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约稿(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侵蹋导室彩墙淌Γ庋梢允褂嗲猩僖恍┞榉场

    冯木还惦记着余切搞的文学理论,他说:“余切,我们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过的文学见解。你既然对伤痕文有你自己的判断,应该写成论文,发到《文艺报》上……我给你开绿灯,你发什么,我发什么。”

    “骂人可以吗?”

    “那当然不行了。”“那我就发不了了。”

    冯木苦劝余切写一篇论文来,修改一下措辞,实在不行,可以继续用“余矢”这个马甲。就像是王濛常常用马甲“阳雨”,马识途用马甲“马千木”一样。

    谁都知道是余切发的,但它其实是文艺理论家“余矢”写的。

    你要算账,找“余矢”去吧。我是余切,我可没得罪你啊。

    冯木还有一个事情要说:“余切,我和王濛都认为,你没有写出过质朴、动人的故事,这里面没有大事件,没有大人物……我相信你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王濛插嘴道:“他说得对!就像是一个摇滚歌手一样,写了很多大的歌,最后有那么一两首代表作,是抒情曲。你写得出来吗?”

    余切道:“这是正式约稿吗?”

    “这就是约稿!《人民文学》嗷嗷待哺,我希望有一些了不起的作品,它符合这个杂志的名字。”

    王濛的话说的这样重,这样真诚,使得余切无法拒绝。他又进入到新的创作期,并且,同时撰写《伤痕文学为何必然消亡》的评论文章。

    11月中旬,燕京下了第一场雪,并不大,但已经使人感受到冬天的萧瑟。不料,这场雪却下个不停,雪粒子在傍晚砸向鼓楼大街的灰瓦,第二天上午,转成鹅毛片,晌午时分,雪积了半尺厚。然后,邻居攥着蜂窝煤夹子冲出院门,到处找人借煤来用。

    煤厂的运煤车也陷在胡同口,司机一边把军大衣垫在车轮底下,一边冲着蜷在副驾烤手的小学徒大骂:“去借把铁锹!昨天广播说寒潮,你小子非不信邪!“

    胡同旁的豆腐摊支起了塑料布,摊主拿火钩子捅开煤炉子,蓝火苗舔着铝锅底,时不时掀开锅盖叫卖:“卖豆浆了,卖豆浆了!”

    顿时,豆浆的香味儿在寒风里面呈现出看得见的暖意。

    孩子们倒是非常开心,出来玩雪,堆雪人,也被家长使唤着铲雪。有的小孩儿看过《未婚妻的信》那本连环画,问自己的父母:“铲雪是一场战斗!你们难道不和我站在一起吗?妈妈!”

    结果挨了一嘴巴子,老老实实铲雪去了。

    张俪上个月去了黄山拍摄,这个月又在冀省正定和京城之间奔波,正定那里修建了荣国府和宁荣街,目前拍摄“黛玉进府”、“元妃省亲”这些场景。

    前一个场景没她什么事儿。

    在《红楼梦》里面,黛玉和宝钗两个人是分别进府的。

    因此,她暂时和自己的好闺蜜陈小旭分开了,思来想去,张俪回家过了两三天。

    余切知道张俪回来了,也从学校里出来,在家里呆着。

    这些天,他们都是在一间房子里面住。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