯翠犹豫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
“怎么接触的?目的是什么?”宋文远追问。
“本来是想说服他把那些见不得光的钱交给我们渠道洗白。但这老家伙极其谨慎!我甚至在泰国制造‘偶遇’他出差,都没能让他松口,只勉强留了个电话给他。”冯翠的语气带着一丝挫败。
“恐怕不止于此吧?”林涵宇冷冷地打断她,抛出一个重磅问题,“李明,是不是你推下楼的?”
“不是!绝对不是我!”冯翠矢口否认,反应激烈,“我从来没有杀过任何一个人!”
“那他一个快六十岁的人,深更半夜跑到楼顶去做什么?”林涵宇步步紧逼。
“我不知道!”冯翠避开目光。
“你不知道?”林涵宇的声音带着洞悉一切的嘲讽,“那你在他卧室里跳艳舞,又是怎么回事?!”
冯翠猛地抬头,眼中充满了震惊和难以置信:“这……你们连这个都……”
“我们掌握的情况,远比你想象的多得多!”宋文远斩钉截铁地堵死了她的退路。
冯翠的嘴角神经质地抽搐了一下,似乎在强压某种情绪,最终带着一丝诡异的、近乎嘲讽的语气说道:“李明?呵……那天晚上,这老东西上楼顶之前,终于松口答应把他存在国外的钱交给我们了。我一时‘高兴’,就再给他‘表演’了一段他心心念念的泰国风情舞……算是‘酬谢’吧。”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麻木:“可那天晚上气压低得喘不过气,跳了一会儿就浑身黏腻难受,我就去冲了个澡。等我出来……楼顶上已经没人了。我还以为他等不及自己回去了。谁知道……第二天才知道他是摔下去了。”
林涵宇皱紧眉头,试图理解这种扭曲的关系:“李明……他有这种癖好?”
林涵宇用尽了脑子里的词汇,也只能找到这么一个确切的词语。
“在泰国,我就见过这老色鬼,看那种公开表演眼睛都不带眨的!”冯翠的嘴角勾起一抹刻薄的讥笑,眼神里充满了鄙夷,“回来后,他又在饭桌上装作不经意地提过一次。所以我才决定用这招试试。毕竟……”她的声音陡然变得尖利而充满恶意,“一个老二都举不起来还早泄的老废物,不就只能靠看这个望梅止渴了吗?!”
她的话里已经透露出来,在泰国冯翠或许就勾引李明上过床,但李明的身体状况无疑让她想要达到的目的无法成真。
宋文远和林涵宇顿时有些无语了。
李明坠楼案,似乎终于有了一个更合理的解释。
审讯结束,林涵宇心里并没多少兴奋,大部分内容事先都已经有所猜测。
只是李明坠楼案和他父亲当年的意外煤气中毒死亡案一样,最后的结果都不是他杀。
他自己多次的发现问题,最后还是不能串联出他杀,正如宋队很早就给他说过的一句话:并非所有的疑点都指向真相。
郑宝泉因为赌博欠下高利贷而随即冒出的偷盗的心态、李明因为身体原因的变态癖好、何晓梅对李大坤的迷恋,这些都只是他们在罪案之中的一个人性上缺失,而不是犯罪事实的疑点。
在一年多的刑侦实际工作当中,他才真的体会到,错过一丝细节往往就错过了真相;
但要是固执己见,也许就会偏离方向。
到这一刻,他才真的放下了1998年4.14案的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