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0章 越来越少的熟面孔(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可苏谨虽然刚刚回来,还没进京就破了谷王、宁王造反案,正挟着赫赫威名,没人敢在这个时候惹他。
但现在也不是十年前的大明,更不是你苏谨的一言堂,咱不着急。
等前线部队吃了亏,咱们再好好说道说道。
此时的苏谨虽然不是六部尚书中的一员,无职无权,但刚回来便隐隐是六部之首。
兵部、户部、工部更是隐隐以他马首是瞻,甘做犬马。
就连唯一没有动过窝的六部之首,吏部天官蹇义都不发一言,没有明确的偏向。
这时苏谨才注意到一件事:“士奇,你现在掌了户部了?”
“是”,杨士奇笑呵呵的应道:“郑部堂年纪大了,前年想要告老,陛下没允,现在让他掌着黎城兵工厂。”
“哦。”
对于郑赐的想法,苏谨也能理解。
洪武五年之前的官是最难当的,彼时正赶上大明的大发展时期,千丝万缕没有一件小事。
那时的官,不管你能力如何,累是最基本的要求,几乎没有一个能闲着。
郑赐本就岁数不小了,现在想歇歇也正常。
就是这次回来,朝中的老面孔也越来越少了。
李仕鲁十年前就告老,五年后老死家中,也算是寿终正寝。
他是唯一一个疑似没怎么受主角蝴蝶效应的人物,在苏谨崭露头角以前,他就改变了命运,没被老朱砍死。
李仕鲁告老没几年,任亨泰也致仕了。
老任和苏谨亦师亦友,当年是最早主动支持他的人,从洪武朝、建文朝一直到永乐朝,三朝老友。
现在任亨泰倒是还活着,不过身子骨也不大好,在襄阳老家饴儿弄孙,日子倒是过的挺美。
只可惜这次回来脚步匆匆,路过襄阳的时候也没时间去看看他,只能等以后再说。
自己的学生们,倒是在这十年的时间渐渐在朝中稳固了根基。
陈显掌了工部,许遇生也在工部担着左侍郎,不过不怎么管部里的事,基本就窝在宝船厂不出门。
苏根生是兵部尚书,不过十年前他就在这个位置,一直没有动过。
可谓气煞人也。
大明的官员,尤其是京官,虽然没有明文规定必须几年一任,但基本都是三到五年挪一挪窝。
可苏根生就像个钉子户一样,钉在这里就动也不动,直接堵死了后进的希望。
这十年间也不是没人弹劾过他恋栈不去,可惜朱棣压根就当做没听见。
没事的时候换换倒也无妨,可现在是什么时候?
倭国、东南亚、澳岛的乱遭事全指着苏根生处置呢,把他换下去?
换一个只会之乎者也的腐儒上来恶心朕?
朱棣才没那么傻。
更何况,恋栈不去的,可不止他一个。
那不是还杵着一个六部天官蹇义没动吗?
蹇义才是朱棣心中真正的朝堂平衡器。
他本身为人正直、清廉,和任意一边的关系都不远不近。
让他掌控吏部,至少不会出现一边势大的情况。
如今外患层层紧逼大明,朱棣可不想看到内忧出现,祸事横生肘腋之间。
而那些江南出身的官员心里也清楚,有蹇义在,他们可以放心的弹劾、喷人、干架。
至少把陛下惹毛了,还有个拉架的人。
要是换做一个压不住他们的,陛下一旦龙颜大怒,那可就真要杀个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所以不管是苏系官员,还是其他,都自觉的没人去找蹇义的麻烦。
看着朝中熟面孔越来越少,苏谨也忍不住在心中一声叹息。
“陛下,大致情况臣已经了解了,我先去看看皇后娘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