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章 龙女哀泣(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却说那吕洞宾,跨着他那头灵性非凡的小毛驴,一人一驴,悠悠然、闲适适地漫步于中原大地的广袤之间。

    不知不觉间,行至一处济水蜿蜒回环之僻静河湾。

    但见此地,水波不兴,静谧如画。

    正当一人一驴沉醉于这片野趣荒凉之际。

    吕洞宾却听闻一阵如泣如诉、幽咽凄恻的箫声。

    他循声凝望,目力穿透纷飞如雪的芦絮与渐浓的暮霭,但见一块青黛色巨岩如卧兽盘踞水滨。

    其上,一位素衣女子孤坐,侧影伶仃,低首吹箫。

    初观之下,那女子荆钗束发,布衣素裙,似是寻常牧羊女装束,朴素得近乎寒碜。

    然再细观其真容,饶是吕洞宾阅尽三界的姝丽佳人,眼底亦不由掠过一丝惊艳之色。

    但见那女子容貌身段,无一不美。

    尤是那胸襟之处,虽裹以素帛,却难掩其丰隆圆润之姿。

    那饱满浑圆之双雪,形状完美无瑕,恰似那山间之峰峦,起伏有致;又似那水中之明月,圆润皎洁。

    沉甸甸地高耸于胸前,随其吹奏的箫音,于布帛纹理之下起伏跳跃,丰盈之轮廓于素衣之下惊心动魄地绽放,藏着无尽之诱惑与风情。

    真可谓胸有丘壑,有容乃大,令人叹为观止,心旌摇曳。

    只是此牧羊女愁眉苦脸,眼中含泪,如梨花带雨,似有无限悲意藏于心底,让人看了不禁心生怜悯。

    “呜呜呜、呜呜呜……”

    “咽咽咽、咽咽咽……”

    那缠绵悱恻之箫韵,仿佛承载了无尽之委屈与刻骨之思念,丝丝缕缕,欲吐还休,在空旷之河湾上低徊萦绕,几欲催人泪下。

    其箫声缠绵入骨,似离群孤鹤哀鸣于九天之上,又似月下鲛人泣珠成血,丝丝缕缕,饱蘸着难以言喻的悲愁,直直撞入人心最柔软的缝隙。

    在这荒凉野水间织出一片断肠的哀境,让人闻之不禁黯然神伤。

    此情此景,恰似那古诗词所云: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是如此孤寂、凄凉。

    吕洞宾素来洒脱不羁,见惯了仙界妖娆与凡尘姝丽,此刻亦不由为其所引。

    那极致的朴素与惊世的风情。

    那份糅杂了极致之凄美与丰饶身段之震撼,以及不合时宜之清艳,瞬间击中了他骨子里“纯阳”最深处之那点怜香惜玉与风流情愫。

    “好一个牧羊女……”

    吕洞宾心中暗赞,拊掌低语道:

    “妙哉!妙哉!此莫非天授奇缘乎?”

    “一曲肝肠寸断之箫,玉人倚石泪暗垂,显然是心藏悲难,有万千愁绪难以排解。”

    “此女子如此绝世姿容,却暗自垂泪,埋没于草野之间,岂非天地不仁,使明珠暗投?”

    音乐是有感情的。

    箫声也能传达感情。

    吕洞宾也是精通乐理之人。

    他驻足聆听那牧羊女之袅袅不绝、催人泪下的箫声,不禁再次赞叹出声:

    “箫韵如诉,声声穿心,如泣如诉,如怨如慕。”

    “小娘子这《折柳》之调,吹得当真教人为之夺魂,心旌摇曳!”

    “如此哀婉之音,定是心藏重恨,难以释怀。”

    戏完白牡丹后,吕洞宾仍觉意犹未尽,心中那风流之情尚未尽兴。

    后又遇那招亲之渔家女,虽看出是南海观世音菩萨之化身,然吕洞宾生性风流,仍戏之,以尽风流之趣。

    今见此牧羊女,虽着素衣,却容光照人,清丽不可方物,宛如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吕洞宾那深植于骨之“纯阳”本性中风流情种之芽,再次萌发。

    他那份游戏红尘之玩心,骤然大炽,不禁嘴角微翘,勾起一丝玩味笑意。

    “常言道:高山流水遇知音,琴瑟和鸣一双人。”

    “我擅长吹箫,这小娘子竟也吹得如此一手好箫,其呜咽之声真可夺人心魄……岂非天赐知音?”

    “妙极!妙极!”

    “说不准这正是天赐的一段奇缘在前?”

    “合该我吕纯阳顺天应时,接引此等妙人入我纯阳仙门!”

    “若能与之同修大道,共参阴阳至理,倒也是一段风流佳话。”

    “届时,红袖添香,素手调笛,檀口吹箫,琴瑟和鸣,亦是一桩美事。”

    念动之下,说戏便戏。

    自有一番风流洒脱。

    吕洞宾心念微动,便打算戏一下这牧羊女,或可借此机缘,引她步入那缥缈仙途,共赴仙道。

    他本欲先开“望气之术”,细察此女根骨,看她是否具备修仙问道的资质。

    奈何此女姿容实在太过出众,清丽脱俗,宛如晨露中的水莲花,又兼胸大腰细,曲线玲珑,有容乃大,更胜凡花百倍,天生便带着一股惹人怜爱的媚骨风情。

    吕洞宾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流连于她那绝伦的面庞与曼妙身姿之上,心头一念骤起,瞬间压倒了那“望气”之念。

    他不由腹诽一笑,暗自思量:

    “罢了罢了,有此身段和美貌,还要什么资质根骨?”

    “美玉无瑕,何须问其质材?”

    “有此倾世姿容,已胜却凡根千万!”

    “便是此女天生根骨平凡,我也可以纯阳大道至精至粹之元阳神力度她,难道还担心她成不了仙?”

    “不过是……多费些本源精纯的元阳之气罢了。”

    他下意识地挺了挺腰,一股豪迈之情油然而生。

    其实,道门之中,阴阳双修,亦是一种极为正常的修道手段,其讲究的是阴阳调和,水火相济,非是邪魔外道所能比拟。

    此阴阳双修之法若用之得当,亦可助人修为精进,突破瓶颈。

    犹记得,当年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的菩提祖师,便曾对那初入师门的孙悟空明言道:

    “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

    “悟空,我教你‘动’字门中之道,如何?”

    “此虽是有为有作之法,却也不失其真。如那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皆在此门之内,各有奥妙无穷……”

    而唐僧,身为十世童男身,一点元阳未泄,不知引得多少女妖精的觊觎。

    那些女妖精,哪里是真的喜欢唐僧,大多不过是想夺了唐僧的元阳,以求修为精进,突破瓶颈罢了。

    如在“姹女求阳,元神护道”一劫中,那陷空山无底洞的金鼻白毛老鼠精就曾直言不讳:

    “那唐僧乃十世修行的原体,一点元阳至精至纯未曾有失,正合拿他来与我配合双修,成就太乙金仙!”

    又如唐僧提及月宫玉兔精时亦道:

    “不期她原是蟾宫玉兔为妖,假合真形,变作公主模样,却又有心要破我元阳。”

    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