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建安之杰曹植(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有关部门的官员准备判处曹植死刑,但是由于皇太后的反对。”“曹丕只是把曹植贬为安乡侯以示惩罚,同年改封他为鄄城侯。”

    辛弃疾:真正改变曹植命运的不是道理、金钱,而是养成三个习惯。

    曹操逝世曹丕上位时隔三年后的第一次兄弟团聚,其中一位皇子便在宫中遇害,不禁让人泛起种种猜忌,况且曹彰一直站队的是曹植。

    而曹植呢?他只是沉浸在哥哥离世的痛苦之中,挥泪写下《任城王诔序》。

    将崇懿迹,等号齐鲁。

    如何奄忽,命不是与。

    仁者悼没,兼彼殊类。

    矧我同生,能不憯悴。

    赞美了曹彰的功绩,怒斥了命运的不公,感叹了生死的无常。

    抒发了自身的悲情,唯独没有思考自己的处境。

    可继承了曹操枭雄之资的曹丕手中举起的剑,怎会如此轻易的落下,剑芒转了个弯,朝着曹植就来了。

    曹彰的死,曹丕一句薨逝于府邸,便打发了。

    酒过三巡,魏文帝曹丕提议玩诗词游戏,不能敷衍搪塞,输者领罚。

    到了曹植,曹丕突然发难,命其一步一句,七步内作出一首诗来。

    于是流传千古的《七步诗》问世了,不得不说,曹植在诗词上的造诣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难受诗句句在讲手足之情,却只字未提兄弟二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命运弄人,曹植败也优柔寡断,成也优柔寡断。

    这次他的优柔寡断,救了他一命。

    曹植在该断时选择闭眼,导致兄长遭遇不测。

    在死神的镰刀向他劈来时,又突然睁开了眼,射出精芒。

    优柔寡断中的优柔,本意是犹豫不决,是情绪丰富贪念旧情的显现。

    曹植的优柔寡断其实在曹丕上位前,就早已险些置他于死地。

    汉建安二十二年,一场大瘟疫蔓延在黄河两岸地区曹植的好友好友王粲病故。

    年过花甲的陈琳也一病不起,刘桢、应玚、徐干相继染病,撒手人寰,曹植刚刚半岁的女儿也夭折了。

    “黄初三年,曹植被立为鄄城王,封邑二千五百户。”

    “也是在这次受封后回到封地鄄城途中,曹植经过洛水,创作了名篇《洛神赋》。”

    “黄初四年,曹植被改封为雍丘王。”

    “同年,曹植奉命入京朝见天子。”

    “曹植为自保呈上表章并献诗两首,旨在反思己罪和感念魏文王曹丕的圣恩。”

    “曹丕读罢很是满意,还下达了一道措辞温和、表示嘉许的诏书来回复和勉励他。”

    “黄初六年,曹丕东征孙权,在回程中经过曹植的封地雍丘县。”

    “曹丕不仅亲临曹植的住宅,给他增加封邑五百户。”

    “魏明帝曹叡即位之后的太和元年,曹植的封地改到浚仪县。”

    “第二年,又改回雍丘,期间曹植常常郁闷自己空有杰出的才能却无处施展。”

    “于是曹植又上《求自试表》,向魏明帝曹叡表达了自己渴望出仕参军,领兵伐吴灭蜀的心愿。”

    “太和三年,曹植徙封东阿,此后潜心著作,研究儒典。”

    “太和五年,曹植又上《求通亲亲表》,表达了自己渴望被准许看望问候亲属的心愿。”

    “同时,曹植又向魏明帝上疏陈述了朝廷应当审慎举用人才的问题。”

    “但是对于曹植的这些奏疏,魏明帝曹叡只是用措辞亲切的诏书敷衍他。”

    “这一时期曹植因为在仕途上备受迫害,抑郁不得志,创作诗篇抒发了自己的忧生之嗟。”

    “太和五年,魏明帝曹叡下诏要各位宗室亲王在太和六年正月进京朝见。”

    “朝见之后的二月间,以陈县等四县,作为封地封曹植为陈王,封邑三千五百户。”

    “此间曹植曾多次请求曹叡单独召见自己,谈论时事,以期得到试用,却始终未能如愿。”

    “从京城回到封地之后,曹植对朝廷法制对宗师亲王所表现出来的严厉无情感到绝望不已。”

    “他自此常因急于想要改变处境而郁郁寡欢,最终在太和六年因为发病去世,终年四十一岁。”

    “曹植死后,其子曹志遵照其遗嘱,将其葬于鱼山。”

    欧阳修:曹植的才华那么高,可惜还在世子之争中输给曹丕。

    曹植的妻子崔氏因穿着过于华丽,视曹操的节俭政令于不顾,被曹操处死杀鸡儆猴。

    曹植优柔的文人情节早已达到巅峰,呼之欲出。

    他趁着曹操和曹丕出征讨伐孙权的契机,在皇宫中独饮,喝的酩酊大醉。

    醉酒后自然是要好好的宣泄一下情绪,他便驱车在皇宫中肆意闯荡。

    经过司马门时他酒意正酣,不顾禁卫的劝阻夺门而出,在御道之上驰骋。

    在秩序井然的古代,皇宫阙门是只有天子或天子特使才能通过,御道也是天子的专属。

    以下犯上,越俎代庖已是死罪。

    最后以曹操赐死主管宫门禁卫事务的公车司马令而告终。

    而曹植也彻底辜负了父亲曹操的期待,同年10月曹操立曹丕为太子。

    文学的本质是情绪的合理解读,显然曹植作为文学创作者的一面,在大是大非前总能占据上风。

    可李白却不这么认为,李白晚年对曹植钦佩不已,感慨其悲凉大义。

    写下闻名后世的《将进酒》,聊表慰藉的同时,也替自己难过。

    可能这也是为何李白一生作诗千首才华横溢,却终生郁郁不得志,落得如曹植一般的下场。

    这可能也是那个动荡年代所有文学创作者的下场。

    如果他只是一个平庸无奇的曹氏子弟,也许还能在一块不算大的封地里平淡地度过余生。

    如果他是一个才华出众的异姓士人,也许还能在曹氏政权里大放光彩。

    有人说曹丕是曹操四个儿子中最像他的,继承了曹操枭雄的特质,熟虑智谋。

    而我却更喜欢曹植,因为他更真实更可爱。

    他志向远大却有情有义,文采卓略却心系骨肉。

    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你没有皇位要夺,也并不处在东汉末年的乱世。

    还是活的复杂一些,做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