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全师保胜赵充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赵充国于建元四年出生在陇西上邽,早年间担任骑士,后作为擅长骑射的六郡良家子被任命为羽林卫士。

    元狩四年,汉武帝取得第三次征讨匈奴的胜利。

    汉廷大举移民,赵充国也因此举家搬迁到金城郡的令居县。

    天汉二年,赵充国以假司马之职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攻打匈奴。

    后被匈奴大军重重包围,汉军断粮数日,死伤颇多。

    后赵充国与一百多名壮士突围陷阵,李广利带领士卒紧随其后,这才得以脱险。

    此役中,赵充国全身负伤二十余处,李广利把此事上奏给武帝。

    武帝下令召赵充国进宫,并询问赵充国的伤情,不久后,赵充国拜为中郎。后迁任车骑将军长史。

    “汉昭帝时期,武都郡氐人造反,赵充国以大将军护军都尉之职带兵攻打并平定叛乱。”

    “因平定有功升为中郎将,不久后,率兵驻守上谷郡,回来后又被任为水衡都尉。””

    “随后又被派去攻打匈奴,并在攻打匈奴的途中成功俘获匈奴的西祁王。”

    “后因功被提升为后将军,同时兼任水衡都尉。””

    “赵充国任水衡都尉期间,因北方匈奴和乌桓寇边侵扰,所以时常被朝廷召去参予军事决策。”

    “元凤三年),匈奴因乌桓首先走到单于墓冢。””

    “引起匈奴怨恨,匈奴随后决定以两万兵力向乌桓发动进攻。”

    “大将军霍光认为此时是袭击匈奴的绝好机会,但却没有确切的决定,遂征求赵充国的意见。””

    “赵充国直言蛮夷互相攻打对汉朝有益,如果发兵阻击,只会招惹麻烦。”

    “随后霍光又询问中郎将范明友的意见,范明友则提出可以出击。””

    “于是霍光任命范明友为度辽将军,率二万骑兵兵发辽东。”

    “匈奴闻讯随之罢兵,范明友转而进击乌桓,斩获颇丰,但同时汉朝受到了匈奴和乌桓双方的怨恨。””

    “元平元年,赵充国参与西汉权臣霍光等人的废帝行动。”

    “并成功废黜了昌邑王刘贺,并拥立戾太子刘据之孙刘询为帝,即汉宣帝。””

    “宣帝登基后,赵充国被册封为营平侯。”

    “本始二年宣帝任命赵充国为蒲类将军,领兵三万余骑,从酒泉郡发兵匈奴。””

    “赵充国本预计与其他兵马合击匈奴于蒲类泽,匈奴提前得知汉军将至,便立即撤出了蒲类泽,但赵充国因及时赶到还是有所斩获。””

    “此后,赵充国见匈奴远遁,为避免无谓劳师,赵充国便决定提前撤军。”

    “战后,赵充国因过早撤军而遭到责备,但不久后还是升任为后将军,并兼任少府等职。””

    “元康二年,匈奴派兵袭击西汉在车师的屯田卒。”

    “宣帝听闻后,与赵充国等商议,并准备发兵反击。””

    “随后在丞相魏相的劝说下,才没有发兵。””

    “不久,当匈奴大举十多万骑兵向边境开来。””

    “降汉的匈奴人题除渠堂泄露了匈奴的计划,汉廷遂派赵充国统领四万骑兵驻守边境的五原、朔方等九郡。”

    “匈奴单于见汉军准备齐全,自知攻打无望,便领兵退去了。””

    “宣帝时,光禄大夫义渠安国奉命出巡羌人各部。先零羌酋长希望在特定时节渡河到湟水北岸放养牲畜。”

    “义渠安国报告给宣帝,却被赵充国弹劾奉使不敬。””

    “此后,羌人侵入内地,县官无法阻挡。””

    “元康三年先零与二百多位羌人酋长解除怨仇,在交换人质后订立盟誓。”

    “羌人的结盟使得汉庭朝野震惊,汉宣帝急召赵充国入宫问计。””

    “赵充国认为羌人之所以容易被控制,是因为各部都有自己的首领,经常互相攻击,不能统一。”

    李世民:而且十多年前,西羌人叛乱时,也是都先解除仇怨,再立定盟约同大汉抗衡。

    随后赵充国在分析完羌人的具体情况后,提出需注意潜在危机,防止事态扩散。

    几个月后,西羌向匈奴借兵并发兵敦煌等地,赵充国再次提出。

    狼何等小部落势必不可能单独作出这样的计划,并怀疑匈奴使者已经到达羌人部落中,先零、罕开等部族才解除仇怨订立盟约。

    等到时机成熟,则必定爆发变乱。

    赵充国提议撤换守军义渠安国。

    同时提议派遣西汉名臣辛武贤出使西羌来分化西羌内部,并赶筑防御设施,以做应战准备。

    但未被汉宣帝采纳,后义渠安国重新出使西羌,抵达后便以逆而不顺之罪诛杀三十多位羌人首领。

    并让士兵斩杀一千多名羌人,这直接导致汉羌关系恶化。

    神爵元年西羌进犯西汉,并杀死地方长吏,守军义渠安国出兵平叛,未果,大败。

    汉宣帝急召赵充国询问谁能堪当大将,赵充国毛遂自荐。

    因赵充国年事已高,汉宣帝放心不下。

    于是询问需要多少人马才能攻克,赵充国提出百闻不如一见,同年四月,赵充国率兵西征。

    一方面,赵充国率轻骑先行抵达黄河岸边,勘察前沿地形,当人马到达后,就已做好渡河准备。

    但恐被羌人截击,并分派队伍抢先渡河,渡河后再安营置阵。

    到了天亮之时,赵充国军已安置完毕,于是大股部队以此渡河。

    当时有小股羌人骑兵袭击,赵充国提出,部队刚渡河还需休整。

    这些骑兵只需消灭即可,为防止是诱兵之计谋,不可追击。

    并提出警戒与休整相结合的方法,采取固守策略,面对小股西羌军不为所动。

    西羌军多次攻敌未果,军心逐渐涣散,内乱渐起。

    随后,西羌首领转向袭击汉军粮道,赵充国之子赵卬便由陆路运粮更改为水路运粮。

    同时赵充国采用稳扎稳打的战术逐渐推进,待赵充国攻入湟中后,采取攻心为主,用兵为辅的策略。

    如,赵充国告诉西羌各族首领,汉军前来只诛杀有罪之人,而不杀无罪之人。

    如果有罪之人帮助抓捕犯罪之人,不仅可以得到赏钱还能和家人团聚。

    另一方面,宣帝已征调六万军队准备兵发西羌,而辛武贤上奏提出以逸待劳策略。

    先掳掠西羌人部份部族的家人,等到秋冬之后,西羌自会瓦解。

    随后,宣帝把这封奏疏交给赵充国,让他与了解羌人情况的校尉及士兵进行讨论。

    赵充国与长史董通年上书进谏,认为匈奴将与羌族联合进军侵扰。

    到时西域与汉朝的交通要道则会被阻断,所以边境地方的兵力势必需要调集起来。

    同时,赵充国提出,部分部族只是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