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三章 浪子回头(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在干嘛?”

    她开口问,语气中带着点奇怪:

    “你打算独自进梦境?”

    被突然打断,仿佛秘密被人撞破了一样,杜笙下意识眯起眼:

    “当然不是。”

    他语气随意,说道:

    “我只是在做点测试,没想到实验室还在运作……”

    杜笙看向布莱克那张略带疑惑的小脸,

    在昏暗的灯光下,她的眼睛格外亮,眨了几下,显得有些紧张。

    “你怎么来了?”

    布莱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抱歉啊……其实我刚才在弄我的图腾。”

    说着,她晃了晃手里的小玩意。

    就在这时,头顶的灯光忽然又亮了一些,照得杜笙下意识地眨了下眼睛,但还是装作若无其事地往前走了几步:

    “梦境图腾?让我看看。”

    布莱克却迅速把手藏回口袋里,脸上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

    “你说过的,有些东西只能自己珍藏。”

    杜笙停住脚步,嘴角一扬:

    “脑筋急急转挺快嘛。”

    两人对站着,杜笙身形挺拔,布莱克则显得娇俏可爱,像一只刚闯入狼群的小兔子。

    她模仿起杜笙的动作,却只能踮起脚:

    “这种区分梦境和真实的方法真的很酷,是你想出来的吗?”

    杜笙的表情微微一暗,声音低了下来:

    “是梅尔的想法。”

    说完,他拿出一个小小陀螺,轻轻放在掌心,抬起来递到布莱克面前:

    “这个陀螺一旦开始转,如果它一直不停,说明我们在梦里。”

    布莱克睁大眼睛,伸手想去拿,但又犹豫了一下,把手缩了回来。

    杜笙没在意,走到桌边,轻轻一拨,陀螺开始旋转。

    布莱克眼神中充满好奇,轻声问:

    “听亚瑟说,梅尔……去世了?”

    这个问题让杜笙明显沉默了一下,他不想深谈,转移话题道:

    “你的迷宫悬浮安排得怎么样?”

    正当布莱克要回答时,导演克里斯托弗突然喊了一声:

    “停!都先停下!”

    现场演员和工作人员立刻停止动作。

    克里斯托弗冲着灯光师那边喊:

    “打光师!你过来一下!

    刚刚给杜笙的眼神光怎么打得这么亮?!”

    电影这行,可以说是一门光的艺术。

    光线的把控极其讲究,虽然很多细节可以在后期调整,但拍摄现场的光源控制直接影响演员的状态和画面质感。

    助理赶紧跑过来,给杜笙处理妆容。

    杜笙指了指眼睛:

    “刚刚被灯晃得有点不自然。”

    直到助理轻轻帮他拭去眼角泪痕和水光,他这才感觉舒适不少。

    布莱克知道不是自己的问题,关切跑过来:

    “还好吗?”

    杜笙眨眨眼,笑着回答:

    “没事,只是灯光太刺眼了点。”

    布莱克站在他身边,轻声吐槽:

    “我还以为是因为我演得不好呢……这角色比拍青春剧《绯闻女孩》难多了。”

    杜笙耸耸肩,没说话。

    布莱克挠了挠头:

    “这剧本太深奥,千层饼似的,我都快晕了,到现在都没搞懂行为逻辑。”

    杜笙莞尔一笑:

    “这是科幻烧脑片,初看是会看得迷迷糊糊。”

    如果不是他之前看过原版电影,单靠看剧本的话,估计也抓狂。

    毕竟,图像展示有时候比文字清晰得多,

    当然,那些独立特行,故意将画面拍得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导演除外。

    布莱克看着他:

    “可你演起来很轻松啊,回来第一天就入戏了,有什么秘诀吗?”

    杜笙轻轻摇了摇头,笑了笑:

    “哪有什么诀窍。”

    他顿了顿,像是在组织语言,然后认真地说:

    “不去想整个故事到底讲了个什么,先看这场戏里角色想要表达什么。

    每个角色都有他的动机和情绪,抓住这个,就容易多了。”

    布莱克眨眨眼,继续追问:

    “就这么简单?”

    杜笙回过神来,笑着点头:

    “当然前提是,我已经跟道姆·柯布建立了足够深的情感连接。”

    看到布莱克一脸认真、求知若渴的样子,趁着导演克里斯托弗还在和灯光师讨论光线问题,杜笙干脆多说几句。

    “譬如我这,先要搞清楚男主角柯布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他摊开双手:

    “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任务,而是为了一个更深层次的动机。”

    布莱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我的角色,动机也不是金钱。”

    杜笙笑了:

    “你看过我的几部电影吧,还有那些经典影片角色,主角的驱动力从来都不是钱。

    真正打动观众的,是情感。”

    布莱克想了想,认真说道:

    “好像真是这样。”

    杜笙继续说:

    “情感的力量远远超过金钱。

    ‘家’和‘孩子’这两个词,在全世界人心里都是很重的。

    柯布最大的愿望,就是归家。

    他要纠正自己的人生,与家人重拾旧时光。”

    布莱克皱眉:

    “听起来没什么特别。”

    杜笙点头:

    “是没什么特别。

    但就是这种‘普通’,恰恰是人类最真实、最高级的情感纽带。”

    不光是演员要理解角色,剧组也在为他量身打造。

    就像克里斯托弗专门为柯布设计动作戏一样,

    几位编剧也根据杜笙的表演风格、说话方式、甚至一些小习惯,调整了柯布的台词和行为。

    这套“定制服务”,全剧组只有杜笙一个人享受得到。

    说实话,克里斯托弗细化后的剧本,比他当年看过的原版电影还要复杂得多。

    别说布莱克这些演员了,连克里斯托弗有时候都乱得晕头转向。

    两人私底下聊得不少,杜笙对克里斯托弗的工作也了解很多。

    据他说,拍这部片子时,克里斯托弗一度被剧情绕晕了。

    他在白板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时间线、梦境层级图,试图理清转换点。

    有段时间,克里斯托弗自己都打趣说:

    “我感觉自己的脑细胞死了好几亿,比一个月的精子消耗还多!”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