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第十七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谢廷玉很是疑惑,很是不解,很是诧异。

    她百思不得其解。

    为何姬怜会对她的上一世感兴趣?

    当年,由王琢璋做牵线人,引荐她担任金吾卫一职,那时她才堪堪十七岁。那个时候姬怜生下来了吗?和她在宫里打过照面吗?

    谢廷玉再次凑过去,“殿下如今芳龄多少?”

    问男儿家年龄多少,和当众说你脸上的妆花了,口脂掉了,头发乱了是一个道理,很没礼貌。

    姬怜高昂起美丽的头颅,冷酷回答:“你有病吗?”

    讲师娘子继续在台上唾沫横飞,“古来有言,骐骥骋千里,非伯乐不显。王琢璋初见王璇玑时,便起了招揽之心。”

    她指节有节奏地在案上叩击,“将军暗忖,如今大周正值用人之际,此等良才岂可埋没?于是,王琢璋不仅替王璇玑还清赌债,还将她典当偿债的刀赎回。王璇玑承此人情,也甘愿留在王琢璋身边。”

    “然则,”讲师娘子话锋一转,“仅凭武艺终究不足。诸位当知,只习武艺而不通文墨,终究只是个不学无术的莽妇,纵有万妇不当之勇,亦不过是个看家护院的料。”

    她叹息一声,轻呷一口茶,“所幸璇玑虽出身市井,识字但不通笔墨,却天资聪颖。王琢璋便亲授其书法丹青,更许其阅览府中珍藏的《孙子》《吴子》等兵法典籍。二人这般,亦师亦友,当真难得。”

    底下的人听得入神,皆不由自主地拊掌称善。

    谢廷玉被这段话勾起了往事。

    当年,她将师傅安葬在院中那株桂树下后,就一个人下山,兜里仅揣着五贯钱。

    她爱玩,看见什么都觉得新奇,被人引着玩起了双陆、樗蒲、弹棋等博-彩,又爱流连于各类勾栏行院。这些馆阁里的郎君公子们总爱喊她“绮罗娘子”,她明白这是夸她容貌好。

    也是那个时候起,她突然悟到,单凭这幅皮相就足以让那些男人趋之若鹜。今夜不是宿在某位花魁的玉臂上,明夜便是又与路上偶遇的公子月下对酌。

    起先赌-博时,输赢各半,后来悟透了其中关窍,便十局九胜,赌注愈押愈大。遇上手气不顺时,就去做赏金猎人,接些缉拿江洋大盗、追讨赃物的活计抵债。

    她下手时讲究一击必杀,快、狠、准,能一刀将其头颅砍下,绝不拖到第二刀。

    久而久之,逐渐在江湖上有些名气,有人称她为“绮罗血观音”。

    有一次当场赌得输急了眼,直接把身上的刀给典当还钱。后来还不起,她趁夜溜走,追债的泼皮正巧与行刺王琢璋的刺客混作一处,倒叫她一刀解决了所有麻烦。

    她将那刀柄上缠着红绸的刀拿来,抬首看向眼前这个一身贵气,却笑得亲切温润的人,狐疑道:“你替我赎回刀来就算了,真要替我还了赌债?”

    王琢璋颔首,“你救我一命,我替你赎刀。一物抵一命,我王琢璋向来不欠任何人的人情。”

    “啧。”她反手将刀别在后腰束带上,单手撑过矮几,衣摆扫翻了两只酒盏,就这么大剌剌地跪坐到王琢璋跟前。拎起酒壶自斟一杯,辛辣的屠苏酒烧过喉咙:“那便两清了??不如我再替你杀几个人?”指尖轻叩刀鞘,“说吧,还有哪个仇家要料理?”

    王琢璋被这幅言论弄得哭笑不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