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五章 匹夫无罪(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华夏有句古话,叫: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在大众的普遍认知中,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拥有远超过自己能力,或者自己守护不住的东西或人,便会遭到觊觎,从而引发灾难。

    至少,大部份人是这么理解这句话的。

    王家哥俩,也是这大部分人中的一位。

    打从《疯狂的赛车》首日便拿下一千多万票房,震惊业内,他们便持续关注着这部影片。

    除了这部戏本身的价值外,还关乎几年前,张远与他们签下的那份对赌协议。

    关于这份协议,王家哥俩有两件事没想到。

    一件是桦宜如今的估值。

    签这份协议的时候,王家哥俩面临花姐出走这一沉重打击,志在重整士气,压根没想过桦宜能这么顺利的走上上市路。

    且更不会想到,如今影视的发展比他们预期的更快。

    这件事,让他们低估了自己。

    有点后悔给出这份协议。

    另一件,就是觉得这协议的条件定的太低了。

    第三年6000万的业绩指标!

    本以为很高,可现在看来……

    按照市面上的普遍推算,《疯狂的赛车》这一部戏就快干出一半了……

    好似完全没有压力。

    原本打算靠对赌压着张远卖身十年,更是无从谈起。

    这小子近几年的发展就跟在撒丫子跑似得,同行撵都撵不上。

    虽然暂时偃旗息鼓,但王家哥俩明白,想彻底掌控这小子,为自己赚钱,应该是不太可能了。

    但是!

    这行又不是只有他。

    况且这小子的眼光不错,手底下搜罗了一群能人。

    俗话说,邻居屯粮我囤枪,邻居就是我粮仓。

    他们现在瞧这宁昊这脑积水的脑袋,也是眉清目秀呢。

    毕竟只要能赚钱,谁都眉清目秀。

    再说了,桦宜这边的“顶梁柱”冯晓刚,那长相还不如宁昊呢……

    到现在为止上映一周时间,票房已经超过了6000万!

    就算是不可一世,鼻孔朝天的王家哥俩也绝无法无视这个成绩。

    馋呐!

    “这个宁昊,看来我得找机会联系联系。”大王对老弟说道。

    “是,这么有能力的人,应该好好聊聊。”

    他俩还是挺自信的,因为有“前科”。

    毕竟从张远这儿挖到过姚程。

    他们觉得故技重施也没什么问题。

    “我已经打听过了,张远和他一共就两部戏的合约。”

    “现在已经完成了,刚好是出手的机会。”王中雷已经早先一步做出部署。

    “人才难得,人才难得啊!”

    “照现在这情况看,《疯狂的赛车》票房破亿只是时间问题。”

    “市面上破亿的导演就那么几位,各有前程。”

    “假使我们再能拿下一位,那双剑合璧,必能无往不利。”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我们再过不久就会成为上市公司,资金和资源不是这小子能比的。”

    “所以我想宁昊应该会做出明智选择。”

    理论上来说,他们的想法没错。

    公司上市后,就能从金融市场融资。

    桦宜便能从每年几部戏,拓展到同时开展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大项目。

    但问题是,他们的理论是错的。

    《左传·桓公十年》中,记载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句话。

    这个典故的出场,为某位周朝王氏后裔,简称虞公。

    他看上了虞叔手中的一块美玉。

    虞叔觉得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便将美玉献给了虞公。

    可虞公不久后,又看上了虞叔的宝剑。

    虞叔明白,这人贪得无厌,便不再献宝,反而发兵攻打虞公,将其赶到了共池这个地方。

    此地在甘肃,现在还有遗迹存在。

    所以这句名言的意思不光是破财消灾,还在警告人们不要太过贪得无厌,否则会带来灾祸。

    一段时间后,南直隶,音乐台。

    “父亲,如果这次不严惩孔家,昭示天下。”

    “上海的经济,就全垮了。”

    张远与张国利二人,跟随剧组,来到南直隶实地取景拍摄。

    戏接的,就是魔都打虎之后的事。

    此时的张远,得保持住那种心中有怒,想成事,但又已经超过了事件本身的那种怒。

    因为魔都打虎,打到了孔家头上。

    而孔令侃在发现“阿国,你来真的”之后,唤来了姨母宋美龄。

    宋美龄本性自私。

    张远一直觉得,这角色让陈冲来演,才是真正的专业对口。

    那都不用演,就是本人。

    都说民国是“宋家王朝”,但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三姐妹的人性和格局,也完全不同。

    相比之下,宋庆龄反倒属于是他们家的异类。

    而宋家之所以这么厉害,往上倒,宋氏姐妹的父亲宋耀如,其实在那年头算不得什么大人物。

    厉害的,是她们的亲妈,倪桂珍。

    倪桂珍的先祖为大名鼎鼎的徐光启。

    这位在女性还要裹小脚的年代,便识文断字,还上过女高。

    关键的一点是,这位在二十来岁时,进入了盛宣怀家做家教。

    这位盛宣怀,便是当年在李鸿章的授意下,逼死了帮左宗棠搞钱的胡雪岩的那位老哥。

    盛宣怀算是北洋官商体系的代言人,有这层关系在,宋家在商场和官场自然无往不利。

    并且,除了宋家三姐妹的亲妈,盛家还有一位女佣叫吕葆贞。

    在盛宣怀的介绍下,嫁给了当时的交通部长赵庆华。

    他俩的孩子中,有一位叫赵一荻的女儿。

    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赵四小姐”,陪伴张学良终老之人。

    918后,张学良背上了不抵抗将军之名,赵四小姐也被称为“红颜祸水”。

    因为张学良的所有密文密电,都由她来翻译经手,东北军大小事务,皆与其商议。

    可以说,盛宣怀不光自己掌控了华夏的经济命脉,还通过各种联姻,不断延伸着自己的触角。

    盛宣怀本就是个为了个人利益,搞出“保路运动”,直接导致辛亥革命爆发,间接导致清庭灭亡的主。

    他家出来的人,还不得随根?

    宋家视国家为私产,那都是有渊源的。

    在魔都打虎这件事上,宋美龄一到,便硬是将国事说成家事。

    将人民与卖国商人的矛盾,轻描淡写的转换为了四大家族的内部矛盾。

    就这还能有好?

    “你说的,我都明白。”国利叔面露无奈之色,轻轻点头。

    这部戏,说是他的演技巅峰之一都不为过。

    相较于后来《1942》中程道明饰演的光头,国利叔的表演更为内敛细腻。

    “国民党的腐败已经到了骨子里。”他语气沉重的说到。

    张远静静听着,但心中觉得,这部戏里,果党方面的台词和剧情设计,其实有点小问题。

    问题就在蒋家身上。

    多少有点美化校长的意思。

    但这事肯定不是老韩一个人能决定的。

    这片子的剧本都得上头来审。

    上头不是有声音,就是有目的。

    张远这小胳膊小腿的,也不敢问,不敢提。

    这部戏是他出道以来,拍过最“老实”的一部戏。

    全程没有提过任何意见。

    你让我怎么着就怎么着。

    回过神来,仔细听着看着国利叔表演。

    “这不是一个孔家的问题,反贪腐是件大事。”

    “要讲究时机,讲究分寸。”

    “难呐。”国利叔微微一甩头。

    “反,要亡党。”

    “不反,亡国!”

    “难。”

    这几句词,可说是这部戏的精髓之处。

    但张远听着国利叔的台词,却突然想到了本山大叔的小品《牛大叔提干》。

    牛大叔去乡里要经费为学校修玻璃,秘书不断表示乡里“资金实在是太困难了”。

    同时却大吃大喝,宴席一桌桌的摆。

    “我在这玻璃没办成,搁着学会扯淡了!”当时在春晚舞台上拎着一串甲鱼蛋(王八蛋)的本山大叔如是说。

    简直完美符合此时蒋经国和老爸的对话。

    老蒋说这话,不就是扯淡。

    亡国,亡党,都是他一手造成的,怨不得别人。

    “父亲,党,国,都已经在危难的边缘了。”张远咬牙,面部肌肉微微抽动着,不断坚持自己的想法。

    “好了!”

    却被父亲厉声打断,而后光头长叹一声。

    “这个时候追究孔家已经没有意义了。”

    伴随着两人谈话的结束,一旁的工作人员朝空中撒了把小米。

    原本在青灰色地砖上徘徊,当做活背景的白鸽,便成群结队的挥舞着翅膀,奔向天空。

    “卡!”

    “完美!”

    老韩朝着撒小米的副导比了个大拇指。

    张远:……

    合着你说的完美,不是夸我和国利叔,是说鸽子……

    自打韩三品当了《赤壁》的制片人,与吴宇森多有交流后,便染上了毛病。

    拍这场戏的时候,非得弄群鸽子,说是烘托气氛。

    也没学啥好……

    “韩导,我完事了吗?”张远梳着个大背头,上前问道。

    “应该完事了,但不排除后续补拍的可能。”

    老韩翻了翻剧本后说道。

    “那我杀青了。”

    “好。”

    这也是他出道以来,杀青最不热闹的剧组。

    因为明星太多,谁都搞个杀青仪式的话,那剧组就没空拍戏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