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9章教廷分而新教生,和华浴火入极限(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大武的外患,总算是开始减缓了。

    虽然最近两年,大秦王朝已经是一副全力修养生机的状态。

    但是,不管是西北面的蒙古,又或者是高卢王国,和大武之间都是纷争不断,不断犯边。

    并且,俨然是愈演愈烈的状态。

    可如今,蒙古与高卢,因为其内外部局势的变化,显然,开始一点点的将精力从大武的身上要转移开了。

    在此之前,蒙古和高卢王国联合起来之后,各自取长补短,以至于,连年征战的大武这几年可谓是不堪重负。

    以至于,明明大武东边的大汉,已经越发崛起,大武也只能以依靠支持中苍等势力的手段来进行干预,而无力直接干预。

    现在的大武,完全就是依靠曾经积攒起来的老底不断撑着。

    在这种情况之下,虽然窦建德势力总体上而言对于大武不值一提,但偏偏在外患日益严重的情况之下,他们却抽不出足够的力量来平定内患。

    但是,这么一个内患,一直放在那里,对于大武也不是一件事情。

    内患不定,他们始终无法全力来处理外忧。

    力量不足,他大武也就只能够以智计取胜,对于窦建德势力进行分化拉拢。

    而也正是这其中窦建德势力之中王庆的背叛,这才使得大武在力量不足的情况之下,最终平定了窦建德势力。

    大武为了拉拢王庆,直接许出了一个国侯之位。

    要知道,窦建德就算是真的成事,王庆能不能够得到一个国侯之位,还有的说。况且,就窦建德这点势力,又有多大的可能可以成事?

    可是,现在大武就直接许给了王庆一个国侯之位,这让王庆怎么拒绝?

    在王庆的帮助之下,天武院成功的毒杀了窦建德以及窦建德之子。

    窦建德以及窦建德之子一死,领导者和继承人全部都没了,窦建德势力那自然是四分五裂了。

    这个时候,王伏宝、方腊都想要当老大,而在大武的暗示之下,王庆也加入了这一场夺位之争,让窦建德的势力彻底陷入了四分五裂的状态。

    自此,窦建德势力,内部厮杀不断,自我灭亡。

    王庆先是和方腊,两家成功打掉了他们的竞争对手王伏宝,而就在刚刚结束王伏宝的时候,他们两军正是疲惫至极,隐藏在侧的大武军突然杀出,再加上王庆军反水,一口气就灭掉了方腊的主要兵力,并且将方腊也直接斩杀于当场。

    方垕、方貌等人,多与方腊一同战死。

    也就只有方天定等少数人,带着少数兵马突围而出。并且,在此之后,因为一些原因,又和凌镜等残存的窦建德的亲信派搞在了一起。

    进入大武东南山区,借天山群山,得以苟延残喘。

    大武这一战出动的兵马并不多,也就只有几千人而已,但却是精锐无比的飞龙骑。

    故而,虽然只有几千人,有王庆反水相助的情况之下,方腊几万人,毫无还手之力。

    自此,曾经也成为大武心腹之患的窦建德势力,就此已经基本灭亡,也只剩下最后的大猫小猫的三两只。

    而且剩下的这大猫小猫三两只,大武也并没有将他们放在眼里,交给了大武的地方势力慢慢扫平就是。

    对于大武来说,还是外患更加重要一些。

    故而,就连王庆的兵马,也被大武直接收编,将他们拉到了西北边境。

    不过,相比中原七大皇朝,西戎的变故,才算是翻天覆地。

    存在了上千年的西戎教廷,自之前那场大战上任教皇战死之后,这才多长时间,就已经走向了分裂。

    而西戎教廷的分裂,并非是来自于裁决神殿,也并非是来自于天谕神殿,反而是来自于实力最为庞大的光明神殿,更加准确的说,是来自于最有希望成为下任教皇的耶和华。

    耶和华曾经如同一个苦行僧一样,花费了十数年,像一个普通人一样,行走在西戎各地。

    也就在那期间,他对于教廷的教义有了新的理解。

    当教皇战死,而耶和华的师傅,光明神殿殿主穆卡迪尔将光明神殿殿主之位正式移交给耶和华的时候,耶和华也正式小规模的宣扬他所理解的教义。

    但是,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耶和华的教义与原本西戎教廷的教义虽然是一脉相承,但在某几处地方,却也大相径庭。

    故而,以耶和华为代表的一部分新教派,和教皇殿以及光明神殿其内的守旧派展开了激烈的争执。

    然而,这些思想上的东西与矛盾,又岂是那么容易靠嘴说服的。

    而这一种思想上的争端,有的时候,却反而更加的残酷,几乎是一种不死不休的争端。

    历史中的几次教派之争,也是出了名的残酷,胜利的一方对于失败的一方,几乎可以说是斩草除根,鸡犬不留。

    而以耶和华为代表的一部分新教派,在这一场争执之中,却显得无比的弱小,光明神殿的七位红衣大主教之中,就只有两个人支持耶和华。

    而且,这还不算实力强大的教皇殿,以及暂时并没有参与进这一层矛盾之中的裁决神殿和天谕神殿。

    新教派在教廷之中势单力薄,在教廷中的争夺一步步失守,尤其是发展到了最后,这些新教分子彻底被打成异端。

    而耶和华本人,也在两大教派的一次争端之中,为了掩护耶稣以及新教派的一些人逃走,被光明神殿的几位红衣主教以及教皇殿的高手联手擒拿。

    并且,有教皇殿几大主教亲自审判,最终决定判处其焚刑,并于春分后第一个满月后的周日正式施行。

    在此之前,教廷对于耶和华即将处决一事,可谓是广而告之,通传天下。

    一来,再一次树立教廷的威严,向天下人彰显异端的下场。

    二来,新教派虽然最终惨败,但却有大量的人逃亡在外,教廷对于耶和华公开处决,也是一道赤裸裸的阳谋,要让这些人自投罗网。

    新教派就算是势力最强的时候,都不是他们的对手,更不要说经历了一场残酷的斗争之后,如今已经被打的溃不成军,一个个逃亡在外了。

    因此,不管是教皇殿,又或者是光明殿,都有自信一旦这些异端跳出来,就可以把他们当场增加,送他们一起和耶和华处以焚刑。

    让教皇殿与光明殿想要骂人的是,这个时候的裁决神殿和天谕神殿也极其的不安分。

    不过,他们现在要先处理掉耶和华这些异端分子,至于这两大神殿的事情,先由他们内部自己来处理。他们自己内部处理不掉的话,教皇殿再出手干预。

    三大神殿,虽说是统一归于教皇指挥,但奈何现在的新任教皇还没有选出来,故而,在教廷的地位之中,仅次于教皇的三大殿主就有相当的自主权了。

    在没有教皇的情况之下,三大神殿,也是各自处理各自的事情。

    教皇殿对于光明神殿插手,本身也是因为绝大多数的教皇都是由光明神殿的殿主来担任的,而教皇殿的人也多出自于光明神殿。

    相对于三大神殿,教皇殿作为教皇的直接直属力量,虽然多了那么一丝超然的意味,可是,却几乎和光明神殿是穿一条裤子的。

 &nb-->>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