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惺惺相惜(三)(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又为谋生。要不是手头紧,也不会出此下策----”背上长疮,还好…
“无妨,东京良医极多,便太学里也开设有医学科,里面小可也听说过几位有名的教授,等下便把蒋兄弟送去诊治!”
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袁伟时教授曾说过:“与西方文化不同,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把数学、逻辑、法律等学科排斥在教育体系之外,熟读儒家经典成为主要上升渠道,导致知识阶层视野狭窄,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但你只要略略了解宋代的专科教育,便会知道袁教授所言过于偏颇,不合史实。
宋朝的国子监设立了好几个专科学校:律学,分“断案”“律令”两个专业,断案专业主修刑名之学与案例试断;律令专业主修法理大义;
算学,相当于数学与天文学院,崇宁兴学期间设立,入读的学生以天文、历法、算术、三式法(指卜筮之法)为必修课,再选修一门文化课;
书学,相当于文字学与书法学院,学生练习篆、隶、草三种字体,主修《说文》《字说》《尔雅》《博雅》《方言》五书,兼通《论语》《孟子》之义;
画学,相当于美术学院,学生主要训练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等题材的绘画,并学习《说文》《尔雅》《方言》《释名》,士子出身的学生要求兼修两门文化课,杂流出身的人要求兼修一门文化课;
武学,相当于军事与武术学校,就是花荣、扈成、祝彪等在读的,学生主修武艺、兵法。考试时,先试军机策论,再试骑射之术。武学生毕业后可获授巡检、监押等职务,花荣在原书中的知寨一职,其实可以称为“巡检知寨”;
第六个就是王伦说的医学了,相当于医学院。北宋医学分“方脉科”“针科”“疡科”三个专业。方脉科有点接近今人所说的内科,其学生主修大方脉、小方脉、风科等专业课,兼习王氏《脉经》、张仲景《伤寒论》;针科类似于今天的针炙科加五官科,其学生主修大针炙、口齿、咽喉、眼耳等专业课,兼习《针炙经》《龙本论》;疡科接近今天的外科,其学生通习疮肿、伤折、金疮等专业课,兼习《针炙经》《千金翼方》。
除了专业课,还有公共课,方脉科、针科、疡科三个专业的学生都需要学习《黄帝素问》《难经》《巢氏病源》《补本草》《千金方》。此外还有实习课:太医局在“近城置药园种莳,其医学生员,亦当诣园,辨识诸药”。
武学和医学通常很熟,因为练武之人,磕磕碰碰在所难免,所谓将军难免阵前亡,不认识几个得力的医生都心虚。
王伦却为何熟?因为他曾无意中听起过,医学科有个牛人教授,姓安名道全者,记忆深刻。
别人不知道其功力,他可是很明白的。神医安道全,评价直接等同于绰号,不用多费口水罢?
只要请得动他,但凡还有一口气,王伦都不担心阎王会收。
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