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自卫,迫在眉睫(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现在比较上心的,乃是裘光宗放还回家之后,如何保证安仁工坊不会被其破坏,王伦的全部家当可都在那里呢。

    这是必然的:据说裘家为他砸下了重金:贿赂蔡京的几万贯、结交高俅的几万贯,滕府尹那不可能没有,否则后者不可能连好基友王伦都卖掉了。

    为了不被人抓住把柄,在释放时开封府还按律结实打了他***板,即所谓的杖决。至于屁股上有多重的伤势,只有钱知道了。

    两次交锋,看起来是王伦胜利,但好处却没落到多少,还得罪了地头蛇。

    这个梁子是结下了。

    而且这报复来得极快。

    就在裘光宗出牢的当日,裘家庄内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隔着里许都能听到庄里的热闹。此前向王伦赔过罪的漕帮大张旗鼓地派人祝贺,据说是他们的帮主都出面了。

    第二天,在陈留镇上采购制皂原料的庄客被打;

    第三天,安仁村头有许多不明汉子涌现,让工坊内务工的村民惶惶不安。

    工人不安,生产就不能正常进行,就会影响产出,就会耽误赚钱,王伦就会生气。

    几乎就在宋万报知异样的当天,王伦决定,安仁工坊和聚义商社扩大护卫队伍!人无伤虎意,虎有害人心,只为了自卫,他也得行动起来,总不能放着万贯家私却为人作嫁衣裳吧?

    无非就是花点钱么,左右有许多失地的民众,说拉起上千人的队伍有点夸张,增加个百十来人根本就是一句话的事。

    说干就干。本着就近的原则,在安仁村招收了三十人的本地青壮年加入护院队伍;从京中西效流民中选了十个身体强健的加入商社的护卫中。

    费用是相当的低廉:本村人一个月只要一贯钱,外加供吃就行;京中的流民要求更低,供衣食住就可。

    没办法,百姓太穷了。

    要知道随着一系列恶法的行使,原先括田所还只限京东西路一带,后来杨戬见来钱容易,更加变本加厉。京东东路、京西北路…都陆续有酷吏配合着大展鸿图,反正闹的是赵宋家的天下。

    这导致失地的农民越来越多,从到东京讨生活的人逐日增加可知。安仁村民的日子也不好过,虽说靠近帝都,但税赋一个都不少。

    不要被宋朝G.DP世界第一骗了,也不要总以为宋朝百姓的生活是很优雅的,那是中产以上阶级。

    宋朝承袭了五代十国大部分的赋税法,仅对其中少部分苛政急税进行了修改,出于稳定社会的需求,这固然是一种惯常使用的政治手段。在“重农仰商”的自然经济时代,土地是税收的大头,宋朝的“田税”分为夏秋两季进行征收,由于承袭了五代十国的赋税制度,其也导致不同地区的赋税征收情况不尽相同。

    譬如其所谓“天下之通法”是按照亩税一斗,但在江南一带执行的是依照土地品级来征收赋税,按照“夏钱秋米”的税收制度,中等田亩征税钱四文四分,税米八升,下等田税钱三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