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一章 居仁堂制(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r />     很多东西表面上都有官价,但官价并不代表成交价,具体多少钱能拿下,还是要看买家的眼力和口才了!

    罗旭点了点头:“行,那咱再看看!”

    说完,他拉着叶姗姗的手又走到了隔壁摊位。

    让罗旭庆幸的是,今儿来北郊古玩城的人不少,但绝大多数都是奔着灯会来的。

    不管是一家老少、还是三口之家,又或是恋爱情侣,他们更多会停留在夜市的小吃摊和饰品摊上。

    所以这一会儿还没人在隔壁摊子看物件儿。

    罗旭蹲下扫了一眼摊子上的物件儿,却发现其实这两个摊子的东西相差无几。

    老的不少,包括晚清民国、五六七的物件儿,关键是类型和摆放方式也相似。

    大致看了一遍,罗旭准备先找一个老物件儿问问价,目的很简单,为那个笔筒打掩护。

    其实倒不是说每次捡漏都必须要一个掩护,主要是怕万一笔筒的价格谈不拢,可以拿另一个物件儿来缓缓价格。

    所以他要找的物件儿价格不能太低,至少要一眼看上去比一个粉彩笔筒价格高一些。

    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了一个小铜炉上。

    那铜炉不大,十公分左右的直径,高也就是五六公分,托在手里不足巴掌大。

    表面包浆看老,做工精细,曲线流畅,下半部分为纯铜无雕,但凭鼓形特点和抛光平整度,便能一眼看出是水平不低的匠人之手。

    而上半部分则犹如竹编一般,编成了一个镂空的笼子,当然,并非竹制,而也是纯铜打造。

    那铜质竹编可以说雕刻得细致入微,甚至连编织线都惟妙惟肖。

    罗旭暗喜,地摊上出现这种物件儿,还当真不多见!

    这时,他的目光终于落回了笔筒,并且直接往边上挪了一步,拿起了那个笔筒。

    当上手一刻,罗旭心里便已经确定了一半!

    如果自己猜的没错,那么这种物件儿辨别新老最好的办法之一,便是掂一掂重量!

    手头够沉,没问题!

    紧接着,罗旭又看了看画片儿。

    画片儿内容是一群身着军装的士兵,正拿着长枪,似是练习刺杀,而那军装明显是清末民初时候的样子。

    他们有的还留着长辫,绕在脖子上,有的则已经剪掉了辫子,有的则赤膊上身,挥汗如雨,洋枪刺出一刻,表情凶狠。

    而在这些士兵最前面,则有一个留着两撇胡须的男人,似是在指挥,一边扬起手中的洋刀,一边朝着众人大喊着什么。

    整个画片中,一个个人物绝对是生动逼真,五官、表情刻画细致入微。

    这画片儿可以说很罕见,绝对算是小众题材了,就连罗旭也没有从任何资料中看到过。

    不过刚刚几米之外的时候,罗旭凭大概轮廓,便已经开始猜想。

    到现在,他的猜想已经十分大胆。

    在掂过重量之后,此刻再看着精致的画工,他的心里则又确定了一分。

    接下来,便是看胎看彩!

    笔筒胎底很白,表面明显泛着蛤蜊光,可以断为老。

    随后罗旭又注意到这笔筒的粉彩中色彩很多,红粉彩烧得很艳丽,而金彩看沉,这都是民国时期粉彩特点。

    他也便没再多看,直接翻了底儿,看款!

    只见笔筒底部落款标准楷书,方正无比四个字,“居仁堂制”!

    果然是洪宪的!

    这一刻,罗旭心里开始激动了。

    其实在看笔筒的第一刻,他便试图寻找问题,可看下来……的确没有。

    不仅如此,重量对,画片儿手艺对,彩对,款也对了!

    虽然心里始终无理由地怀疑赝品,但罗旭还是牙根一咬。

    妈的,不管是不是高仿,如果价格能控制住,那就赌一把!

    “老板,这笔筒嘛价儿出?”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