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湖东力量 为革命与渡江战役拼搏(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望,鼓舞着他们在革命道路上奋勇前行。

    然而,革命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中共临江临时工委及所属武装在与无为东的战斗中受挫,无奈退至巢县无为山区,与巢无游击大队并肩作战。为凝聚力量,统一指挥两支队伍,巩固巢县无为地区,并向临江地区拓展革命事业,10 月,中共巢无工委在无为徐家古井村重焕新生。临江临时工委部分成员加入巢无工委领导工作,如同新鲜血液注入,让革命力量更为团结、强大。

    年初,原中共白湖中心县委设置的湖东地区党的秘密联络点,与中共华东局国区部成功建立联系,如同为湖东地区的革命斗争牵上了关键的丝线。9 月,国区部选派一批干部奔赴湖东地区,迅速搭建起湖东区委和区政府的架构。10 月,湖东地区改由巢无工委引领前行。11 月,巢无工委又与中共皖西区党委取得联系,自此接受其领导,革命力量在更广阔的体系下协同发展。

    时光步入 1948 年春,中共皖西第四地委宣告成立,巢无工委顺势划归四地委管辖。不久后,在巢无工委坚实的基础上,无为县委应运而生。这一系列的变革与发展,见证了革命力量在艰难时局中的砥砺奋进,不断整合、壮大,为迎接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国民党反动势力岂会善罢甘休,未来,这片土地上的革命斗争又将面临怎样的狂风骤雨?新生的政权又将如何在困境中坚守、成长?一切充满未知,等待着革命先辈们用热血与智慧去书写答案。

    1947 年 9 月,局势风云变幻,中共华东局国区部当机立断,派遣一批干部毅然返回无为。他们肩负使命,如同点点星火,欲在思乡及白湖以东的区域开辟游击区,为革命事业点燃新的希望。

    次月,即 10 月,在干部们的努力下,中共湖东区委和区政府正式成立,这片新生的革命力量自此隶属中共巢无工委领导,宛如一颗新星在革命的天空中崭露头角。

    时光来到 1948 年 5 月,依据皖西四地委的决策,中共湖东县委和湖东县政府宣告诞生。县政府下辖尚礼、关河、临泉、槐林四区,初步构建起区域管理的框架。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11 月,第五区——湖陇区增设,进一步拓展了革命政权的覆盖范围。

    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1949 年 6 月,因形势变化,湖东县政府撤销。其下属组织中,槐林区全部、关河区一部分,分别划归巢县、庐江,其余部分则归新成立的中共无为县委领导。

    在这一时期,领导班子发挥了关键作用。市区地委书记唐晓光把握着整体方向,而中共湖东区委和区政府所在地魏家坝东关街,见证了诸多重要决策的诞生。中共湖东县委会书记王子轩在 1948 年 5 月至 1949 年 6 月期间,肩负重任,引领县委前行。副书记荚厚友在 1948 年 5 月至 1949 年 2 月,以及刘建新在 1948 年夏到 1949 年 2 月,均为县委工作贡献力量。1949 年 5 月起,委员朱晞、梁仍忠、江干臣,自 1948 年夏至 1949 年 6 月,一同为县委的发展出谋划策。

    县委工作机构同样有序运转。组织部部长郑重于 1948 年 12 月至 1949 年 4 月,负责组织建设工作。敌工部部长江干臣自 1948 年 8 月任职,在对敌斗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1948 年 5 月成立的湖东县政府,起初管辖 4 个区、25 个乡,后发展至 5 个区、29 个乡镇,政权不断巩固壮大。其机关先后驻扎在魏家坝、山西丁及蜀山镇,见证了政府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县长朱晞在 1948 年 5 月至 1949 年 6 月期间,领导县政府开展工作。副县长夏云于 1948 年 12 月至 1949 年 6 月,协助县长共同推进各项事务。

    在这段充满挑战与变革的岁月里,湖东地区的革命政权从艰难创建到逐步发展,再到顺应形势进行调整,为地区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在这政权变迁的背后,干部们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游击区的开辟过程中又有着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这些都等待着我们去深入挖掘,探寻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1948 年 7 月,湖东县大队在时代的召唤下宣告成立,犹如一把利刃,伴随县委投入激烈的游击斗争。这支新生的武装力量,迅速在当地的革命舞台上崭露头角,他们穿梭于山林与村落之间,与国民党反动势力展开巧妙周旋,为保卫湖东地区的革命成果立下赫赫战功。

    仅仅四个月后,即同年 11 月,为了顺应更广阔的革命战略需求,湖东县大队编入巢无独立团。在此期间,大队长一职历经更替,严甲桥在 1948 年 7 月至 10 月带领队伍冲锋陷阵,之后龚明、龚★★于 11 月接过指挥重任。政委由荚厚友兼任,在 1948 年 7 月至 11 月期间,他不仅要统筹县委的各项事务,还要为县大队的发展与作战方向把关,确保队伍始终保持坚定的革命信念与强大的战斗力。副大队长黄长益也在 1948 年 7 月至 11 月,协助大队长开展工作,为队伍的建设与战斗贡献力量。

    随着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1949 年 2 月,为了全力支援意义重大的渡江战役,湖东县支前指挥部应运而生。它由县党政军机关联合组成,彰显了湖东县上下一心、全力以赴的决心。指挥部机关驻扎在蜀山镇,这里成为了支援渡江战役的重要枢纽。

    在这个关键时期,指挥长由县长朱晞兼任,他深知责任重大,在负责政府日常工作的同时,积极调配资源,组织民众,为渡江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精心谋划。政委由县委书记王子轩兼任,他凭借丰富的领导经验,协调各方力量,确保支前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推进。第一副指挥长宋涛、第二副指挥长夏云以及副政委刘建新,各司其职,紧密配合,在物资筹备、人员调度、民众动员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而艰苦的工作。

    然而,支前工作困难重重,物资匮乏、时间紧迫、敌人的干扰破坏等问题接踵而至。但湖东县的干部群众们毫不退缩,他们夜以继日地忙碌着,筹备粮草、打造船只、组织运输队。每一个人都明白,自己的努力将为渡江战役的胜利增添一份力量,为新中国的诞生贡献一份热血。

    1949 年 5 月,随着渡江战役的胜利推进,湖东县支前指挥部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光荣撤销。但这段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为渡江战役全力以赴的历史,将永远铭刻在湖东人民的心中,成为他们自豪与奋进的精神源泉。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湖东县大队和支前指挥部的成员们经历了怎样的生死考验?他们又与当地民众共同谱写了哪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些都等待着我们去探寻,去铭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未完待续)

章节目录