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 百年之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永宁兵败当向北,她不会去。”

    “东面跨蛮区离汉地最近,但一来易被猜中,二来平地无遮,不易藏形,所以她会假意向东,然后向北再折西。”

    “你若失她踪迹,便到西面那片林中截她。”

    “截到后别和她搭话,也别管她说什么,直接杀掉。”

    “如果她身边有护卫,你先杀护卫,不必管她,她一个人跑不了多远。她护卫身手一定都很好,你看情况,能杀就杀,杀不了拖一会儿也行。有机会杀坐骑也可以。”

    “要是拖不住也没关系!情况不对马上走!千万别硬抗!无论如何,记住,是无论如何,都不用生命冒险!自己平安回来是第一位的!对于我来说,你安全回来,比杀她十个都重要多了!切记切记!”

    “......”

    夜色如墨,陈青珊回想着王扬的嘱咐,手腕一转,长槊收回,一名蛮将栽落马下。

    鲜血顺着槊尖滴落,连成一道暗红的血线。

    她没有理会四周奔逃的蛮兵,而唿哨一声,调转马头,向西疾驰。

    附近四个汶阳部的蛮骑也闻声而动,脱离战团,紧随陈青珊而去......

    ......

    刀光映月,杀声彻野。

    永宁部兵败如潮,汶阳部士气如虹,拼命掩杀。

    只是,只是有点太拼命了......

    王扬营中兵少,为了亢奋军心,本来是跟着弓手们一起冲锋的。他没骑马,一是对自己骑术无自信,战场上怕出意外。二是觉得骑马目标太大,万一有个神射手什么的,自己控马又不娴熟,那就坏了。所以不如把坐骑分配给骑队,让小珊多带个骑兵。

    这样一来,王扬和大队一起追杀永宁兵的时候就是步行。这个没关系,反正他也没一骑当先的打算。不仅没有当先的打算,还渐渐落后!

    开玩笑,他又不是厮杀型猛将,怎么可能真的冲?意思一下就得了。万一被裹到混战里,那就得不偿失了。“为将本于坐筹,宁劳陷阵?”要不是手上人少,怕兵士们胆不足、没冲劲,不能一鼓作气压上去,他连跟着冲都不太想。但结果证明这些人确实是选出的精兵,冲劲还是很足的。王扬很满意。但......

    但这冲得也太疯了吧?明明战前特意点了几个“骨干”,作为随身亲兵,让他们护卫左右,结果倒好,这几个人冲得最厉害!嗷嗷叫着往前冲,直接冲成“前锋”了。

    把将领抛了自己冲没影了,这军事素养实在堪忧!

    唉,这就是所谓的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啊!

    王扬心中吐槽,却不知道,问题更多出在他的“呀突突叉”上。

    呀突突叉是蛮语,直译即“不要命拼了”。用在战场上,就是有进无退,不死不休的意思。王扬把它当热血冲锋喊,可听在蛮人耳中,确是全员“狂化”,无视伤亡。

    所谓“全员”,自然也包括将领。所以这条命令一出,谁还管王扬如何,都红着眼往敌人堆里扎!如果敌军势强那冲得兴许还有点限度,可现在敌军大败,正是建功报仇的好机会。再说蛮部将领都是亲自上阵搏杀的,而王扬亲点的那几个“骨干”又都是能打的猛人(否则王扬也不会点他们来保护),冲得兴起了,也没人记得,这回的主将有点弱......

    王扬眼看蛮兵如脱缰野马似的,撒欢一样向前奔。想了想,决定还是跟着跑。

    虽说胜局已定,但一个人留在后方,总是有些不稳妥。还是先跟上大部队,再抓几个壮丁,保护自己避开接战区就是了。

    正琢磨着,左方就传来喊声:

    “怎么没人保护公子?快去护卫!”

    夜色中只听几道蛮语应声而答,快速向王扬赶来。

    若换了神经大条的自然高兴,真是瞌睡了送枕头,有人护卫,那也就不用冒险往战区靠了。

    可王扬立马察觉到不对。

    首先,汶阳部惯常称他“公子”的只有老鲰耶和勒罗罗。其他人都叫汉使或者汉使大人,虽然也有少数头人、蛮卫学着汉人称呼,叫过公子,不过叫的都是“王公子”,而非“公子”。

    其次,这道喊声如果是给普通蛮兵下令,那应该用蛮语。此人用汉语,则是故意说给王扬听的。

    最重要的是,王扬现在正向北行,左手边就是西面,按照他的布置,此时此刻,不应该有汶阳兵出现在他所在方位之西。不过不排除是追击散敌之兵的可能性。

    王扬可不愿赌这种可能,但他没有马上奔逃,而是回头看向营盘方向,惊喜呼道:

    “大军到了!”

    来人一惊,下意识转头看去,王扬二话不说,撒腿就跑!

    他每日练武,体力已是不弱,又得了先机,死命狂奔,只要拉开距离,追上前队,还真有逃脱的可能!

    谁知刚跑出几步,忽觉头顶有物落下!

    王扬以为是冷箭,下意识一缩头,却是一个宽大的粗绳套,当头落下,直套过他的肩膀,随即骤然一收!

    王扬只觉一股大力将他猛地向后一拽!扑通一声就摔倒在地!

    头在地上一磕,顿时没了动静,手上腰刀也摔脱了手。

    一人拽了拽绳套,见王扬全无反应,便道:“晕了?”

    另一人答:“晕了正好。”

    第三人说:“别摔死就行......”

    几人说的都是汉话,边说边快步上前。一人俯下身查看,王扬突然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