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151章 青山的诚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江北大学的新校区?”

    彭越目光闪动。

    学校最近确实一直在讨论新校区的事,之所以选择在省内其他城市建新校区,根本原因在于省城江台,给出几个位置,实在是太差了。

    说是郊区中的郊区都不为过。

    并不是江台市委市政府,不重视江北大学,而是有另外的打算,那就是以江北大学新校区为中心,再打造一座新城出来。

    要知道,高校周围的土地最好卖。

    一个江北大学新校区建起来,周围光是卖地,也能卖几百亿。

    有了这几百亿,江台市财政的窟窿,就算堵上了。

    但问题是,江台大学没有义务,牺牲自己,为江台市财政堵窟窿。

    毕竟,他们的经费是从教育部和江北省政府拿的,跟江台市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于是,校领导非常坦诚地江台市委市政府进行了沟通,希望新校区能建在相对繁华的地段。

    但江台市委市政府,态度坚决,找出各种理由,比如核心地段没有足够土地资源,涉及拆迁的话,难度大,周期长,再比如在核心区域施工,会对附近居民造成严重影响。

    总之一句话,江北大学想建新校区,只能去他们规定的边远地区,成为他们规划中的新城中心。

    一副吃定了江北大学的架势。

    面对这种情况,江北大学的校领导一商量,干脆脱离江台,去其他地方建新校区。

    有句话叫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像江北大学这种级别的大学,到哪都是香饽饽,其他城市为了争取江北大学的新校区,肯定会开出各种优惠条件。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

    自从江北大学主动放出风声,要在江台之外,建立新校区,江北省内,已经有好几个城市,通过各种渠道,与江北大学接洽。

    有昌顺,有永寿,还有曲门,登津。

    单从城市环境这个角度,昌顺肯定是第一选择。

    昌顺的GDP与省城江台并驾齐驱,在城市建设方面,甚至还要强于江台,当年院系调整时,江北大学还曾短暂地在昌顺待过一段时间。

    后来,江台成为江北省的省会,江北大学才又迁至江台。

    只不过,昌顺开出的条件,却让江北大学的一众领导,直接放弃了昌顺。

    因为,昌顺的思路,和江台高度一致,那就是把江北大学的新校区放在郊区,然后以江北大学为卖点,卖周围的地,为土地财政续命。

    这和留在江台没什么区别,又何必大老远跑到昌顺。

    而永寿,曲门,登津这些城市,倒是可以把江北大学的新校区,安排在市区,但也只是市区边缘。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前期的城市规划就没有江北大学新校区这件事,想要在建成区弄出一千多亩的空地,实在是太难了。

    尽管,这些城市还给出了土地免费划拨等优惠条件,但江北大学根本不缺钱,再加上永寿,曲门,登津的城市发展都比较差,江北大学的一众领导商量来商量去,也无法下定决心。

    这也使得新校区的事一再搁置,始终没有真正地提上日程。

    但现在,青山横空杀出,让平静的水面,骤起波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