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忠烈文公文天祥(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常州被攻占后,独松关告急,宋廷调身处平江的文天祥前往增援。”

    “但援军尚未到达,独松关已被攻破,平江亦被元军占领,文天祥奉命退守余杭。”

    “恭帝德佑二年,伯颜率军进驻皋亭山,距临安仅三十里,文天祥刚任临安知府。”

    “十九日,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次日便被派往元营议降。”

    “文天祥与伯颜在皋亭山争论,伯颜一怒之下将文天祥扣留在元营。”

    “行至镇江后,文天祥与杜浒等十二人,趁着防御松懈,于夜间逃入真州。”

    “真州知州苗再成出城相迎,并提出了一个可以兴复宋朝的计划。”

    “即分三路同日攻打杨子桥、湾头、镇江,元军顾此失彼难以相救,宋军便可趁机攻下瓜洲。”

    “再以东面的军队入攻京口,西面的士兵入攻金陵,威胁浙江的后退之路,如此便可生擒元军大帅。”

    “文天祥对此大加赞扬,随即写信送两个制置使,派遣使者四面联络。”

    王阳明: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最后岁月

    张世杰则率领仅存的南宋战船与元军展开激战,海面上突然卷起飓风,将南宋朝仅存的部队连人带船一同卷到了海底。

    而文天祥则是亲眼目睹了这一幕,不久后他也兵败被俘。

    此时的元朝刚刚建立,急缺人才。

    而一代枭雄忽必烈对于文天祥极为看重。

    不仅是欣赏他的才能,更是佩服他的毅力与决心。

    前前后后派过许多人前来劝降,包括元朝的宰相,宋朝的宰相,文天祥的亲属,甚至还派出了当年宋朝的皇帝宋恭帝。

    而文天祥见到宋恭帝,行礼之后只说了圣驾请回。

    年仅10岁的宋恭帝也是默然,心里惆怅万千,一言不发便回去了。

    见此情形,忽必烈亲自参与到劝降行动中来,软硬兼施。

    不仅让他的女儿柳娘给他写信,诉说狱中之苦,用以威逼。

    而且许诺他投降之后会得到元朝丞相的职位,用以利诱。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文天祥依然不为所动。

    在被囚禁的4年多的时间里,忽必烈使出了浑身解数,取不到半点成效。

    就在他准备放弃的时候,文天祥却说了这样一段话。

    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

    刚听到此话的忽必烈喜出望外,然而作为一名枭雄,他很快就发现了这段话中的端倪。

    他想要的是文天祥在元朝当官,为自己效力,将他放到自己的眼皮子底下。

    “因为文天祥一直反对投降,国内的主和势力便对他怀恨在心,欲除之而后快。”

    “苗再成也收到了杀掉文天祥的命令,但他不忍心,于是派人把文天祥一行人护送至杨州。”

    “在扬州城门口,听等候开城门的人说要严密防备文天祥。”

    “于是一行人向东而行,又遇上元军,好在没被发现。”

    “走至板桥,元军又来了,杜浒、金应被擒获,把身上的财物都给元军后才被放回。”

    “虞候张庆眼睛被射中了一箭,身上两度被箭射中。”

    “文天祥两次都未被发现,得以脱身,最后一行人才坐船到了温州。”

    “文天祥听说益王赵昰未立,于是上表劝赵昰即帝位。”

    “文天祥所部被元军大败于空坑,其妻和三个子女也为元军所俘,部下死伤惨重,所幸文天祥得以逃脱。”

    “元朝也得知了新王继位的消息,于同年十月发兵,数路并进,意在彻底消灭南宋抗元力量。”

    “军队在海丰五坡岭停下来吃午饭,遭到伪装成村民的元军突袭。”

    “文天祥与突然冲进帐篷的元军千户王惟义近身搏斗,不敌,被制服在地。”

    “文天祥本想趁敌人不备自杀,但只是头晕目眩,未能如愿,最终被俘。”

    “文天祥被俘后,先是被押送至潮阳,都元帅张弘范劝其投降,令其写信招降张世杰。”

    “文天祥不从,还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过零丁洋》来回复张弘范的劝降。”

    “此时文天祥正被囚于船内,亲眼目睹了海战后,二十万同胞牺牲,宋朝彻底灭亡。”

    “张弘范取胜后再次劝降,还暗示文天祥如果能像忠于宋朝一样忠于元朝,也可以让他做丞相。”

    “文天祥却含泪说国家沦亡却不能补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

    “张弘范感其仁义不杀,遵照忽必烈的旨意,派都镇抚石嵩率一队人马押送文天祥前往大都。”

    “同年十月,文天祥被押至燕京,元丞相孛罗便展开了劝降活动。”

    “先是安排了留梦炎打头阵,谁知留刚一开口便被文天祥臭骂一通。”

    “然后孛罗又让文天祥的旧主赵前来,文天祥北而拜号,乞回圣驾,旧主劝降失败。”

    “后来,元丞相孛罗亲自出马劝降,文天祥誓死不降。”

    “文天祥在燕京共三年,忽必烈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同宰相议论放了他。”

    “有人却以文天祥起兵江南西路的事为借口,结果没有被释放。”

    “至元十九年,忽必烈召文天祥上殿,问其是否改变心意,愿意归顺元。”

    “岂料文天祥依然大义凛然地说到宋亡,惟可死,不可生。”

    “十二月九日,文天祥被押往柴市刑场,向南而拜后从容就义,时年四十七岁。”

    徐光启:民族英雄文天祥忠肝义胆,在民族危亡之际,宁死不屈。

    这样自己不仅能收获一名得力的帮手,又可以给予那些剩下的反元势力沉重的打击,而非将他放走。

    以他的影响力,如果将他放走,他要是想再扯起一支反元的队伍来易如反掌,此举无异于放虎归山。

    此时又有南宋降臣刘梦炎从中作梗,此人一直与文天祥不对付,恨不得除之而后快。

    在他的挑拨攻讦之下,忽必烈明白劝说此人归降是不太可能的了,最终决定杀了文天祥。

    长达4年的监禁文天祥,早已分不清东西南北。

    行刑那天,无数人前来送行。

    在刑场之上,文天祥问他们南在哪个方向?当即有人给他指出。

    于是他面向南方作揖,跪拜,一套动作下来,行云流水。

    而后对刽子手说,你可以动手了,最终从容赴死。

    忽必烈在下达了杀他的命令后不久便反悔了,想要再次下诏阻止人行刑时,却为时已晚。

    文天祥的妻子欧阳氏在为他收尸的时候,在衣袋里找到了他的绝命诗。

    文天祥读书,二十岁当了状元,四十岁当了宰相,名满华夷。

    但是让他觉得对得起自己的只有两个字,无愧。

    只要反躬自省,无所愧疚,不管一个人的境遇再怎么糟糕。

    仰视苍天,俯看大地,那必将是朗朗乾坤。

    由此可见,文天祥是一名了不起的民族英雄。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宋朝灭亡乃大势所趋,这并非是他一个文天祥所能抗衡的。

    最终也只能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罢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