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薪火相传,道在千秋(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混着格外好听。有个孩子问‘为啥没有清玄门的铃’,我说‘傻孩子,灵韵白里早藏着你们的善意了,不用特意标出来’——道统的名字会老,可善意的声音永远年轻。”阿烈的守心箭树开花了,花瓣飘落在归心门的石板路上,铺成条“花径”。个穿蓑衣的信使牵着马走过,马蹄踏在花上,带出的香气飘向四境:北境的牧民闻到了,说“该给南境的朋友送些混沌羊毛了”;东境的渔夫闻到了,笑着收网,“今天的鱼多,分些给西境的修士晒鱼干”;西境的孩子们追着香气跑,手里举着刚编的花环,要送给路过的每个人。
“箭树的花一年开一次,每次落了,土里就长出新的苗。”阿烈望着花径尽头的孩子们,他们正把花瓣捡起来,装进小布包送给老人,说“药童哥哥说,这花能安神”,“这花不是为了好看,是为了让香气飘得远,让没见过归心门的人也知道,这里的人想着他们。道统的香气也是这样,不用喊‘快来学’,只消把善意做得扎实,自然有人跟着学,这便是无声的传承,比敲钟喊话更传得远。”
苏尘坐在观星台的老石凳上,看着归心门的方向。曾经的黑白水晶早已化作四境的风,可他依然能“看见”道的流转:在孩子们的笑声里,在工匠们的叮当声里,在炊烟与花香交织的风里,在陌生人递来的一碗水里。个背着行囊的书生走来,正是当年那个纠结“正邪”的清玄门后人,如今他的书篓里装着四境的故事,要去中州编一本《烟火记》。
“道在这儿呢。”苏尘指着书生的书篓,里面的纸页上印着淡淡的四色光,“你看,当年你咽下去的话,现在变成了故事;当年你放不下的‘正统’,现在成了书里的‘前尘’;当年你不敢碰的混沌雪莲,现在成了你给孩子们讲的‘暖心羹’——这便是道统的转身,从‘必须怎样’到‘原来是这样’,从‘死守’到‘活传’,比任何‘永恒’都有生命力。”
大暑那天,四境的“心灯印”同时亮起,孩子们发现自己的印能感应到远方的善意:北境的孩子感应到南境的药田丰收了,东境的孩子感应到西境的共鸣壁修好了,连混沌兽幼崽的额头上,都泛起淡淡的光,映出灵韵幼鹿的笑脸。个孩子指着天空喊:“看!光连起来了!”众人抬头,只见四境的光带在空中织成张巨大的网,网上写着无形的字:“我们都在”。
归心门的山门前,老周敲着融道鼎,阿烈吹着回音笛,林霜和瑶姬领着孩子们唱歌,药童给每个路过的人递上一碗四境羹。苏尘站在门内,看着这一幕,突然明白鸿钧道祖想问的“道统如何消失”,其实是想让后来者明白:
所谓消失,是让僵化的壳落下,让真正的道生根;所谓传承,不是让后人记住“我们是谁”,是让他们忘了“传承”二字,只顾着把日子过成暖的、把人心连成通的、把善意传成久的。当药童的《归心录》写满了烟火故事,当孩子们的未来盒里只有欢笑没有隔阂,当道的名字变成“好好生活”,便是最好的千秋,最真的道统。
(第一百八十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