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势如破竹(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刘气得在手机上连敲了三行差评。什么“烂大街的圣母”,“猪脑子女主”,“强行煽情”,顺便把导演古文华喷得狗血淋头。可当小叶迅速在文具店解决危机,顺便救了玲玲的时候,快嘴老刘又觉得——这简直就是我!如果我在现场,肯定也能想出这些方法!
这就是《幸福街》电影的讨巧之处。古文华当然可以将谜题设计得高深晦涩,来彰显主角的逼格。可那样一来,观众的代入感呢?
主角神秘一笑,解出一道宇宙终极奥义;大多数观众一头雾水,心想,这是哪来的油腻逼王?
解谜电影,至少要让大多数观众,沉浸在剧情中,与主角一起解谜;并产生“如果是我,也能想出这些方法”,或者“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个办法呢!”的感觉。这样一来,观众才会有获得感和成就感。
快嘴老刘此刻便是被这种手法玩弄的观众之一。他已经忘记了自己当初嫌弃小叶的心理,转而产生了一种“小叶做得对”的心态。
玲玲左右已经违规了,如果小叶不做这些,玲玲也是个凶多吉少。还不如废物利用,帮大家蹚一蹚路。
这种心态,也是许多观众的常见心态,或者说,内心深处的隐秘。真正在意配角人权的观众其实是少数,许多观众,在观影时,其实与快嘴老刘一样,并不特别在意配角的死活。反正只要不是主角害的就行。
电影理论中,有两个重要理论,一为道德资本,二为认同感。
“逃出幸福街(生存需求);参加天文比赛,实现理想(精神需求);反正玲玲也已经违规了,就算不这么做她也会死(不可改变的现实)”,这三者,就是小叶的道德资本。在拥有这些资本后,小叶获得观众的认同感,便是理所当然的了。
在这层认同感的牵扯下,小叶的所作所为,便自然而然蒙上了一层滤镜。她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她是为了大局,她是为了正义,她是为了救人……观众被小叶牵着鼻子走,忍不住想:她还会“被迫”牺牲什么?她还会使用什么方法破解迷局?她会改变吗?
郑博瀚靠着这一套法子,纵横国产剧市场数年。如今,古文华有样学样,也把这一套学来了。
银幕上,小叶宣布着自己的发现:“步行街上的店铺彼此平级,也就是说,只要我们找出不同店铺之间规则矛盾的地方,就有可能破局。”
接下来,便是电影的高潮部分。
主角团在商业街上的各个店铺,开始了冒险。
在烤鸭店,主角团遇到了就餐规则:“烤鸭的鸭皮部分是精华,必须全部吃光,否则店主将会伤心欲绝。”
但是,就在主角团四人吃鸭子的时候,店主不断地与四人聊天。规则中明写了不得拒绝店主的要求,胖子自告奋勇,与店主攀谈起来。
聊着聊着,店主忽然脸色一冷,说道:“客人只说话不吃鸭子,是嫌弃味道不好么?”竟然把胖子的那份烤鸭端走了!
千钧一发之际,小叶狂奔到街道上的服装店——幸福街设定在横市影视城附近,街上的店中经常售卖剧组道具。小叶给胖子买了一身肌肉衣,让他穿上了。
胖子穿上这身肌肉衣后,竟然倏然变成了一个施瓦辛格般的健美先生。眼看着胖子就要像怪物那样狂性大发,伤心欲绝的烤鸭店店主冲出后厨,手起刀落,把胖子身上那身肌肉衣给扒下来了。
于是,胖子又从施瓦辛格,重新变回了胖子,整个人萎靡不振,但好歹捡回了一条命。
理发店的布局十分诡异,两面镜子相对而立,你照着我,我照着你。A面镜子里面有B面镜子的身影,B面镜子里又有A面镜子的身影,而镜子中反射出来的镜子,又反射出了新的镜子。如此来来回回,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给彼此映照出了一个无限延伸的隧道。
喋喋不休的理发师非要拉着红姐,去两面镜子之间剪头发。红姐又不是傻子,如何肯?
理发师顿时目露凶光,就在这时,小叶从隔壁照相馆拉来了摄影师。
摄影师一见两面镜子相对而立的奇景,顿时惊呼艺术,给这个无穷尽的隧道照了一张相片。
就在那一瞬间,数不清的镜子顿时争先恐后地从摄影师的镜头下涌了出来!
无数镜子撑爆了理发店,也挤爆了摄影师和理发师。小叶等人眼疾手快,在那之前扑了出来。
铺天盖地的镜子挤成了一座镜山,蔓延至天际。冷峻如冰川,绚丽如太阳。说不出的恢弘壮观,数不尽的璀璨华美。
这座镜山的特效,当初不知燃烧了多少经费。此刻的效果也尤其拔群。在那无穷无尽的镜子迅速生长、窜高、蔓延时,观众无不感到心神震荡,几乎被夺去了呼吸。
参天的镜子立在幸福街上,形成了一座史前巨山。小叶等人不敢多看,怕被闪瞎眼睛,匆匆离开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