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血舞之痕(13)(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辩。再等等,需要她心理上彻底认输的那一刻。”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而且,如果小林最初的怀疑成真……那真相的残酷程度,可能让封芷薇宁愿背上伪证的罪名,也不会开口。”
审讯虽然有所突破,但也必须要暂时中止,压迫要有张有弛,否则适得其反。
但这个阶段性的成果已经足够振奋人心——十年前的报案同行者、那个伪装成完美受害者的女人,其精心构筑的谎言堡垒已被彻底击穿!
她的刻意隐瞒和引导,其背后必然隐藏着与苏晚晴之死直接相关的、不为人知的黑暗秘密!
与此同时,另一条战线也在同步推进。
就在审讯封芷薇的同时,由物证科科长高天铭亲自带队,手持搜查令的警员已经抵达封芷薇父母家,开始了细致的搜查工作。
封芷薇的父母接到学校通知女儿“在人民医院被警察留下询问”的电话时,还处于震惊和茫然中,刑警就已经登门了。
在两位老人惊疑不定的注视下,搜查重点聚焦于封芷薇的闺房以及家中的鞋柜。
尽管希望渺茫——毕竟十年过去——但物证科的细致勘查终究带来了惊喜!
在封芷薇闺房一个存放旧物的储物箱深处,压在一堆大小不一的旧练功服下面,高天铭发现了一双被收纳的黑色女式平底皮鞋!
皮鞋因长期缺乏保养,原本光亮的皮质表面布满了干涩的皱褶,甚至出现了细微的龟裂纹。
但这双鞋的特征,与林涵宇在案情分析会上展示的、根据仓库外泥泞脚印推断出的“特制舞蹈用鞋”特征完全吻合!
37码,无鞋跟,鞋底柔软无钢条支撑结构,圆头鞋尖部位异常坚硬——这正是为了保护舞者脚趾在特殊地面练习而设计的!
而更令人心头发紧的是,就在这双鞋旁边,同一个储物箱里,竟然单独存放着一张苏晚晴的舞台照!
照片上的苏晚晴青春洋溢,舞姿优美,眼神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凝聚在那一刻的旋转跳跃中。
这张照片,林涵宇曾在受害者母亲林秀云家中那个装满奖杯的玻璃柜里见过。
当这两样关键物证被火速送回刑侦支队时,林涵宇的目光首先被那张泛黄的照片牢牢吸引。
照片上那个定格在最美年华的生命,无声地诉说着逝者的璀璨与凶手的残忍。
这不仅仅是物证,更是一把插在受害者家属心口十年的刀!
尽管封芷薇仍在审讯室里负隅顽抗,但这双鞋和这张照片的出现,已让林涵宇确信无疑——封芷薇与苏晚晴的遇害,绝脱不了干系!
然而,那个在死者体内留下精斑的男性凶手,究竟是谁?
陈浩的作案时间已被当年的人证(学校同事)充分排除——案发时他一直在学校准备道具,直到接到封芷薇的电话后才离开。
十年前,警方因预设“男性作案”思维,加上封芷薇完美的伪装,完全忽视了对她个人行踪的深度追查——她当天究竟在哪里打的电话?案发时段她本人是否就在那个废弃仓库?
这些关键环节,目前仍缺乏直接有力的证据链。
“突破口在她父母那里!”秦正当机立断,给出了关键建议,“当年她伪装得那么像,住院、崩溃,身为父母不可能毫无印象。1995年7月13日那一天,必定是他们记忆里极为深刻的时间点!小林,发挥你的特长,用你那套‘痕迹印记’的方法,帮他们唤醒那天被封存的记忆细节!”
不到一个小时,封芷薇年迈的父母被请到了刑侦支队。
在安静的会客室里,林涵宇调动起这一年来为控制自身HSP(高度敏感型感知)而磨炼出的、近乎本能的“痕迹印记”能力。
他不再直接询问“那天发生了什么”,而是如同最耐心的织工,引导着两位老人从日常生活的细微痕迹中,一点点钩沉出那遥远一天的碎片:
场景重建: “阿姨,95年夏天特别闷热,记得吗?7月13号那天,封芷薇早上出门穿的是什么衣服?带舞蹈包了吗?包里东西多不多?”
这些是每天简单重复的细节,无关紧要,却能够让人想到1995年的那个夏天,拉回他们记忆的时间起点。
时间锚点: “叔叔,那天中午芷薇在家吃的饭吗?她平时中午会带饭盒,那天饭盒带走了吗?还是留在家里了?”
这些时间点可以证明封芷薇的日常行为。两年的时间不可能都记忆得起,但首先拉回了1995年7月13日,带没带饭盒不重要,重要的是那天的封芷薇有没有在家。
异常信号的提示: “那天下午,天气是不是特别差?快下雨那会儿,芷薇有没有打电话回家说要晚归或者别的?”
这些记忆能确认封芷薇给陈浩打电话的时候,是在家里还是在外?
关键记忆加重的询问: “你们接到医院通知说芷薇‘受刺激住院’时,大概是晚上几点?是谁通知的?电话里怎么说的?你们当时第一反应是什么?”
封芷薇父母的回忆中对这一段记忆的深刻,的确就如秦老所言,非常的深刻,前面的铺垫到位,他们的记忆也随之清洗完善。
通过这种聚焦于具体物品、感官记忆(闷热、暴雨将至的压迫感)、行为细节(带没带饭盒、舞蹈包的鼓胀程度)的引导方式,封芷薇父母原本模糊的记忆被逐渐激活、串联。
最终拼凑出的关键信息是:1995年7月13日一整天,封芷薇的行踪成谜!
她早上是以去临江艺苑为理由离开的家,离开家后一直没有回家,直到晚上接到医院通知,父母才知道女儿“出事”了!
当天,并没有任何人证实封芷薇出现在临江艺苑舞蹈培训学校当中。
这与陈浩的证词(封芷薇打电话让他去某地接她)完美吻合,也印证了卷宗记录的一个重大缺失——当天下午,没有任何人能证实封芷薇在临江艺苑校内!
卷宗显示:苏晚晴是中午饭点离开学校的,穿着练功服,只披了件薄外套。
正常情况下,她的舞鞋应留在更衣室柜子里,但案发后,她的柜子里只有常服,舞鞋却穿在了遇害现场的脚上!
这表明她离开时并非打算一去不返,很可能只是外出午餐。
从临江艺苑到纺织厂仓库,公交车程需一个多小时。
结合她的穿着,她极可能只是计划在学校附近解决午餐。
然而,下午苏晚晴再未出现,老师们询问学员无果,受限于当时的通讯条件,也无法及时联系。
而卷宗中,恰恰缺失了对封芷薇当天下午行踪的明确记录和调查!
这关键的时间空白和行踪谜团,在十年后,伴随着封芷薇家中搜出的舞鞋和苏晚晴的照片,以及她父母证实的“全天失踪”,终于指向了一个冰冷而清晰的焦点——封芷薇,没有人能证实在陈浩接到她之前发生过什么事!
她完全有时间,也有动机,在那个暴雨将至的午后,出现在那个吞噬了苏晚晴生命的废弃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