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章 鱼篮观音度善财(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围的人群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一阵哄笑和喧闹声。

    ……

    “中了!真中了!”

    “一枚铜钱,就抱得美人归?”

    “天爷爷!是谁?!哪个祖坟冒青烟的泼天好运?”

    “打中了!真打中了渔家女的脚儿!”

    “老天爷开眼!天意!这真是天意难违啊!”

    “真中了!绣球招亲,说话算话!小娘子是他的了!”

    “哎呀呀,可惜了这朵好花,竟被那穷酸砸中了!”

    “一朵好花插在牛粪上啊!可惜!可惜!”

    “嘿嘿,小娘子归这穷酸秀才了?可惜啊可惜……”

    岸上。

    万千目光如利箭般瞬间聚焦在那呆若木鸡、不知所措的穷书生身上。

    狂喜、嫉妒、不甘、鄙夷、幸灾乐祸……无数情绪如沸水翻腾,在人群中炸开了锅。

    几乎同时。

    老渔翁装扮的金蝉子瞳孔猛地一缩!

    其平静如古井的脸上瞬间阴沉,眸中佛光疾闪,几乎刹那便洞察了那缕作祟的纯阳气息。

    金蝉子那凌厉如电的目光瞬间穿透人群,死死锁定住那抱臂含笑,一脸“看热闹不嫌事大”神情的青衫道人。

    正是那好管闲事、又最爱惹是生非的纯阳剑仙,吕洞宾!

    佛有慈悲心肠,也有金刚怒目。

    金蝉子心中了然,暗诵佛号,愠怒难抑:

    “阿弥陀佛!纯阳子!当真好手段!”

    “好一个来者不善!”

    ……

    船头之上。

    “余兰儿”那娇躯微不可察地轻颤了一下。

    观世音菩萨那精心维持的平静悲悯之态,第一次出现了明显的裂痕。

    她缓缓低头,秋波剪水的明眸,落在了那枚紧贴在素白罗袜之上的,沾满尘土汗渍的凡俗铜钱。

    再抬首望向人声鼎沸的岸上。

    那无数或惊愕或狂热的视线,一股被凡人亵渎的荒谬感与被戏耍的愠怒,如洪流般猛然冲上灵台!

    饶是她法力无边,此刻也难以抑制那属于“凡人余兰儿”的羞窘!

    一抹极快掠过的惊愕与薄怒,清晰地浮现在她那张倾世的容颜之上。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完全超出她预先的推演!

    被凡人秽物击中的荒谬感,与被别人暗中算计的愠怒感,如汹涌潮水般瞬间冲淡了菩萨的平和。

    她那精心维持的凡人假面上,无法抑制地闪过一丝极快的惊愕与羞怒。

    与此同时。

    一股宏大清圣却压抑不住的佛光,不受控制地从她周身晕散开来。

    眸底深处,观世音菩萨那一丝复杂难言的苦笑与无奈缓缓弥漫开来。

    菩萨本无相,千人即千相。

    但此凡身破相。

    这个“相”是再也演不下去了。

    佛光微闪。

    “嗡——昂——”

    一声浑厚庄严的梵音,无端自虚空响起,响彻河岸。

    顷刻间。

    船头,那提着鱼篮的美艳卖鱼女“余兰儿”在万千凡人惊骇欲绝的目光中,蓦然消失。

    撑船老父的身影,也如梦幻泡影般骤然消散。

    霞光万道,瑞霭千条!

    柔和却蕴含无上慈悲与威严的纯正佛光冲天而起,映照半边天空。

    江风凝滞,怒涛平息!

    方才还激荡奔涌的浑浊江水,如被无形巨手抚平,瞬间化为一面光滑如镜!

    天穹降祥云,水面涌金莲!

    虚空中朵朵金色法莲次第绽放,馥郁芬芳压过了尘世的浑浊气息!

    只见那船头布衣荆钗之渔家女身影已然消失无踪。

    取而代之者,是一位女菩萨。

    但见其蛾眉淡扫如新月,玉面含春映慈悲;足踏万瓣莲台,身披洁白无垢、璎珞庄严之无缝天衣,妙相天成,头戴宝冠;一手托玉净宝瓶,瓶中柳枝垂露,一手结施无畏印,周身笼罩在柔和中蕴藏磅礴威严之万丈佛光之中。

    正是那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南无观世音菩萨,法相庄严,真身显现!

    其侧。

    金蝉子亦现了本相,锦斓袈裟宝光隐隐,九环锡杖佛力流转,正是好一个灵山圣僧金蝉子。

    圣洁佛辉普照大地,瞬间涤荡了岸边的嘈杂与邪思。

    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无量光明的气息充斥天地。

    只是那微微低垂的眼睑之下,流转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被人扰了济世计划的薄愠。

    这些年。

    金蝉子、观世音菩萨、黄眉童子、大势至菩萨于南赡部洲弘扬佛法,其传说已流传于南赡部洲。

    渡口两岸,万籁俱寂!所有喧嚣、争吵、惊叹刹那凝固,仿佛时间停滞。

    紧接着,是山呼海啸般掀翻云霄的惊呼与叩拜:

    “菩萨!是观音菩萨显圣了!”

    “活菩萨啊!救苦救难的菩萨!”

    “我佛慈悲!叩拜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

    万千生灵匍匐于地,顶礼膜拜的声浪汇成滚滚洪流。

    观音菩萨法相端坐莲台,目光深湛如海,蕴含无量大千。

    菩萨宝相庄严,目光深邃。

    她并未垂眸去顾那抛中“自己”之凡夫,而是以空灵禅音,悠悠宣道:

    “阿弥陀佛。”

    “诸法空相,如梦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她清越的声音压过喧嚣,带着抚慰人心的力量:

    “桥为舟楫,度世苦厄。”

    “所谓‘修桥姻缘’,非情非欲,不过是借凡尘皮相,行方便法门,聚善财以成善举。”

    言罢,她转而望向那呆滞之穷书生,温言道:

    “缘生缘灭,皆有定数。”

    “正是,财布施,种善因,得善果。”

    “施主以一枚清净银钱,结此‘善财童子’之缘,乃是汝宿世慧根所感。”

    “汝与我佛门有缘,可愿随吾往南海普陀山,伴青灯古佛,持帚看莲,修持己身,做一护法善财,涤荡心尘,证得菩提?”

    观世音菩萨是“法师控制流”,不是“肉身战士流”,其近战能力其实一般。

    观世音菩萨平时与人斗法,多以法器击之,或者用变化之术,控制手段等。

    她本欲寻一神通广大之妖魔,将其度化,做个“善财童子”,亦可顺带为护法。

    然此事既出,此“善财”缘分已然结下,倒也只好收了此人。

    世人都道神仙好。

    成仙成佛,长生不老,自是世人梦寐以求之事。

    那书生闻言,狂喜过望,哪管其他,只知道是天降鸿福,能入仙门,求得长生不老,高呼:

    “愿意!弟子愿意!弟子愿意!”

    “谢菩萨恩典!谢菩萨恩典!弟子愿往!弟子愿往紫竹林!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观世音菩萨微微颔首,玉指轻点船舱之银钱,对那书生吩咐道:

    “此中善款,已足修桥之资。”

    “你既受此缘法,便以此善财,尽心督造此桥,广利两岸生民。”

    “待石桥贯通两岸,解民倒悬,便是你功德圆满之时。”

    “你且辞别尘俗,一步步自这泉州行至吾之南海普落伽山道场。”

    “万里跋涉,消磨尘劳,亦证你向佛至诚之心。”

    那书生哪敢违拗,连声应诺:

    “弟子谨遵菩萨法旨!定当尽心竭力,督造好石桥,解万民渡河之苦!”

    “不负菩萨点化大恩!”

    “而后三步一叩,矢志不移,万里朝圣,定要走到南海普陀,拜入菩萨座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