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NT当量,如“战斧”巡航导弹约450公斤装药,等效约0.5吨TNT。

    单纯的依赖动能冲击就能堪比近七十吨TNT爆炸的能级,这差不多已经是常规炸弹的上限了。

    比如沙俄研制的炸弹炸弹之父(FOAB),其爆炸当量在44吨TNT左右。

    而米国研发的炸弹之母,爆炸当量更是只有11吨TNT级别。

    70吨TNT爆炸当量的炮弹,它几乎能够直接摧毁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单体建筑或单体装备。

    即便是目前人类制造过的最大的福特级航空母舰,也无法证明硬抗一发。

    1枚导弹携带10枚7吨TNT当量的常规弹头,如重型钻地弹几乎能深入地下上百米的范围,其穿透力与破坏力恐怖至极。

    而且更关键的是,一枚重型钻地弹的造价,通常过来说高达数百万万甚至是上千万米金。

    比如米国研发的GBU - 57巨型钻地弹,能够穿透60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或40米厚的山岩。

    其造价高达360万米金,而且还是一几年尚未大规模贬值的米金。

    但一枚400公斤重的钨合金炮弹,单纯的从炮弹本身来说,哪怕是按照纯钨的价格来计算,也不过是五六万RMB左右而已。

    即便是算上每一次发射钨合金炮弹需要的费用,顶天了也不过是百万RMB级别,廉价至极,性价比极其夸张。

    不过相对比各国领导更重视的威力与破坏力来说,那些参与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会议的专家与学者,注意力则几乎都集中在这次撞击实验的冲击波牵引能力上。

    按照第一轮的实验撞击数据计算,这一枚400公斤的钨合金炮弹在撞击到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后,产生的能级与冲击波能级差不多接近4级地震。

    这个数据几乎完美符合会议报告中徐川的计算结果。

    “不可思议!”

    圆桌会议室中,一名来自日耳曼的地质学者在自己记录会议纪要的笔记本上写写画画简单的进行了一遍计算后,满脸惊奇的看向了正在主持会议的那个人。

    坐在他的身旁,普朗克航天研究所的亚历山大·伊诺克教授侧过身看了眼这位算得上是他的同僚(普朗克地质研究所的教授),有些好奇的问道。

    “你计算这些东西做什么?”

    盯着稿纸上的计算公式,这位来自普朗克地质研究所的罗斯金·勒斯教授咽了口唾沫,震撼的开口道。

    “第一轮的撞击实验数据与他模拟计算的数据几乎完全一致,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听到这话,亚历山大·伊诺克看了他一眼:“你在计算他的数据有没有问题?”

    问了一句话,也没等对方回答,他就咧开嘴笑着说道:“伙计,我觉得你这是纯粹的在浪费时间。”

    “想要从数学计算上找到他的错误,这恐怕比你挖穿地球都要难。”

    “对于他而言,计算这些东西恐怕比吃饭喝水都简单。”

    “数学界第一人的称号可不是白喊的,他一个人干掉了整整四个千禧年难题,现在更是在进行数学大统一的研究。”

    “如果说你想从数学上找到他的破绽,我劝你还是放弃吧,数学界都没人做到过。”

    摇了摇头,亚历山大·伊诺克收回了自己的目光,看向了圆桌会议室中央的那个人。

    对于数学上的计算,他从来都不怀疑那个人的能力。

    不过改造火星这种事,并不是单纯的数学能力出色就能够做到的。

    相反,数学在整个工程中起到的作用只不过是相当微弱的一部分而已。

    这是一个工程学上的超级难题,即便是通过陨石激活重构火星的磁场也只不过是第一步而已。

    他现在更感兴趣的是对方会如何重建火星的大气层与生态系统等等。

    要知道,重构火星的磁场华国就对外展示出了精卫·陨石推进装置和穹极天基系统两种堪称是黑科技般的技术。

    而后续的火星大气层重构与生态系统建设呢?

    对方又会展示出怎样的黑科技?

    对于一名目光落在宇宙星辰的航天领域的学者来说,今天的这场会议,简直太让人期待了!

    从下午两点开始,到傍晚六点半临时结束,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商讨会就这样耗掉了一下午的时间。

    从如何重构火星的地磁场开始,到万一陨石撞击方案重构火星的地磁场失败后采用什么样的方案补救。

    再到火星大气层的建立,人工生态圈的构造.

    几乎每一项方案都会在会议上将狗脑子‘打出来’。

    宣布了今天的会议到此结束,明天再续后,徐川叹了口气,端起桌上的瓷杯抿了口里面的茶水,润了润嗓子。

    对于他来说,如果不是火星地球化改造的工程是他提出来并且希望能够展开进行的,他是真的不想参加这种涉及到多个国家的会议。

    无它,实在是太累,太难跟其他国家扯皮了。

    相对比较之下,还是国内独立支持进行的各种项目更爽,只要他想,几乎不需要过多的去解释为什么要这么做,也不需要去从技术角度上说服其他人是否可行等等。

    毕竟哪怕是千亿级的工程,对他而言也不过是一封信的事情。

    只要说服了最上面的那几个人,无论是资金还是人员,亦或者是场地,全国各地几乎都可以供他选择。

    圆桌会议室中,各国的代表陆陆续续的散场。

    就在这时,NASA宇航局的新任局长比尔·格斯滕迈尔走了过来,笑着打了个招呼。

    “徐教授,不知道是否方便邀请你喝杯咖啡?”

    有些诧异的看了一眼这位比尔局长,徐川开口问道:“现在吗?”

    比尔·格斯滕迈尔笑着道:“如果可以的话,我记得在会场外面不远处就有一家叫国家大剧院咖啡厅?”

    闻言,徐川思索了一下,点了点头,道:“行。”

    很明显,这位NASA宇航局的现任新局长找他有事。

    而相对比上一任比尔·尼尔森局长来说,这位格斯滕迈尔对他们的态度要柔和不少,之前担任NASA宇航局副局长的时候就一直在促进国际航天领域的合作。

    尽管受限于《沃尔夫条款》并没起到多大的作用,但至少人家有这份心。

    当然,也不排除现在NASA势弱,对方想要和他们修复关系。

    但不管怎么说,在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会议期间,徐川还是愿意给点时间这位NASA局长的。

    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NASA宇航局再怎么落幕,也比其他航天局实力雄厚的多。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