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将帅之冠韦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韦睿的家族自西汉丞相韦贤之后,世代都是三辅地区的著名族姓。

    韦睿的祖父韦玄,为躲避作官隐居长安的南山,拒绝太尉刘裕的征召;

    伯父韦祖征,在南朝刘宋末年曾任光禄勋;

    父亲韦祖归,官至宁远将军长史。

    韦睿自少侍奉继母,以孝顺而闻名。

    他的伯父韦祖征屡次外任郡太守,每次出行时,韦祖征总是携韦睿赴任,把他当做自己的儿子。

    “韦睿的妻兄王憕、姨弟杜恽在家乡都很有名望,韦祖征曾就此问韦睿说。”

    “你自己认为比王憕、杜恽二人如何?韦睿谦逊不敢回答。”

    “你的文章或许稍差点儿,学识应该说超过他们。”

    “然而要说为国效力,成就功业,那谁也比不上你。”

    “韦睿的表兄杜幼文任梁州刺史,邀请他一同前往。”

    “梁州地方富饶,去那里作官的大多因为受贿栽跟头,韦睿虽然年轻,却以廉洁闻名。”

    “永光元年,袁抃担任雍州刺史。”

    “袁抃在见到韦睿后,认为他不寻常,召他任州主簿一职。”

    “袁抃到州任后,与邓琬起兵反对宋明帝,韦睿请求外出到义成郡任职,因此免于遭祸。”

    “后经屡次升迁,他历任齐兴郡太守、雍州别驾、长水校尉、右军将军。”

    “南齐末年,朝廷多生变乱,想回故乡,就请求外出补任上庸郡太守。”

    “永元元年至永元二年间,太尉陈显达、护军将军崔慧景相继起兵反对东昏侯萧宝卷的统治。”

    “屡屡以重兵逼近建康,建康城中人心惶恐,未有背向。”

    “雍州人士和韦睿商讨前途,韦睿说陈显达虽然是旧将,却不是成气候的人物;”

    “崔慧景很有经验,但懦弱不能作战。”

    “天下能成就大业的人,怕是出现在我们州里了。”

    “于是派遣自己两个儿子与时任雍州刺史的萧衍联络。”

    “等萧衍起兵,文告传到,韦睿率领本郡人伐竹造筏,兼程赶来会合,共有两千人、二百匹马。”

    “萧衍见到韦睿很高兴,抚着几案说前日见君之面,今日见君之心,我的大事可成了。”

    “西台军攻克郢、鲁等地,平定加湖,韦睿于其中出过很多计策,都被萧衍采纳。”

    “萧衍亲率主力从郢州出发时,考虑安排将领留守后方,却难找到人选。”

    “他为难了很长时间,突然想起韦睿说丢弃好马而不骑,还急急忙忙到哪儿去找呢。”

    “当天即委任韦睿为江夏郡太守,管理郢州事务。”

    “当初,郢州城守卫抗拒萧衍时,城中男女将近十万,闭门固守一年,染瘟疫死的有十之七八。”

    “大家都把尸体堆在床下,活着的人就睡在上面,每间屋里都堆满了死尸。”

    “韦睿就任后,着手清理尸体、抚恤百姓,将这些事妥善安排,百姓靠他得以安居。”

    “中兴二年二月,萧衍受封相国、梁公,开建霸府,韦睿被征召入朝为大理寺卿。”

    “四月,萧衍受禅即位,建立南梁政权。”

    “南梁建立后,韦睿被改授为廷尉,封爵都梁子。”

    “天监二年,改封永昌县子,再改授豫州刺史,兼历阳郡太守。”

    “天监三年,北魏派兵来攻豫州,韦睿率州兵将其击退。”

    “天监四年,萧衍下诏北伐,派韦睿都督众军。”

    “韦睿派遣长史王超宗、梁郡太守冯道根攻北魏小岘城,但初战失利,未能告捷。”

    “一次,韦睿领军在魏军城防栅栏外巡视,城中忽然出来数百人在门外布阵,韦睿要攻击他们。”

    “诸将都说我们都是轻装前来,请回去穿上盔甲再战。”

    苏轼:魏军城中有两千多人,只要闭门坚守,就足以保住城池。

    现在无缘无故把人开出来,这一定是一些勇悍的人,如果能击败他们,这城就不攻自破了。

    大家还是犹豫不定,韦睿指着他的节杖说。

    朝廷授给我这个东西,不是拿来作装饰的,韦睿的法令,不可违犯。

    于是挥兵出击,魏军战败,韦睿趁势加紧攻城,第二天夜里,小岘城就被攻克。他马上向合肥进军。

    在此以前,右军司马胡景略进军合肥,但久攻不下。

    韦睿到后,考察四周山川地势,说我听说汾水可以灌平阳,就和这里一样。

    他于是就在肥水上筑堰。很快堰成水通,战船相继开到。

    魏军开初分筑东西两个小城,夹合肥而立,韦睿先攻这二城。

    不久,北魏援军杨灵胤率兵五万杀到,众人害怕抵挡不住,请韦睿奏请增兵。

    韦睿说贼兵已到城下,才又去求救兵,怎么来得及,何况我们求救。

    他们也会增兵,军队致胜在于齐心协力,这是自古以来的道理。

    于是迎击杨灵胤所部,将其击败,军心因此稍加安定。

    当初,肥水堤堰筑成后,韦睿派军官王怀静在岸边筑城守卫,魏军攻陷此城,乘胜杀到韦睿堤下。

    军监潘灵佑劝韦睿退回巢湖,诸将又请求退走保住三义。

    于是命令取来他的伞扇旗帜等仪仗,立在大堤下面,表示决无退却的打算。

    韦睿素来身体羸弱,每次作战从未骑过马,总是坐着小车督率军队。

    魏兵来破堤,韦睿亲自率军和他们争夺,魏军稍稍后撤,韦睿便在堤旁筑垒守卫。

    他又建造了几乎与合肥城墙一样高的战舰,四面进攻魏军。

    合肥城破,韦睿俘虏魏军万余人,所缴获的战利品,分毫不取,都赏赐给士兵们。

    起初,胡景略和前军赵祖悦一同参战而关系恶劣,相互陷害。

    胡景略发怒,狠咬自己的牙齿,以至把牙咬坏血流满嘴。

    韦睿认为将帅不和,将会招致祸患,亲自斟酒劝解胡景略。

    希望两位将军不要再为个人争斗,因此这次战役能够相安无事。

    韦睿每天白天接应宾客和军务,夜里处理军事文书,三更就起身点灯直到天亮。

    尽心安抚他的部众,常常表现得好像自己做得很不够,因此投军的人争相到他这儿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