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朱元璋后怕,惊的一身冷汗(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气瞪眼:“老黄,你紧张个啥?若我是朱元璋,直接放弃大明宝钞。”

    “如果一定要执行呢?”朱元璋认真问。

    马天也被他提起了兴趣,用他前世那点金融知识思考。

    发行宝钞,金银本位制几乎不可能实现。

    大明没有那么多金银,何况,洪武朝税收以实物为主,农民无足够金银纳税。

    他沉思了好一会儿:“老黄,我就跟你探讨探讨,我也不知道对不对。”

    于是,他滔滔不绝开始讲解。

    首先是夯实信用根基:建立“类准备金”机制。

    实物锚定,以洪武朝丰沛的官仓粮食、盐引为抵押,规定“一贯钞兑米一石”或“兑盐十斤”,在各省设“宝钞兑物所”,确保百姓随时能用宝钞换生存必需品。

    朱元璋立马反应过来:“发钞如发粮票,库里囤粮保兑,民信钞如信粮!”

    马天点点头,继续分析。

    限制发行量,挂钩经济总量。

    统计全国年粮产量、商税总额,设定宝钞年发行量不超过粮食总值的1/3。

    朱元璋明白过来:“十锅饭只发三锅饭票,绝不多印!”

    马天继续讲解。

    严控流通循环,强制闭环管理。

    税收“只进不出”回收宝钞。

    要求田赋、商税全收宝钞,官员俸禄、军饷按“钞七钱三”发放,形成“朝廷发钞,民间流通,税收回收”闭环。

    朱元璋一拍大腿:“发出去的钞,得用税再收回来,不能只放不收!”

    马天摊手,接着道:“分段废止旧钞,防通胀堆积每十年发行新版宝钞,旧钞兑换时需缴纳5%‘火耗’,过期旧钞作废,逼迫市场定期出清冗余货币。”

    朱元璋理解:“旧粮票十年一换,收点损耗费,防假钞囤积!”

    他越听越激动,拍着马天肩膀:“户部就该请你去做尚书。”

    马天摇了摇头:“老黄,这些都只是基础,宝钞畅行,还远的很。”

    “这都还不行?”朱元璋大惊。

    马天连续问了几个问题:

    “如何防止伪钞?”

    “如何兼容白银?”

    “如何树立宝钞的权威?”

    朱元璋额头汩汩冒汗。

    他暗暗把今天马天说的,全部记下来,回去后召集户部官员商议。

    “今天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朱元璋笑着感慨,“你一个郎中,怎么知道这么多?”

    马天得意的摆摆手:“老黄,你个糙爷们懂啥?这叫金融!这套东西你玩明白了,不战而屈人之兵。”

    朱元璋暗暗心惊:“你跟谁学的?”

    马天耸耸肩:“我无师自通!”

    朱元璋无语瞪一眼。

    他心中认定,马天背后肯定有个高人。

    因为他的武艺是跟陈友谅余孽学的,他的这些“金融”学问,也定然有人教。

    交出这么一个人才,来京城开个医馆?

    不可能!

    马天肯定还有其他目的。

    朱元璋心中想着这些,目光又落在了朱英身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