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尘间有道,烟火传灯(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打了新栏杆。”老周擦着汗,金灵珠的光芒在栏杆上流转,栏杆雕着四境的纹样:南境的稻穗、北境的冰棱、东境的水波、西境的山纹,“以前觉得栏杆就得用纯灵韵石,才配叫‘正道’,现在混着混沌铁,既结实又好看,过路人扶着也稳当。你说这道,不就该像这栏杆吗?能让人踏踏实实走路,比啥都强。”阿烈的守心箭树开花了,花瓣上印着四境的风景:北境的雪原上,灵韵修士和混沌兽共用一顶帐篷;东境的镜湖边,渔夫和玄影宗弟子同船撒网;西境的共鸣壁前,清玄门遗孤教孩子们唱《共生谣》;南境的药田里,老妇人和混沌兽幼崽一起浇花。个信使站在树下,把花瓣夹进信里,说“不用写字,看这花就知道四境有多好”。
“箭树的根扎到了地脉里。”阿烈给花瓣系上细线,让风带着它们飞向远方,“去年有个北境的孩子收到花瓣,照着上面的样子画了幅画,寄回来贴在共鸣壁上,现在那画周围,贴满了四境的画,像幅大拼图。”他望着远处归心门的炊烟,烟里混着道痕的光,却没人在意,只当是寻常的烟火气,“这才是道该有的样子——藏在烟里、饭里、风里,不用特意说,大家都在过。”
苏尘坐在观星台的旧石凳上,看着归心门的方向。曾经的黑白水晶早已融入四境的风,可他依然能“看见”道的流转:在共生圃的泥土里,在融道鼎的火焰里,在孩子们的笑声里,在陌生人递来的一碗热汤里。个刚学会走路的娃娃摇摇晃晃跑来,手里举着朵四色花,花瓣上沾着泥土,却笑得比任何道符都灿烂。
“道在这儿呢。”苏尘接过花,娃娃咯咯地笑,伸手去够他怀里的《归心录》,少年的书上,新的字迹正随着这一幕浮现:“所谓大道,不在云端,在尘间;不在经卷,在烟火;不在门派,在人心。当劈柴的懂得让着挑水的,当种地的记得分些给赶路的,当孩子手里的花能映出四境的暖,便胜过所有‘正统’的虚名。”
谷雨那天,归心门的山门前搭起了戏台,四境的人们轮流上台:玄影宗的后人演“混沌兽救灵韵修士”,清玄门的遗孤唱“灵韵术帮混沌谷丰收”,镜心派的少女弹“共鸣壁上的和解曲”,回音谷的孩童跳“四境共舞”。台下的书生看得眼眶发红,突然起身走上台,说“我想改改师父的话——清玄门的道统,该是‘见善便护,不分灵韵混沌’”,台下掌声雷动,像春雷滚过大地。
散场时,书生把自己的道袍叠好,放在归心门的角落,换上了身寻常的青布衫,说“以后我不是清玄门弟子,就是个帮人写字的书生,谁需要就给谁写‘共生’二字”。他走到共生圃,学着林霜的样子种下粒种子,种子发芽的瞬间,长出的苗带着清玄门的灵韵纹和玄影宗的混沌纹,像在说“你看,放下了,反而长得更好”。
苏尘望着西沉的太阳,归心门的烟火在暮色中升起,与四境的光流交织成温暖的网。他知道,鸿钧道祖想问的“道统如何消失”,其实早有答案:
不是消失,是化作了劈柴担水的默契,化作了分食一碗羹的坦然,化作了孩子手里那朵沾着泥土的四色花。当这些成了自然,道便活了,传了,生生不息,比任何刻在石碑上的“正统”都更长久,更让人安心。
(第一百七十八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