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重大进展(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秦枫回忆了一遍今年的大事件。

    再过一个月,海岛就会正式建省。

    此时虽然还没有定论,但已经有很多人收到了消息,华京大学土建综合设计院显然也收到了。

    “潘老师对海岛有想法?”

    常武把资料递给秦枫,示意他看,同时自己也解释。

    “我们查过资料,潘老师也找前不久去过海岛的朋友了解过,海岛现在的建筑以热带骑楼和低矮民居为主,城市基建几乎一片空白。”

    “虽然现在一切都还没有定论,但如果海岛真的独立建省,政策上八成不会保守,潘老师让我找些资料,若是到时有想法,不至于手忙脚乱。”

    秦枫内心大受震撼。

    他的记忆中,海岛建省后成为国内最大的经济特区,政策上十分宽松。

    当年可是有一句话,叫“十万人才下海岛”,可见当时大家对于海岛的热情。

    当年海岛实行 “宽审批、严管理” 的开放政策,在建筑行业,不少外省设计院,以及境外的设计院进驻,出现房地产开发热潮。

    秦枫前世就听大学里的老教授谈过这段历史。

    房地产投机狂热中,炒地皮和赶工期成为常态,在一段时期内,海岛的房价达到了全国最高的价格。

    当时不少设计师脱离“大锅饭”的体制,纷纷下海创业,在海岛这个大舞台上演“凭本事赚钱”的好戏。

    房价飙升,开发商为快速回笼资金,开始要求设计师一周出方案,牺牲细节保进度,导致不少建筑沦为 “速成作品”,甚至出现功能缺陷。

    秦枫至今还记得老教授说起这事时,那摇头晃脑的痛心表情。

    对于坚守理念的建筑设计师,这样的市场环境,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也让他们感到痛心。

    不过这样的场景没持续多久,五年以后,宏观调控下房地产泡沫被戳破,大量工程停工。

    设计费拖欠、订单骤减成为行业常态,那些在几年前雄心壮志下海创立私人设计机构的设计师,很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有人风光,有人落魄。

    秦枫委婉地提醒了一句。

    常武哈哈大笑:“你不会以为潘老师想辞职单干吧?”

    秦枫弱弱地说:“也不是没可能。”

    “想什么呢,臭小子。”潘海峰从外面走进办公室,听到了刚才两人的对话。

    秦枫马上凑过去。

    “潘老师,我不是说下海创业不好,只是我感觉,要从长计议,不能一头扎进海岛里。”

    潘海峰放下教材:“我只不过是先了解一下,说不定将来我们单位会接到那边的项目,至于下海创业,别算我。”

    “我都这把年纪了,跑不动。”他看向常武,语重心长道:“倒是阿武,有机会可以闯一闯。”

    常武连忙摆手:“别了,我很满意现在的工作,一家老小也都在京市,而且我舍不得离开潘老师。”

    两人扭头看秦枫。

    潘海峰撑着身体:“其实你才是最可能跑去海岛发展的人,你就不是个让人省心的。”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